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灸与刺络拔罐联合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8-06-09 07:25赛武烈艾买
智慧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刺络拔带状疱疹分值

赛武烈·艾买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针灸放血科,新疆 阿勒泰 836500)

0 引言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患者表现为簇集性的红色丘疱疹以及神经痛症状,皮损分布多沿周围神经走向,多在机体一侧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且疾病存在后遗神经痛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疾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应用西医对症疗法,然而临床疗效存在局限性[3-4]。我院就针灸、刺络拔罐联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针灸疗法。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4~77岁,平均(58.2±1.2)岁。病程为 1~6d,平均(3.1±0.1)d。实验组60例,联合针灸、刺络拔罐进行治疗。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3~76岁,平均(57.5±1.0)岁。病程 1~7d,平均(3.3±1.1)d。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病程)相仿,检验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带状疱疹,且在1~14d发生疱疹,无抗病毒、止痛药物治疗史,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为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等),患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患者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存在药物过敏体质、瘢痕体质。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针灸,对患者病损以及放血位置进行酒精消毒,应用30号2寸毫针围刺皮损周围,采用泻法,持续1min,留针时间为20min,治疗1次/d。

实验组患者联合针灸以及刺络拔罐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与对照组一致。在去针后进行拔罐,持续5min,对患者皮损位置相应的华佗夹脊穴、支沟穴以及后溪穴进行针刺,采用泻法,留针时间为20min。同时应用三棱针对患者委中穴、大椎穴进行针刺,予以放血,之后再实施拔罐治疗,持续5min,治疗1次/d。

1.3 观察指标

(1)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显著,幅度在95%以上;(2)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幅度在70%以上;(3)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幅度在30%以上;(4)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证候积分改善不明显,幅度在30%以下。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同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软件选择SPSS 19.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VAS分值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VAS分值显著下降,且改善情况理想,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VAS分值变化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分值变化比较(±s,分)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显示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与治疗前比较显示数据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60 7.2±1.1 4.2±1.0*#对照组 60 7.5±1.6 5.9±1.1#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常见皮肤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主要因水痘-带状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可经鼻粘膜进入机体,对患者感觉神经系统以及外胚层结构组织进行侵袭,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胞过度活跃而发病[5-6]。带状疱疹患者可出现疼痛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且可导致周围神经痛,患者治疗后可出现一系列后遗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然而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且治疗时间较长[7-8]。

中医指出,带状疱疹病机为情志内伤或者饮食失节,导致肝胆火盛,神经湿热内蕴,外感火热时邪,毒热交阻经络,凝结肌肤脉络所致。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予以止痛消疹以及清热解毒。通过针灸疗法,可实现清肝泻火以及通络化瘀,结合刺络拔罐,可对患者病灶局部气血进行改善,且拔罐产生的负压作用可促使湿浊、热毒以及淤血排出体外。研究显示,通过刺络拔罐,可使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传入神经的抑制作用加强,从而提供机体内啡肽、5-羟色胺以及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的水平,从而发挥镇痛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9-10]。

我院研究得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VAS分值改善情况理想,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联合针灸、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临床疗效确切,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荐和应用。

[1] 图雅,张洪凤,张津津.刺络拔罐联合氦氖激光治疗51例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6):386-387.

[2] 易丽.针药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2):194.

[3] 霍三龙.刺络拔罐法联合激素应用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53-54.

[4] 刘志勇,张广中,王莒生.中西药内服联合针灸加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6,66(10):946-950.

[5] 全剑.针灸围刺、刺络拨罐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38):64-65.

[6] 李新龙.针灸与刺络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194-195.

[7] 刘东晖.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117.

[8] 陈颖.探讨针灸与刺络拔罐联合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112-113.

[9] 张争艳,张申.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2):1425-1427.

[10] 易光强,周建华.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2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2):36-37.

猜你喜欢
刺络拔带状疱疹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刺络拔罐疗法的临床运用概况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