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18-06-09 07:25万文武
智慧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氟烷躁动苏醒

万文武

(内蒙古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0 引言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公认对治疗子宫肌瘤(Fibroi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及安全可靠等优点[1-3]。麻醉方案能否有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事件的发生,对于保障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4]。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尝试在部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使用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经研究证实该方案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预防躁动事件发生方面更为可行。现作如下表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疗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统计观察,入选患者均接受妇科系统检查确诊,且存在手术麻醉指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8~55岁, 平 均(43.2±5.8) 岁; 体 质 量 48~71kg,平均(62.4±7.3)kg。对患者进行随机非盲实验分组,Ⅰ、Ⅱ组(100例/组)各项基线数据经统计对比(P>0.05),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1.2 方法

麻醉前0.5h,向两组提供地西泮、东莨菪碱肌注,注射量分别取10mg和0.3mg。入室后,为患者开通输液通路,并做好相关体征指标监测。麻醉诱导使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静脉推注量分别取0.05mg/kg、0.1mg/kg、0.3mg/kg和1.0μg/kg,完成后给予机械通气。

两组均接受瑞芬太尼不间断微量泵注,用量取4~6μg/L,泵注速率控制在 0.03~0.2μg·kg-1·min-1],在此基础上,Ⅰ组给予七氟烷吸入,吸入量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是否维持在(50±5)调整,待术毕前30min再停用七氟烷。Ⅱ组使用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药量取3mg/L,直至术毕停药。术中维持肌松使用维库溴铵。

1.3 评估项目

测定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腹后半小时(T1)及拔管后3min(T2)3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体包括:①收缩压(SBP);②舒张压(DBP);③心率(HR)。

苏醒期躁动评定标准[5]:①0级。表示患者安静,可完成各项配合;②1级。表示患者有轻微烦躁,在吸痰过程中可见肢体躁动、偶见呻吟;③2级。患者未受到刺激时发生躁动,持续呻吟,且上肢需适当固定;④3级。患者剧烈挣扎,有拔管意图,且四肢需依靠外力按压。

1.4 统计数据分析

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源软件(版本: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维持情况

两组在T0时点的SBP、DBP及HR指标检测值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1、T2时点相比,Ⅱ组相对Ⅰ组均更为平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维持情况(±s)

表1 两组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维持情况(±s)

时间点 Ⅰ组(n=100)Ⅱ组(n=100)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T0 127.5±32.8 67.5±7.9 74.3±10.6 127.3±31.9 67.6±7.5 74.8±11.2 T1 146.8±34.1 78.3±8.2 88.1±13.5 131.8±29.4 70.3±6.8 80.3±12.6 T2 140.2±36.8 79.0±7.1 90.3±12.5 128.8±20.3 72.4±7.9 81.4±10.6

2.2 两组方案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情况

与Ⅰ组相比,Ⅱ组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上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方案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情况[n(%)]

3 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常见静脉麻醉剂,具有起效迅速、可控性好及无蓄积等特点,经静脉给药后能够迅速取得良好的麻醉阻滞效果,并且基本不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影响,因而在安全性上也较为可靠[6-7]。相关研究观察8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发现患者接受丙泊酚、七氟烷麻醉均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相比七氟烷,丙泊酚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拔管时间及抗躁动效果均更占优势[8-9]。

本研究中,笔者观察发现Ⅱ组在采取丙泊酚全麻后,该组在T1、T2时点的SBP、DBP及HR指标检测值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而Ⅰ组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后则出现明显的波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麻醉相对更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从两组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来看,Ⅱ组仅11.0%的患者出现躁动现象,并且多数躁动评级1~2级,仅1例评估为3级;而Ⅰ组躁动总发生率高达24.0%,这进一步说明了丙泊酚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具有更为理想的抗躁动效果,与相关研究看法大致吻合[10]。

综上所述,采取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且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非常适用,值得推荐。

[1] 高超.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探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5):65-66.

[2] 李召亮.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9):148-150.

[3] 黄雪云.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6(32):76-77.

[4] 路耀军,韩潮,耿桂启,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96-99.

[5] 汪孟.丙泊酚靶控注射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17,4(28):77-78.

[6] 王菲,狄美霞,罗艳华,等.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6):555-558.

[7] 王青山,黄鹏,刘芳.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10):1656-1657.

[8] 黄洁,蒋文琛.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19):50-53.

[9] 沈熠,曾繁培,余丽珍.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67-68.

[10] 符定家,李建,吴红发,等.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4(4):463-465.

猜你喜欢
氟烷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异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对犬血气指标的影响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