当代乡土小说发展的文化动因

2018-06-08 09:27田耿辉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土小说当代

田耿辉

【摘 要】乡土小说是在我国现代当代小说中都存在的一种文学类型,乡土小说具有特殊的文化品质和发展动因,本文从乡土小说的概念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对乡土小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进行了研究、概述,最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当代乡土小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当代乡土小说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动因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232-02

乡土小说在我国当代小说中以其独特的特点自成体系,从产生至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乡土小说的产生受到鲁迅先生较大的影响,题材主要是反映农村生活体现农民疾苦,乡土小说的作者主要是通过对农村劳动人民周边发生的故事进行叙述,让读者通过乡土小说的阅读来了解基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现状,每个时代的乡土小说都能够反映该时代的特点,对当代乡土小说发展文化动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土小说概述

乡土小说是我国当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农村题材创作的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农村生活为原型,通过故事的叙述来表现农村疾苦。乡土小说在一开始主要是体现作者对农村故乡生活的热爱,主要使用了写实的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手法也是乡土小说流派的基础。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区发表了相关讲话,主要是谈论了文学如何为工农服务的相关内容,从此乡土小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大批反映时代特征的小说产生,这一时期作家的作品主要是和小人物的生活辛酸息息相关,并且大多都是站在农民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是那个时代小说的特点,对建国后小说特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世纪我国小说文坛上出现了以柳青、路遥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素材大多都是农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前人对柳青的小说研究可以看出,大家主要对柳青的《创业史》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并且都是分析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这个作品的历史地位。而路遥是典型的陕西文学家代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路遥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研究和对作家研究两个类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1981到1985年的研究起步阶段、从1986年到1992年的研究高潮阶段、路遥获得矛盾文学奖至今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初级阶段主要研究工作是挖掘作品的思想境界和作品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第二阶段文学界对现代派、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关注程度不高,但是路遥此时以著作《平凡的世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且还创作了《诗与史的恢弘画卷》等著名作品;第三阶段的研究是路遥创作的理性时期也是创作工作比较系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路遥的研究也增加,例如姚维荣写了《路遥小说人物论》一文真实地评价了路遥本人和路遥的作品。

二、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质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乡土小说这一类型,五四运动后随着五四精神的流行,很多知识分子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创作了很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鲁迅先生早在1935年创作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一文中提及乡土小说这一概念,他也是最早进行乡土小说创作的人,他的《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等文章都是属于乡土小说的范畴,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等人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也纷纷进行乡土小说的创作,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体现浙东、豫皖、湘中等多地的农村乡土人情,可以说乡土小说的产生流行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并且都是在五四精神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下以“故乡”为创作原型进行了研究。

乡土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不同阶段,但是每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是相同的,这些核心介质都是创作者以“地之子”、“乡下人”等身份来叙述故事,表达自己对故乡割舍不断的情结,从其他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文化想象的表现,创作来自于劳苦大众又归还于劳苦大众,这是一种接地气的创作方法。那个时代的作家大部分都是农村出身,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们对于農村生活有着特殊的情感;另一方面这些人在当时时代精神的影响下向往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农村人,就应该进行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从这两个方面看出乡土小说的作家身上有对农村生活对土地的热爱,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体现。从鲁迅到师陀再到后期的赵树理、柳青、路遥,他们都是乡土小说的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进行作品创作,对读者读书的过程进行思考,这是作家创作的灵魂,既有同情又有批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文学作品的创作又实现了重大突破。

三、新时期乡土小说发展走向

和其他传统小说流派不同当代乡土小说并没有消失匿迹,而是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乡村和城市的碰撞当中,当代乡土小说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乡土小说仍然保持着传统乡土小说创作的文化想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化伦理形成了挑战,在乡土小说创作时作家都保持着一直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只有实现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乡土小说的民族特质,这种身份诉求在当代文学范畴内以乡土小说的形式体现。当代乡土小说首先坚持了作者的民族文化立场,通过审视当代民族乡土小说能够看出西方发达国家以其文化强势地位对文化弱势国家的倾轧。张炜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作为一个生命,我宁可是一棵树;可是一棵没有根的树到底能活多久?”这句话具有极强的悲情主义色彩,但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大众的文化心理,也就是中国作家需要从自己传统文化中探寻当代民族小说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按照西方文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当代乡土小说有很多小说都是弘扬民族特色的作品,例如毕飞宇的《平原》、关仁山的《白纸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刘庆邦《平原上的歌谣》,这些作品的作者都尝试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对中国乡土肌理进行探索;其次,我国当代乡土小说并没有跟之前的乡土小说一样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打压,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开放。个人认为当代乡土小说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冲击,当代乡土小说作者需要靠自己的文化底蕴坚守和发扬传统文化,以此来与城市化的物欲迷失相抗衡。贾平凹的《高兴》这个作品中所叙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大城市,而小说的重点和中心就是反映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毕飞宇的《推拿》故事情节也是以大城市作为背景,故事描述了城市弱势群体的凄惨处境;赵本夫的《无土时代》用荒诞、讥讽的笔法体现了城市发展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当代乡土小说的创作数不胜数,从这些小说的研究可以看出它们具有相同的情感取向,这种取向实际就是作家没有对城市产生认同感,他们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城市之中的“外来人”,让城市成为小说的发生地点,城市仅仅是小说叙述的空壳,乡土则是知识分子发挥自己话语权的最终归宿。

四、结束语

乡土小说是一种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小说形式,并且自成一派,乡土小说具有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乡土小说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出现了典型代表作家,在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对当代乡土小说发展的文化动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了解乡土小说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都市空间[D].吉林大学,2014.

[2]董静.城乡之间的生命流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王建仓.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境界叙事和意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

[4]杨静.论知识分子审美视域下的20世纪乡土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严红.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D].兰州大学,2006.

[6]高慧.赵树理与柳青比较研究[D].延安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乡土小说当代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