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急诊应用的护理分析

2018-06-09 07:25王学丽
智慧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医治呼吸衰竭呼吸机

王学丽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0 引言

长时间的探究以及临床实验表明,通过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拯救所有疾病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生命的主要手段,但是此种方法不足之处有并发症较多、开销大、护理工作量大等[1]。自Meduri报告使用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来医治急性呼吸衰竭之后,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在急诊危重病的抢救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呼吸机是在气管插管以及切开通气的方式,利用呼吸技术实现机械通气来确保病人呼吸通畅,增强肺泡通气量,提升氧合能力。现阶段在临床上已经大量被应用。并且选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此报道随机选取100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探究,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随机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我院接受医治的100例急诊呼吸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为65岁,随即将其分为两组,经过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信息无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运用抗感染、止咳等药物进行医治;观察组则以此为前提进行呼吸机医治,下面是详细的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首次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因为要用气管插管,病人通常会产生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所以在最初时期,应该给要进行通气的病人讲明其方法的好处、特点,让其接受、理解此医治方法。和病人说明病情,告诉病人进行机械通气的重要性,讲解一些呼吸机的医治目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在最初使用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在床旁看护,以此来降低病人的恐惧心理。

1.2.2 严密观察病情

在NIPPV开始的4~8h,需要医生和护士一起进行床旁监护,在通气后20min进行血气分析检测,依照所检验的结果,进行参数的调节。气道压力上升的影响因素有心率加快、胸闷、气憋等,特殊情况下应该减少吸气压力,在病人稳定后再慢慢增加,降低人机对抗。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

因为创设了人工通道,排痰只能借助病人的自主咳痰。所以应该借助吸痰管来进行吸痰,在其进行之前,应该进行1~2min的100%的纯氧吸入[3]。在此应该注意气道干燥、痰痂的形成,要保证吸入气体的100%湿度,温度在30~35℃,并且同时进行翻身、叩背,添加排痰机的使用。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和气路管道污染有必要的联系。机械通气病人应在2~7d进行更换气路管道。

1.2.4 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多数情况下出现误吸,都是因为胃肠胀气引起恶心、呕吐所造成的。在发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时,应该进行负压吸引,下胃管以此抽出胃里的容物和气体。在通气期间,应该适量将床头抬高,嘱咐病人用鼻子呼吸,并且依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胃动力药,进食过程中应该半卧位,降低出现食物呛入气管的几率。

1.2.5 口鼻腔舒适护理

保证患者口腔清洁,使用牙垫时注意调整牙垫与导管的位置,在吸痰时以气管套管内吸痰[4]。口鼻腔与气管内吸痰管和吸痰溶液均要分开,避免导致交叉感染,插管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鼻出血和胶布污染,每天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消毒棉签清除患者鼻腔分泌物,尤其是在导管壁周围有沾染分泌物时必须要擦拭干净鼻腔并更换胶布。

1.2.6 镇静镇痛干预

建立气道时可予以初始镇静镇痛提高患者耐受性,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见声门后以0.03~0.3mg/kg的咪唑安定进行负荷量诱导,2mg/次,维持剂量为0.04~0.2mg/kg·h,视患者具体情况减停[5]。给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意识、SpO2等指标,尤其是在给与负荷剂量后要采取心电监护措施;此外需根据患者意识、病情和肌力恢复程度进行逐步运动锻炼,避免因过度镇静、镇痛导致的谵妄、肌无力等并发症,可采取每2h翻身改变体位,关节被动运动锻炼等措施提高疼痛耐受性[6-7]。

1.3 效果评价

对比分析所有病人的治疗成效、不良反应率情况。

1.4 数据处理

选择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2 结果

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全部病人的治疗成效,PaCO2以及PaO2,不良反应率情况,研究组很大程度上优于参考组,有很大的差别,具有临床对比价值。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成效分析[±s, n(%)]

3 讨论

有关探究分析表明,呼吸机可以高效完善病人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提升病人的通气量,明显减少病人的气管切开几率[8-9]。本次探究表明:通过探究全部病人的PaCO2,PaO2和不良反应率状况,观察组很大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并且有明显的差别,在临床中可以进行比较。足以说明在急诊呼吸衰竭病人身上施加呼吸机医治,同时在经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严谨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等,可以显著改良病人的血气标准,经过使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病人的临床医治成效,提升患者满意度[10]。总体而言,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机和优质护理,可以明显地提升临床医治成效和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大量推广使用。

[1] 崔金波,万群芳,吴小玲.NRS2002预测通气治疗慢阻肺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0(19):10-15.

[2] 詹庆元.正压通气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指征[J].中华医学杂志,2017,100(38):2966-2967.

[3] 马春玲.呼吸机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6,7(9):1010-1011.

[4] 何茵.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16,10(10):950.

[5] 黄兰枝,钦素英,张晓燕.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消毒方法的改进[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7(12):2011.

[6] 徐军,张天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护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6,3(1):18-19.

[7] 刘则杨,李家育,侯军华.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17(2):160.

[8] 刘英玲,李志钢,刘红玲.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37(7):534-535.

[9] 刘大为.危重病学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40-222.

[10] 李静芝.在呼吸机治疗中预防肺炎的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16,11(6):1292-1293.

猜你喜欢
医治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