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数学方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8-06-09 02:52廖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廖敏

摘要:数学课程中的方程学习繁杂难懂,学生无法通过教师单一的形式高效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设计课堂,善用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数学思想,发展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方程教学的实践进行探索,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程教学;实践探索

方程学习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学习,但在初中数学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投入理解,将复杂的方程学习转化为易懂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方程学习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接下来,本文具体阐述初中方程教学如何开展。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教师首先需要将学生已形成的固有的排斥心理尽量弱化,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如此良好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更加认真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将方程学习生活化,与实际结合,创设出学生日常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设计各类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带领学生读题、审题,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已知条件、未知值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相类似于求路程、速度的题目,还可以采用辅助图进行分析,例如列表格、线段图、示意图等。本题可以将总路程以线段的方式呈现,将所有条件标于线段图之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有数量关系,让整个题的思路清晰呈现,如此可以让学生快速根据图表来李处方程式。

二、理解原理,归纳步骤

方程的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便可以做好的,作为初中数学课程学习的重难点,要让学生能够把方程式的具体解法掌握得更加得心应手,可以灵活运用,就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解题原理,原理一旦明晰,学生便能做到举一反三,数学思维也能迅速得到开发。例如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题原理;配方法、公式法的解题原理都是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而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原理则是将方程组进行等量代换,消元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另外,总结出解题步骤也是加快解题速度的有效途径。一般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有四个步骤:一设,将所问设为未知数,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二列,将题目中所给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列出相应的方程或方程组;三解,将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得到未知数的值;四答,对方程的解答进行检验并且作答。如此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将理解的原理搭配完整的步骤,快速的解答方程式应用题。

三、重视基础的落实

在初中方程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思考能力越强的学生,其在学习中越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较高,而思考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学习時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起来较为费劲,很容易就失去学习兴趣。方程教学中,定义、定理、公式、运算法则和各种基本规则等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内涵,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基本的工具,学生只须把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方程教学时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为后续数学方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习数学就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想要准确地解決问题,拥有最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需要让学生不间断地动手演练,因此课堂上一定要有必要的习题训练规范数学练习,教师要留给初中生演练时间,让他们有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还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讲一些多变的题型,让学生体会到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我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道一元一次方程“x+3=24”,要求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方程,学生回答:“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紧接着我就列出一个式子,要求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方程,一下子就把学生难住了,我让学生观察式子,提问:“其中有几个未知数?”学生回答:“有两个未知数。”“那一个未知数是一元,两个未知数是什么?”一些学生虽然能够推出答案,但不够大胆,于是我鼓励学生,不断地对其进行引导,最终学生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四、重视方程思想的传输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方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简单,往往是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例题训练。讲解例题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阅读一遍题目,然后就直接公布解题方法,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教学方法传输的重要性,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较低。方程思想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中隐藏的等量关系,然后将其转化为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的方程。在中学数学方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解题技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但方程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教师要善于将方程思想传送给自己的学生。

比如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出一道习题:鸡兔同笼,其中鸡与兔只数一样多,鸡与兔一共有48只脚,请问兔有几只,鸡有几只?对于这道题,如果学生只用算数方法来解,不仅理解起来有困难,而且还比较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这些数量在已知条件里有没有?如果没有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中等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分析问题,并根据得到的等量关系构建数学等式方程,求出未知量。

在初中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意识的培养。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在课堂中教师要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思想引到数学方程里去。数学思想要领有时是几种数学理论相互关联的,它的渗透途径不是唯一的,而且数学思想的培养与传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为成.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35):126.

[2] 普晓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以初中数学方程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20):38.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