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内生动力

2018-06-11 10:39陈燕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涵涵切入点观察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随着游戏被重视,如何指导游戏成为大家研讨的内容,是让幼儿自由地玩,还是教师一板一眼地教,或是指导和自由并重。文章就游戏中的观察记录怎么写进行了阐述,主要谈在游戏中教师看什么,从幼儿表现的情况想到什么,即如何评价,最后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了一一阐述。

关键词:游戏;看;想;做

作者简介:陈燕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0119-02

观察记录是一切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手段,而有效地记录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使教师能及时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育新形势下,幼儿园的活动以“一课一游戏”为主,真正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已成现实。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发展,指导幼儿游戏,“观察记录怎么写”现如今成为大家讨论的主要话题。为此,我们也尝试着制作了一个表格,主要分三栏: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支持策略。

一、观察记录——看什么

什么是观察记录?就是看和写。我们对着玩游戏的幼儿,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也会随机地介入游戏,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这或许是作为教师的一种职业条件反射。可是对着观察记录表格,教师就一筹莫展,无从入手了。究竟该记什么?老师们经常会听到班级中的某个孩子冒出童言稚语,因为觉得孩子可爱、在成人听来也许可笑,而记忆深刻。当和别的老师谈论这些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观察记录。

案例:今天我请小朋友重新插了牌玩角色游戏,娃娃家一共有五个人,但是这五个人的角色分配明显不能达成一致。涵涵和依依都想做妈妈,可是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妈妈,依依是一个性格比较倔强的小朋友,她不肯让位,涵涵虽不吭声,但是她也很想做媽妈。这个时候旁边的恒恒发话说“这还不很简单,你们两个剪刀石头布,赢的人做妈妈,下次交换不就可以了。”涵涵和依依觉得不错,两个人笑着开始剪刀石头布。这次是涵涵赢了,依依也很开心地说“那这次你做妈妈,下次的妈妈就是我了,怎样?”依依也笑着点点头。——摘自X老师《观察记录》

看了这个观察记录,作为老师你会以怎样的切入点来进行分析?我想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是我,可能就以如何解决争抢游戏角色作为切入点,后来我再看这个观察记录,发现可以把“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作为切入点。不管以哪个作为切入点分析,教师的记录不够详细,涵涵和依依两个人在争抢角色中各自的言语是必需的,不然就无法分析争抢角色的原因,也无法分析能力差异。

所以,作为游戏的观察记录,毋庸置疑就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言语、表情、动作、情绪等各个方面,及其对操作材料的使用,使用步骤,使用频率,还有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等。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记录应是真实、直观的,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情绪,只是一个记录。其次记录是详细的,包括观察的时间、观察对象操作材料的时间,和同伴交流的时间,等等,只有详细记录才能进行透彻地分析。

二、分析评价——想什么

分析评价是针对观察对象进行的一个分析,如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也可以是个性特点等,还可以是对一个材料的分析。比如,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为什么喜欢,他们是如何操作的,这个材料对孩子有何发展等。

针对上面的案例,我们该怎样写分析评价?也就是说教师该有一个怎样的评价,会有一个怎样的答案。

其实对于涵涵和依依来说,一个相对好说话,一个性格比较倔强。如果当时恒恒不及时提出解决办法,这次做妈妈的人肯定是依依。涵涵虽然平时很能讲,但在遇到她想要的东西时并不会主动去争取,特别是有人和她争的时候。孩子之间遇到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式,恒恒的表现体现出同伴之间有困难,他主动去帮助他人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涵涵也乐于接受他们自己拟定的游戏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游戏规则。——摘自X老师《观察记录》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通过老师之间的讨论,我们觉得还要看一些其他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还是以上面的案例为例)

1. 找标准——根据切入点在《指南》中找依据。评价幼儿,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可以达到的水平。那么我们就要打开《指南》,根据切入点,依据幼儿的年龄段,可以看到:

首先要知道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是什么,表现是什么。例如,小班的幼儿是以“自我中心”为主,因此在游戏中一个人也能玩很久,而中班的幼儿知道要合作做游戏,知道有分工,有各自的角色,也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规则意识。应该说这两名幼儿都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都知道规则,所以当两个人都想当妈妈的时候,互不相让,便产生争抢同一个角色的矛盾。其实,在游戏中发生矛盾很正常,关键在于幼儿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如果你的切入点是其他,那就要从其他领域入手,找到一个可以借鉴的标准。

2. 看表现——依据幼儿的言行来看能力发展。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记录起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幼儿的种种行为表现就是他的能力发展。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两名幼儿都想当妈妈,当角色只有一个时,不同的幼儿因为个性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依依积极争取,涵涵不声不响却也不肯退让,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前者个性强,所以表现得更为强烈;涵涵没那么要强,也可能属于安静型,所以她不说话,但由于角色太吸引人,也不肯退让。作为教师,不仅要看到事情的表面,还要看到事情的本质。如果涵涵和依依都是个性要强的孩子,那么涵涵不说话可能是理亏,又或者只是涵涵语言表达不如依依,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上面的记录不完整,也只能进行猜测,而猜测是有不确定因素的。

因此,观察记录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前提,如果记录不完整,或者漏了哪一环节,就有可能造成误差,甚至产生错误的分析,乃至错误的评价。

3. 找差距——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来评价。如果说《指南》中幼儿的表现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标准,那对于我们接触到的幼儿来说,有的可能在标准之上,有的就可能在标准之下。在上面这个案例中,两名幼儿争抢同一个角色而互相僵持,最后因为另一个幼儿的提议而解决了问题。我们从表象更深一层地去挖掘实质,会发现幼儿之间的能力差距。三名幼儿三种不同的表现,体现他们不同的能力差异:依依强势,不断争取,试图说服涵涵,她有能力但可能缺乏方法;涵涵不吭声,却也坚持,没有主动性也没方法;最后恒恒介入,提出解决办法,能给人合理的建议,并解决问题。

教师的放手,是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说教也许能让幼儿少走很多弯路,但并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幼儿只有在不断尝试、体验中才会有更真切的感受。老师的说教不过是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孩子的体验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游戏中做好一个观察者,静待事情的发展,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当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不同的孩子因各方面的能力差异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就可以从中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策略。

三、支持策略——做什么

什么是支持策略?就是针对发现的情况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作为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按照以往的惯例,教师会以游戏者或教师身份介入加以指导,又或者是在游戏后评价环节中进行讨论或指导。但是,当我们作为游戏的观察者,支持的策略是对所发生的现象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后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上述案例,在支持策略环节,我们可以把“当两名幼儿都要当妈妈怎么办”作为一个讨论内容,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最佳答案。这样当幼儿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不会像依依和涵涵一样僵持着无所适从,而是会像恒恒一样寻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对于观察记录(学习故事)怎么写,我想大家都在困惑中,这也是我通过老师之间的讨论得出的一些粗浅想法。教师还是要多读书,寻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明确的认识,才能从幼儿身上找到优缺点,制定有效的策略。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涵涵切入点观察
阳光与花朵
小小管理员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汉族
可汗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