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惠丽本是女儿郎

2018-06-11 07:16
东方电影 2018年6期
关键词:张生西厢记旋律

钱惠丽曾在越剧《心之歌》中唱道,“从草台班唱到大舞台”,钱惠丽的艺术经历,也正暗合了越剧这门戏曲艺术的百年历程。清末,越剧的前身绍兴文戏还没进入上海,仅被称为“的笃班”,“的笃班”的乌篷船从绍兴起航,辗转杭嘉湖,上溯吴淞江,驶进上海滩,从此,它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学艺之初的钱惠丽,亦是在经历了农村舞台上的摸爬滚打后,从诸暨来到上海,拜见越剧徐派小生创始人徐玉兰。初次见面,徐玉兰就喜欢上了这个有天赋的女孩,之后钱惠丽成为徐玉兰的入室弟子,而徐玉兰也将钱惠丽从诸暨引入红楼越剧团,来继承自己的越剧事业。

“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气质。一个演员,如果仅仅唱得好,做得好,这还不够。只有既唱得好又做得好,具有一流的气质、一流的风度,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钱惠丽就具有这种气质和风度,她在舞台上的手眼身法步,洒脱大度,气概万千,具有摄人的艺术魅力。”多年前,红楼越剧团赴泰国演出,泰国评论家阿丰如此称赞钱惠丽。时光易逝,当年一起赴泰国演出的团员很多都已离开舞台,而“头牌小生”钱惠丽依然执著地坚持着自己的艺术征程,先后排演了《紫玉钗》《玉簪记》《韩非子》等十多部大戏,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也接踵而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钱惠丽并不讳言自己有这样的艺术追求。在艺术生涯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声腔、表演特色,进而能形成自己的艺术流派。“唱情、唱人物,不能只为了凸显某种声腔,简单重复所谓的‘特征性旋律’。”这就是钱惠丽始终坚持的“流派唱腔观”:“流派贵在一个‘流’字,即使同样的旋律,在塑造不同人物时,也应该用不同的唱法来表演。演员首先要唱得好,唱得动听。在这基础上,唱腔与表演融为一体,协调统一,这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流派。

就拿拍摄《西厢记》为例,钱惠丽有信心将性格复杂专情的张生演绎好。纵然《西厢记》中有一些起调和旋律,与她原先唱贾宝玉时相同,但她也要塑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深情书生。“张生的唱法需要含蓄一点,不能肆无忌惮地唱。同样的旋律,由于人物不同,身处环境不一样,所以唱法也要不一样。相同的旋律,我也要把它唱出不一样的感觉,这个就是我的追求。”

女人演男人,这是越剧的一大特点。钱惠丽入门徐派小生,她觉得越剧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情感处理上非常细腻。“这就好比当年梅兰芳先生在京剧中演旦角,道理是一样的。舞台艺术,允许超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有这么细腻的男性,可在舞台上,我们都渴望有这么一份柔情和真情。越剧通过女子表达爱情戏和情感戏,这也是能吸引到很多同样希望从艺术中获取丰富精神养料的观众的原因。”褪下男装的钱惠丽,也许大部分观众都辨识不出,这又何尝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TALK 对话钱惠丽

Q:

您觉得《西厢记》与其他越剧剧目有哪些不同?

A:

我感觉越剧《西厢记》的文学性非常强,人物的难度非常大。我们行内这么说,有的戏是“戏保人”的,可是《西厢记》这部戏是“人保戏”的,就是要靠人去演,去撑台。《西厢记》的人物非常少,而我们在舞台上的演出时长却有将近三个小时,所以我们必须演得很饱满才行。另外,正因为《西厢记》的文学性强,所以唱词也比较雅,不像一般的唱词那样生活化。所以首先你要懂词,然后要理解人物的情感,并深层次地把它表现出来。我觉得通过《西厢记》的演绎和传承,对观众理解经典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Q:

能不能谈谈您对张生这个角色的理解?

A:

张生的年龄比我们一般见到的小生会稍微大一些,他是见过世面的人,形形色色的女子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很有修养,行为举止非常优雅,有着知书达礼的人应该具备的行为规范。才子佳人的戏,我演了很多,但是我觉得张生是最洒脱的一个,虽然他与崔莺莺的感情比较虐心,但是他能大胆地去追求爱情。所以在表演时,一定要很真实和真诚,让观众感觉到张生真的很爱崔莺莺。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让观众感觉是轻浮。在舞台上,表演稍微过了火候,没关系,明天还可以补救。但是拍摄电影就不可以,必须要精准。

Q:

您觉得,拍摄电影和在舞台上表演有什么不同点?

A: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尊重我们舞台版表演的框架,但对于演员来说,必须要把镜头当作是倾诉的对象。以前我拍过几部电视剧,所以对于镜头不是太陌生,但是我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如何在电影表演中更为投入角色?舞台上的表演可以夸张,比如我的眼睛要睁得很大,观众才看得到。但在镜头里,我要有眼神,未必就是睁大眼睛。我们经常说,在舞台上能够催人泪下才是好演员的本事,演员未必需要哭,只要观众被唱哭了,就够了。但是我们在镜头面前,必须先感动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真心。

Q:

您觉得3D电影版《西厢记》对普通观众,或者资深越剧迷来说,有哪些看点?

A:

说实话,最终的成品我还没看过。但我知道,原来我们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观众因为距离关系不太能看清我们的细微表情,但是在电影中,哪怕是眨一下眼,一次轻轻的呼吸,观众就能看到。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更加需要有目的性地做动作,要动对了,动准了。当然,在影院里看电影,观众不论坐在哪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也是电影的一大优势。

Q:

您觉得《西厢记》为何值得当代观众一看?

A:

这是一部由名著改编而成的戏曲电影,又是用3D的技术拍摄的,加上是通过女子越剧的演绎方式,这些都是亮点。越剧来自于江南地区,它发源于浙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剧种,容纳了许多当代人的想法。当代人谈恋爱特别方便,手机上就可以谈恋爱,以前的人可不是,见个面谈何容易。想要知道过去的爱情故事,重新看《西厢记》的文本是比较累的,而我们做的就是通过改编文本,将它搬上银幕,有了活生生的一个人站在那里,观众就可以更立体地了解那时的故事。

猜你喜欢
张生西厢记旋律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红娘”称呼的由来
给你的信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西厢记》赏读之一: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