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之朗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8-06-09 02:52陈庭婷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陈庭婷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重要举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深入开展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稳步提高朗读水平,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语言应用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查摆并克服朗读教学的短板,狠抓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1.朗读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规范。朗读不同于背诵,在阅读的时候,学生不仅眼睛看着文字,而且还要发声,通过耳朵来确定发出的声音和看到的文字是否对应,这样学生不容易读错字,并且语调也不容易出错。同时,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普通话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对字词语调的不断纠正,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而且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将课文中停顿的部分正确表达出来。

2.朗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对语文课本或者优秀的文章进行有声阅读,使学生从口头语言的表达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表达,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范读次数明显偏少。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过度强调学生是朗读的主体,基本上把范读的任务交给班上朗读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自己平时比低年级时明显少了范读课文。同时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够硬,没有深入钻研和提高自身的范读水平,加上认为农村小学教学不具竞争性,即使在课堂有范读,也谈不上高质量的范读了。

2.朗读教学的目标不是很明确。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虽然通过小组或男女同学轮流读等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从表面上看起来朗读氛围很活跃,学生只是为了“读”而生硬地去读,没有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阅读目标没有细化,致使朗读效果不尽人意。

3.学生朗读所用的时间不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已经占用了课堂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比如,在课堂上虽然设计有朗读的教学环节,明确要求学生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未读完,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就示意学生中止朗读,然后就转入新的教学环节。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1.教师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吐字更加清晰,同时语言表达更加流利,阅读更有感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自身的先天性与生理性发音方式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进行重音处理,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达情感;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停顿,合适的停顿也可以体现课文表达的情感。

2.在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的標准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对你说的话进行修饰,而是能够将你想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别人。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进行理解,如在朗读《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然后在朗读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描述,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在课文中找答案,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在朗读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十里长街送总理》文章为例,教师可以从几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第一,通过朗读声调高低的转换、朗读语速快慢的结合体会文章情感的变化;第二,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对课文进行简单复述,增强课文中对总理的怀念、热爱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4.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语文课文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进行朗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有声加工,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再加工,使单调的文字转化成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这种角色扮演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得益于自身的积累和教师的正确指导。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要阵地,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更加要强调对他们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在课堂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尤其是要提醒学生注意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通常对遇到紧急情况,表示着急、激动的句子,朗读时语速要加快;表现高兴、愉悦和赞美的句子时,朗读时声音要响亮,音调要略高;对描写风光秀丽景色的句子时,语气要舒缓、柔和;对表示悲痛、伤心、沮丧的语句时,朗读时要低沉、缓慢;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要读得相对重一些。具体每段、每句应该怎么读,这就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灵活把握。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朗读的不同形式进行探索,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子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7(2):199.

[2]李良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7(2):18.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