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触诊组织定量联合BI-RADS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18-06-09 07:25季晶晶陈迎祯张赟
智慧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腺瘤良性肿块

季晶晶,陈迎祯,张赟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0 引言

随着影像技术的日益更新,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规超声虽然是主要筛查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为新发展的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无创、简便的特点,对乳腺病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1],是一种通过评估乳腺病灶的硬度来鉴别良恶性的新方法,逐渐普及的乳腺BI-RADS分级主要依靠的是超声医师的临床经验,本文目的在于探究VTQ技术联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普外科接受手术或穿刺活检的女性患者111例,共127个乳腺病灶,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6.30±14.43)岁,肿块最大径线0.3~7.2cm,平均值为(2.02±1.19)cm。病变均经病理证实,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恶性组49个病灶,良性组78个病灶。

1.2 方法

1.2.1 超声影像采集方法

选用Siemens S2000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4~9MHz,内配ARFI技术 ,先对超声所见病灶行BI-RADS分级,然后切换至弹性成像模式,用其中的VTQ技术测量肿块内部SWV数值,重复量同一病灶5次后取平均值,SWV 记录方式为“m/s”。

1.2.2 BI-RADS分类标准

4级病变在2013新版BI-RADS分级[2]中分类:4A:低度可疑恶性(2%~10%);4B:中度可疑恶性(10%~50%);4C:恶性可能性较大(50%~95%),但未达到典型的5级。以4A与4B亚类间为诊断分界点,BI-RADS分级≥4B级为恶性,<4B级为良性。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病灶SWV值以及良恶性组病灶内部的比较均运用t检验,良恶性病灶组间诊断的差异,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TQ测值诊断结果

乳腺恶性病灶的内部区域SWV均值为(5.97±2.11)m/s;良性病灶的内部区域VTQ的SWV均值为(2.62±1.08)m/s。SWV值在乳腺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相比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以病理结果为依据,乳腺病灶内的SWV均值构成ROC曲线,AUC为0.916,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65,对应的SWV最佳临界值为3.815m/s,病理结果显示,诊断为良性的SWV<3.815m/s的病灶80个,72个为良性,8个漏诊病灶为恶性,诊断为恶性的SWV≥3.815m/s的病灶47个,41个肿块为恶性,6个误诊肿块为良性,根据其判断乳腺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88.98%(113/127)、敏感性83.67% (41/49)、特异性92.31%(72/78)、阳性预测值87.23%(41/47)及阴性预测值为90.00%(72/80)。

2.2 BI-RADS分级诊断结果

新版BI-RADS分级以4A与4B间为诊断分界点(P<0.01)。共127个病灶,其中≥4B级的恶性病灶39个,良性病灶9个;<4B级的恶性病灶10个,良性病灶69个。BI-RADS标准诊断乳腺病灶的准确性85.04%(108/127)、敏感性79.59%(39/49)、特异性88.46%(69/78)、阳性预测值81.25%(39/48)及阴性预测值87.34% (69/79)。

46个BI-RADS4级病灶中,恶性病灶24个,良性病灶22个,恶性病灶4A级有4个,为汗腺癌、导管内癌。良性病灶4A级有13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症伴囊肿、乳腺炎症性病变、腺瘤伴钙化、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病伴腺瘤形成、乳腺病伴囊肿形成。

2.3 联合诊断结果

新版BI-RADS分级方法、乳腺病灶内部VTQ检查技术以及二者相结合在诊断乳腺病灶参数的比较,见表1。三种方法准确性最高为VTQ联合BIRADS分级检查方法;敏感性最高为VTQ联合BIRADS分级检查方法;特异性最高为VTQ检查方法。三种方法参数相互比较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乳腺病灶三种方法评价参数比较

3 讨论

临床重视乳腺病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治疗方案,所以我们要对乳腺超声诊断高要求[3,4]。常规二维超声反应不了病灶的软硬度。后来出现的传统弹性成像技术需手动对病灶施加压力,使之发生形变得到超声图像,有一定的主观性,ARFI技术是运用瞬时声学脉冲对病灶产生的形变来获取弹性数据[5],其中VTQ技术精确计算形变后横向运动而来的SWV,从而得到病灶的弹性量化值。病灶硬度大,SWV就高,病灶硬度小,SWV就低。超声医师的主观意识对传统弹性成像评分法影响很大,本文通过VTQ技术得出具体SWV值,量化病灶的弹性信息。这项研究表明,大部分乳腺恶性病变有较高的SWV值,良性病灶内部的SWV值比恶性病灶低很多。本文中乳腺恶性病灶的内部区域SWV均值为(5.97±2.11)m/s;良性病灶的内部区域VTQ的SWV均值为(2.62±1.08)m/s,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见图1、图2)。但本文中少许良恶性病灶间硬度发生重叠,比如纤维腺瘤SWV值反而高,因为腺瘤内有钙化、胶原化,增加了病灶的硬度;比如乳腺癌SWV值反而低,因为黏液癌内液性成分高导致质地偏软,减低了病灶的硬度。

本研究通过构建肿块VTQ内部区域SWV值的ROC曲线,以3.815m/s为截断值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且本研究中内部区域的SWV值的AUC大于0.9,表明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VTQ检查的具体SWV截断值学者报导不一[6-8],有3.97m/s、2.98m/s、2.26m/s等,是否与病理类型、病例数有关,有待多样本进一步研究。

王丽娟等[6]研究发现部分恶性病灶存在某组数据多次测量SWV值均为x.xxm/s的情况,病理对照后发现该病灶内部存在组织坏死或钙化灶。本研究也发现大多数恶性病变测值有5次或5次以上为x.xxm/s,对照病理发现存在团块中央有坏死,间质为纤维组织。

依据新BI-RADS诊断时,多数将4A和4B之间作为鉴别良恶性分界点。本文以此分界点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提高了诊断效能。但其中部分纤维腺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因为外形不规则而误诊,个别导管内癌、黏液癌因为体积小、未侵及周围组织而误诊。

本研究中BI-RADS4级共46例(良性24例,恶性22例),良性病例中4A级有13例。龚菁菁等[9]研究得出4级大部分的良性肿块主要包括呈分叶状的有血流显示的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我们研究得出结果与之类似。

我们未来将进一步深究组织特征、病灶深度等因素对VTQ技术的影响,并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超声医师指导培训BI-RADS分级评价[10,11]。本文结果表明VTQ技术鉴别良恶性病灶以内部SWV值3.815m/s为临界值。经过联合VTQ技术和BIRADS分级诊断,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12]。

图1 浸润性导管癌。VTQ测值SWV:8.00m/s

图2 纤维腺瘤。VTQ测值SWV:2.79m/s

[1] 智慧,肖晓云,杨海云,等.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与评分法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142-144.

[2] AmericanCollege of Radiology.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th edn.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2013,Reston.

[3] 王荣,王兴田,胡春梅,等.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42-145.

[4] 陈红梅,于湛.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影像学鉴别及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69-72.

[5] 吴芳,崔凤荣,卢桂林,等.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775-778.

[6] 王丽娟, 陈东风, 王少春.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小肿瘤中的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21): 348-352.

[7] 潘衍基,邓小芸.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4):53-54.

[8] 张渊, 江泉, 陈剑, 等. 声触诊组织量化和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29): 206-209.

[9] 龚菁菁, 周毓青. 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超声分级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价值[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 208-214.

[10] 唐力,徐辉雄,李建卫,等.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951-956.

[11] 纪甜甜,赵青,翟虹.超声声触诊量化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6,22(1):57-60.

[12] 周玮珺,曹秋月,于鹏丽,等.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技术联合BI-RADS分类标准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2):151-154.

猜你喜欢
腺瘤良性肿块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