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律精神及其培养

2018-06-11 10:30王鹏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自愿性道德规范自律

王鹏飞

摘 要 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关乎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培养学生自律精神的场所。本文将结合自律的特性,解释当代大学生自律精神缺乏的原因,并就高校培养大学生自律精神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自律精神

0引言

自律是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关乎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之下,一些当代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差,对基础文明认识不足,独立意识较差。更有一些大学生抵挡不了社会上的诱惑,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放任自己堕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自律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众多挑战,加强对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成为了众多高校的重要目标之一。

1自律的特性

自律的养成不靠外部的强制或者外在的命令,靠的是主体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自律意识可以帮助主体避免为冲动所左右,构成一种约束机制。自律表现为主体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由性。

1.1自律的自愿性

自律的自愿性主要表現为主体对道德规范的自我接受、自我认同及对道德行为的选择与定向。自律的自愿性与意志的作用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意愿或意欲、意向或专一、坚韧或坚毅等形态。

1.2自律的自觉性

自律的自觉性表现为主体自觉引用道德规范对自身行为。主体认为自己为某一道德共同体的成员,并以此为前提对道德规范进行引用,将其作为评价自身行为的参考,并通过分析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及道德价值,避免行为的任意性和盲目性。

1.3自律的自由性

自律的自由性指的是主体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和主体自然相善。主体对道德的选择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如果道德规范融入主体的情感结构,那么主体对道德规范的选择及实践就可以超越有意的勉强,从而不再为冲动和欲望主宰,达到主宰自己的自由境界。

2大学生自律精神缺乏的原因

2.1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改革开放更新了国人的观念,解放了国人的思想,对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我们不可否认,新思想的日益流行也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金钱至上、攀比家庭的思想在社会中普遍存在。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

2.2学校教育理念的不成熟

我国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对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此外,我国教育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了大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自律意识不强。

2.3享乐主意的日益盛行

我国学生在高中阶段普遍要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及思想压力。升入大学之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和老师的督促,一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目标。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学时光应该享受生活,把高中错过的青春时光都弥补回来。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整天碌碌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享受恋爱的欢愉,肆无忌惮挥霍金钱。

3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

3.1加强对大学生品质的培养

自律是内在品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在个人品质中,毅力和担当对自律的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品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及价值观,使其能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其次,学校还应该指导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保持自己的处事原则,不因外界因素而作出不恰当的个人选择。

3.2加强对大学生自律能力的训练

想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就要训练其自律意志。自律意志可以帮助学生在履行道德规范时帮助其克服内心的障碍和外部的困难,让学生变得果断、坚决、勇敢、自制、坚持。通过对大学生自律能力的训练,可把帮助大学生将道德行为的偶然性变为必然性、经常性。学校可采用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第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校规校纪。第二,要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自律精神的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从而增强其行动的自觉性。第三,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培养自律精神。

3.3教育大学生认识自己、审视自己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能动地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使其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及自我的存在性,激励学生不断关注自己、审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追求自我的完善。通过对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比较,大学生就可以找到差距,并不断努力,向理想的自我靠近,在这种强大推动力的影响下,其自律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3.4引导大学生明确责任、确定目标

责任是产生内在动力的源泉。有了责任,才会有行动的动力。只有当责任明确式,才会有自觉的行动。科学研究表明,目标可以激起人的行动欲望,而科学的目标更可以激起人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成为“四有”人才,应该是大学生共同的目标。学校应该指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根据“四有”人才的标准为自己制定行动的目标,从而达到在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不断改正自己言行的目的。

4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自强自立、自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自律精神,加强对其内在品质的培养、强化对其自律能力的训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自己、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而达到激励大学生遵守道德准则及法律防范的目的,使其做好每一件事,成为一名“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4):26-32.

[2] 李辉,韩珺.谈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及其培养[J].商情,2018(06):119.

猜你喜欢
自愿性道德规范自律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论自愿性信息披露后的更新义务:法理解释及适用
高新技术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①
自律成就美好
强制性和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制度对比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以他律促自律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人的需要、礼物交换与自愿性雇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