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18-06-11 02:37
今日农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粮食小麦

山西农业

办理粮食收购许可“最多跑一次”

山西省粮食局印发 《全省粮食行业“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最多跑一次”,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

粮食收购许可“最多跑一次”,即对新申请粮食收购许可证和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延续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企业签订承诺书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次性受理、审批,并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变更手续的,除仓储设施条件等重大情况发生变化确需现场核查外,一次性受理、审批,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申请者提交的材料存在错误、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者不能当场更正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者需要补正的材料,申请材料补正后,粮食收购许可证可通过邮寄、送达等方式送到申请者手中。

(贾 蕴)

●山西12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共同公布2018年第二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山西省晋城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的12个村名列其中。

山西列入今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12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别是:晋城市沁水县端氏镇端氏村、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黄庄村、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运城市新绛县北张镇西庄村、运城市新绛县泉掌镇泉掌村、临汾市襄汾县景毛乡北李村、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康家坪村、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鹿凹峪村、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下川村、吕梁市孝义市高阳镇临水村、吕梁市孝义市下堡镇昔颉堡村。

(李 晶 张 瑞)

●山西出台预案粮食生产全程保驾

5月14日,省法制办对外发布《粮食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全省粮食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确保粮食行业生产安全。

该预案适用于全省各类粮食购销、储存、加工、运输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

根据预案,山西省将成立省粮食局粮食行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省粮食局局长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一室三组,即粮食行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以下称安全事故应急办)、现场处置组、监督检查组、综合保障组。指挥部每两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加强协同,提高防范和处置事故的能力;各粮食企业每年开展一次生产安全演练工作,提高应对处置应急事故能力。

(据山西新闻网)

●农药营业场所必须达到30平方米以上

为规范农药经营许可审查行为,山西省农业厅印发《农药经营许可审查细则》,对山西行政区域内农药经营许可申请的受理、申请材料评审、实地核查和农药经营许可证核发予以规范。规定农药经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学历或经过专业教育培训机构56学时以上培训经历,营业场所面积和仓储场所面积要分别达到30平方米、50平方米以上。

农药经营许可实行一企一证,一个农药经营者只核发一个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查内容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经营人员情况、营业场所和仓储场所布局、扫码设备及微机、计算机管理系统等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审查是否符合限制使用农药定点布局规划。

(据三晋都市报)

●山西贫困村民收入增速超全国均数

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公布农村贫困监测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山西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 34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5元,增长11.7%,增速比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6.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据山西青年报)

国内农业

我国三熟制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三熟制早熟油菜新品种“阳光131”,在江西吉安、湖南衡阳等表现出良好的极早熟和高产优势,解决了我国三熟制油菜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在科技部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长江中游油菜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新品种培育”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油料所经过10年攻关,成功克服了早熟油菜单产偏低、抗病性差和抗倒性差三大技术难题,选育了能满足双季稻区冬季生产的极早熟油菜新品种“阳光131”,实现了三熟制早熟油菜单产突破。该品种单产达到147.7千克/667平方米,比传统品种翻了一倍。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加快农业大数据建设

近年来,黑龙江通过统筹数据资源,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开放共享和综合利用,设计开发省级农业物联网系统及相关标准,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了黑龙江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据了解,黑龙江省农委全面整合了各类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了由“一个数据中心、两个支撑环境、16个云平台和84个业务子系统”组成的黑龙江省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农业的种植生产、农机管理、绿色食品、测土施肥、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监局等主要业务领域。农机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平台系统可随时监控全省1 359个农机合作社和6 055个家庭农场的2.7万台农业机械;全省1 810家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加入省级农产质量追溯平台,可追溯产品3 500多个。

(刘伟林)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逾98%

围绕小麦、玉米、蔬菜、食用菌等18个特色产业,河北省组建了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这些创新团队通过构建“1+N”科技创新联合体,完善了从种子种苗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产业技术体系。在创新团队的有力支撑下,今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主推技术应用率均稳定在98%以上。

今年,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重点研发推广20个绿色高产高效、健康养殖、循环利用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与此同时,河北省积极开展优质农作物品种选育,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以强筋麦、杂交谷、马铃薯种薯研发繁育为重点,打造5家全国种业50强企业,以壮大张杂谷、马铃薯等区域产业,做优强筋小麦、高端设施蔬菜等优势产业。

(赵红梅)

●我国培育推广一批节水小麦新品种

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开展以来,已培育推广出一批平均节水超过30%的节水小麦新品种,实现了小麦丰产不减产,破解了华北漏斗区地下水超采的难题。

针对华北地下水漏斗区水资源紧缺和黄淮南片赤霉病危害加剧的问题,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相继对节水材料和赤霉病抗性材料进行鉴定选育,评选出石麦15、石麦22、衡观35等7个小麦节水品种,西农511、郑麦 9023、宁麦26等9个较抗赤霉病品种。

(白明山 董 峻)

●我国杂交小麦向产业化深度推进

5月17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政府在邓州市联合召开全国杂交小麦学术研讨会,并举行国家杂交小麦(邓州)产业化基地研发中心奠基仪式,预示着我国杂交小麦在产业化道路上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我国种业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正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目前,已在邓州市打造了万亩级别的杂交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并组织开展了小麦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选育、种质资源改良、制种试验、强优势杂交小麦创制、品种展示示范和亲本繁殖等15项次科学实验,预计2018年规模化制种产量可达每亩600斤以上。

(李庆国 芦晓春)

会讯

2018直供粤港澳优质农产品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8.8.24~8.26

展出地址: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

展会描述:2018直供粤港澳优质农产品展览会是特为内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商设置的一场专题展会活动,目的是为了提升粤港澳农产品消费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能让更好更优质的农产品,多渠道的供应粤港澳市场。热诚欢迎各优质农产品企业积极参与。

展品范围:

名特优农产品:林牧渔业特色产品、风味食品、土特产品、营养健康食品、精品茶业及饮料、肉类、禽类食品、豆制品、菌类、水产、腌酱等调理类菜品等。

认证农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富硒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

粮油:大米及米制品、杂粮、食用油等。

果蔬:各种果蔬及果蔬制品。

蜂产品:蜂王浆、蜂蜜、蜂胶、蜂腊、蜂酒、花粉、蜂蛹等。

其他特色农产品:养生食品与黑色食品等。

联系电话:020-8422 5918

国际农业

中越联合举行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

5月8日,2018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与养护活动在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举行。北部湾是中越两国渔民共同的作业渔场,促进北部湾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中越双方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次放流活动,总共向北部湾水域投放石斑鱼等鱼虾类苗种近4 300万尾,体现了双方携手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养护北部湾渔业资源、造福两国人民福祉的态度和决心,将为促进北部湾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两国渔业更广泛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和友谊发挥积极作用。

(据农民日报)

●法国玉米播种面积为138万公顷左右

法国玉米播种面积为138万公顷左右法国农业部发布报告,预计2018年法国玉米播种面积为138万公顷,与2017年保持稳定,但是比五年平均水平减少11.9%。

2018年软小麦播种面积预计为495万公顷,低于上月预测的498万公顷,比2017年减少0.2%,比五年平均水平减少1.9%。

(据法国农业部)

●越南水果对中国市场出口增长迅速

虽然越南已经开发了几个水果出口新市场,但中国仍然是越南水果的主要出口市场。越南的生产地区和贸易商都非常清楚这一点,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此外,他们已开始改变他们对中国作为低端市场的看法。

越南农产品在中国的主要市场是广西省,该地区拥有5 800万人口。在2017年越南通过郎山省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价值达到30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22%,其中农产品的出口额为24亿美元,相当于总出口值的80%,为比2016年增长120%。

(据食品科技网)

●丹麦大力发展有机猪养殖

丹麦是著名的“养猪王国”,其养猪和猪肉加工产业在全球享有盛誉。丹麦的大约5 000个农场每年养殖出约2800万头猪。其90%的猪肉产品用于出口,占该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半,以及总出口的5%。

近年来,随着全球有机农业的升温,丹麦大力发展有机猪养殖,在该领域的表现可谓独树一帜。丹麦农业及食品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丹麦获得有机生产认证的农场占所有农场的7%。在丹麦,养猪产业链分为种猪养殖、仔猪养殖、成猪养殖和生猪屠宰四个部分。农场主、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之间在这四个环节分工协作打造出丹麦安全、高质的猪肉产品。

(据经济参考报)

●日本大米欲开拓中国市场

日媒称,中日两国政府达成一致,将增加日本大米出口所需的指定精米加工厂和处理设备。目前,日本对中国的大米出口量仅占总出口量的3%。此次共识使得日本朝着开拓世界最大的大米消费国中国前进了一步,不过要想与中国构筑长期的关系,仍面临着削减成本和应对出口限制等诸多课题。

向中国出口大米必须使用安全性获得中国认可的设施。此前获得认可的日本精米加工厂只有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JA全农)在神奈川县的一家工厂。让米不长虫的熏蒸设备也只有神奈川的2处仓库。

(据参考消息网)

猜你喜欢
粮食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6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4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