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2018-06-11 09:53刘有全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自然教育是在自然中实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教育。笔者以自然教育为载体,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以“课程引入—实践探究—汇报升华—拓展延伸”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然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自然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刘有全,广东省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教师。(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0-0105-03

深入研究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开发自然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好地发挥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是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落实“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劳动技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自然教育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形式多样、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丰富的自然教育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搭建了很好的教育教学平台。

一、自然教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自然教育借助自然游戏、自然观察、自然笔记、自然艺术、自然探索等方式,提高参与者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不仅着眼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更是将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五个方面作为育人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自然教育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良好平台:

1. 文化基础。自然是最好的学校,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大自然孕育了古老悠久的农耕文明;发现、感知、欣赏和评价自然的美造就了各种描述人与自然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小到花草树木、大至宇宙苍穹,无不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的观察、感知、描述、探究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与体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体现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自主發展。自然教育促进学生在自然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并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学会学习。走入自然的户外活动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建立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拥有阳光阔达的健康生活。

3. 社会参与。自然教育让青少年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培养与自然的情感,养成自然友好的生活方式,从而激励他们参与到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实现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二、自然教育的课程目标

自然教育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自然教育课程,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要求,基地资源优势、师资力量、学生组成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课程目标。以劳动技校为例,自然教育课程目标立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高中学段的具体目标加以制定:

1. 价值体认:通过自然游戏、自然观察等活动,深化社会规则意识,形成集体观念、生态意识,发展兴趣专长,体会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2. 责任担当:热心参与自然导赏、生态考察、环保宣传等志愿活动,关注自然生态存在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对自然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从观察体验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与解决问题,形成较规范的研究报告。

4. 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能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技能解决基于自然生态问题需求为目标的创意作品设计与制作,形成实践操作中的学习意识与成果提炼。

三、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

劳动技校经过多年实践发现:用生态考察的方式实施自然教育课程是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想方式。生态考察类自然教育课程是考察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自身兴趣,从自然中发现和提出探究主题,通过观察、记录、材料收集与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劳动技校的生态考察类自然教育课程包括树林生态考察、水资源调查、鸟类生态调查等不同的探究主题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反思,逐渐形成了以“课程引入——实践探究——汇报升华——拓展延伸”组成的自然教育课程四阶段实施方式。

1. 课程引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走入自然观察实践,并从实践中提出和发现问题。首先,教师通过身边各种有趣的自然现象,结合剪辑的视频资料、生动的自然生态图片,从视觉、听觉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场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再列举数个影响自然环境的生态灾难事件,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引导学生形成爱护自然的责任担当意识。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走入自然,通过各种户外自然游戏,调动学生的五感体验,引领学生融入自然课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初步掌握自然生态考察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带动课程的延续发展。

2. 实践探究——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建议下成立探究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在观察中表现出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探究主题的选择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构思选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定探究主题。如在春天,学生发现天空中有许多家燕,但教师却指出:通过多年的观察,劳动技校范围内并没有发现燕巢,周边的农村居民家中却有不少,这是为什么?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成《何时燕归来——对家燕筑巢环境条件的研究》的探究主题。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资料搜集、现场调查、材料比对等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对家燕筑巢条件的探究,学生很自然地扩展出如何在校园环境中创设条件吸引燕子筑巢的方法,进一步引出如何制造人工招引燕子筑巢装置的方法研究。在《树林生态考察》课程中,各研学小组内成员可再细分成乔木组、灌木组、草本组、测量组等进行专项探究,各小组间分工合作完成各项考察任务,这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实践探究是生态考察类自然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的良好途径。学生通过考察探究和设计制作,锻炼自觉、有效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达到解决问题、创意物化的课程目标,是自然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3. 汇报升华——通过整理实践探究的学习收获,促使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升华自然情感,促进价值体认,达成综合实践育人目标。各探究小组以PPT、设计制作等形式对探究主题的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团队合作的形式,探究成果的呈现等方面进行汇报分享。其他同学在答问环节中就汇报提出见解与疑问,汇报小组根据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实践体验做出相应的答疑。不同的探究小组有不同的探究侧重点,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探究主题,分组汇报与交流,既是各小组分享感悟又是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精彩亮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对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做出充分的肯定,对出现的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注意引导学生在批判质疑中坚持理性思维,带动情感的升华,令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体认,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提升,并组织采用小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对各小组实践探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4. 拓展延伸——践行社会服务,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实现责任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各种关系,增强价值体认,树立爱国情怀,将对社会的整体认识、国家的责任和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发展结合起来。自然教育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对自然的认识与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并尊重自然,建立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行动,认识个人发展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积极发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并引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自然导赏、生态考察、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践行社会服务,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与健康生活。

四、对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自然教育课程的反思

综合实践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根据不同的课程实施对象,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自然教育课程,让每个自然教育课程都不同程度实现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发挥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育人价值。除了生态考察类自然教育课程外,劳动技校还设置了生态角色扮演、认识一棵树等自然游戏活动;野外观鸟、夜观、自然笔记等自然观察活动;艺术压花、组合盆栽等自然艺术课程;药用植物的识别与利用、花卉常识等环境科普课程及野炊实践、田间劳动、植物嫁接等农耕实践课程,形成了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求、切合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实际的自然教育活动课程体系。

要有效实施自然教育,必须熟悉本基地内的自然生态及物种的组成与分布情况,根据自然资源设置适合基地开展的、具有基地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多年以来,劳动技校教师认真调查了基地内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完成了基地自然资源包的建设,对实施自然生态考察课程积累了详尽的第一手材料,为指导各种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自然教育教师队伍,要用各种途径提高教师们的自然教育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如邀请各級各类环境、生物、自然教育专家到基地开展专题学习、讲座交流活动,努力为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拓宽自然教育视野创造机会。

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受众多,却没有自己的学生,这就决定了基地必须与学校密切联系,以“基地+学校”的模式相互配合、资源互补,形成长效机制,扩大基地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更好地开展包括自然教育在内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校完成相关学校在基地开展普及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后,继续派出教师参与各所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基地进行的实践探究活动,形成更完善的探究成果,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自然教育课程有力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好载体,是整合基地教育资源的良好途径,是拓宽基地教育功能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丰富学生校外活动领域,也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2017,(9).

[3] 李宝敏.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7,(12).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