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专业课全英文授课教学效果的探索

2018-06-11 09:31薛淑莲孙竹吴志勤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国际金融问卷调查

薛淑莲 孙竹 吴志勤

摘 要:为保证《国际金融》全英文授课教学效果,教学组围绕提高教师传递专业知識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案例讨论效果四个问题展开教改。对连续5届上课学生问卷调查,发现教学问题,制定后续教改方向。授课内容设计:知识框架完整、精炼授课内容、突出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方法:强调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课外学习:问题导向设计、微信群落实。课堂案例讨论:反复修改学生案例作业、控制讨论节奏。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持续改进,国际金融

国内高校全英文教学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全英文授课环境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学生畏难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讨论效果不佳,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开展如何提高全英文教学效果探索很有必要。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使用全英文教学非常必要。教学组以《国际金融》为教改对象,在学期初、期中、期末三个不同时点,对5届全英文上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持续检测教学效果并及时发现全英文授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组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师知识传递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如何强化并保证学生课外学习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案例讨论效果等四个问题进行探索,力求抓住课堂、结合课外、激发兴趣、巩固效果,致力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达到课程人才培养目标。

一、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传递的效果

开学初,教学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选课目的、对全英文授课的看法。在英文水平和选课目的上,前两届同学英文较强,六级及六级以上水平的比例超过80%。后3届学生英文水平稍弱,大部分学生在四级,还有个别学生未通过四级。平均来看,42.3%的学生选课首要目的是锻炼英文能力,38.5%的学生首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其余15.4%的学生首要目的是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平均来看,开课前,77%的学生或多或少担心上课听不懂。69%的学生认为可能会影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31%的学生认为只要加强预习和复习就能避免上述影响。可见,学生无论英文水平高低,学习动机都很端正,愿意用全英文上课。但对全英文授课存在顾虑,三分之二的学生担心会影响到专业知识的掌握。基于这种认知,教改第一年重点应该是优化整体授课内容体系,保证知识传递的有效性。

1.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精炼、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国际金融》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外汇市场、汇率决定理论、期货期权、互换、汇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多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理论或实务方面的知识点。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下,教师阐述同一知识点所花时间必然多于母语,这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有所取舍,不能涵盖中文授课同样多的教学内容。

选择原则是:在保证知识框架完整前提下,精炼授课内容。课堂上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非重点内容留给学生课外自学。为保证自学效果,对非重点内容由教师编写并布置详细的自学问题,要求学生上交答案,以检测其学习效果。此外,授课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程内容与实际经济金融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降低对全英文授课的畏惧感。

2. 课件制作和授课语言组织——突出整体性、关联性和逻辑性

课件是授课内容的重要载体,为保证学生更深入、更容易地理解授课内容,教师在全英文课件制作中遵循两条原则:知识框架的完整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首先,课件要突出知识框架的完整性。虽然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会有所取舍,但不能影响知识框架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每一章开头的outline上,概括出该章所有的知识要点,搭建出该章知识的整体框架,以便学生在整体框架下去学习各个具体知识点。其次,课件采用了超链接的形式,可以更清楚地展示各知识点之间起源、延伸等各种关系,易于学生直观把握知识点间的关联性。最后,更重视基于逻辑性来组织授课语言,以清晰的逻辑帮助学生克服教学中的语言障碍,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好传递和理解。

学期末,就全英文授课对课程专业知识吸收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2%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影响,62%认为有些微影响,27%认为有较大影响。可见,教师提高知识传递效果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有27%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授课较大地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调查还显示,学生认为复习、预习、同学讨论依次成为消除这种影响的主要方法。如何强化课堂讨论效果、强化复习预习效果成为提高《国际金融》全英文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国际金融》教改初期,课堂上以教师授课为主,以更清晰更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教学模式需要向以学生为主过渡,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学方法上重视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在课堂上的应用。

1. 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金融》课程内容和实际经济金融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授课中尝试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创设学术研究的情境和氛围,致力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授课内容上,更加注重每章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介绍,然后以实际生活中国内外发生的经济金融事件为案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资料查找、讨论、演示等过程中运用课程相关原理和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解决。例如区域货币制度,上课只讲解区域货币的基本原理,然后以欧元为标的,要求学生课前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课堂上讨论欧元的优势及其问题。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 合作式学习以强化课堂讨论的效果

探究式学习中离不开小组讨论,教师在整个授课周期中贯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的合作式学习方法。教學过程中,经常出现小组学生只是形式上围坐在一起,但却不产生合作研究的价值和结果。为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对合作式学习的职责分工和考核方式进行设计。

首先是小组分工,教师将每个案例都分解为几方面的问题,具体分配到人,以保证可以分工共同完成,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堂上小组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和有效沟通,加工形成小组成果。在成绩评定上,依据每位成员对小组成果的贡献分别给出成绩,以避免搭便车现象。

通过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教学方法改革,期末问卷发现,92%的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比较或非常感兴趣,85%的学生对全英文授课形式比较或非常感兴趣,可见,教法改革的成果较明显。

三、强化并保证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

就学生学习状态自我评价的调查发现,58%的学生会因为是全英文授课而比普通的双语课更努力认真。在课堂上,46%的学生听讲非常认真,50%的学生基本能认真听讲,4%学生基本不听讲。在预习时间上,12%的学生从来不预习,71%的学生在10到30分钟,17%的学生在30到60分钟。在复习方面,58%的学生偶然会复习,27%的学生经常复习,只有12%的学生每堂课后都会复习。可见,大部分学生课堂听讲和预习环节较认真,但复习环节较差,一半以上的学生只是偶然复习,而复习和预习却是最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的手段。教学组从第三年开始重点从课内转向课外,研究如何立足于学生课外学习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个环节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 基于问题的课外学习设计

问题导向可以保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授课教师针对每一堂授课内容,编制预习指导、复习问题。预习指导包括英汉对照术语表、预习提示、课外阅读材料等,旨在帮助学生熟悉相关英语术语,把握每次课堂的授课知识点,短时间内高效预习。复习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针对该次授课内容总结概括出复习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高效全面复习。

2. 微信群切实落实复习效果

复习问题布置后,出于时间限制,教师只能抽查复习效果,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实际并不复习的现象。为切实保证每位同学的复习效果,教师充分利用微信群的功能,学期初建立班级微信群,每次作业都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并上传答案,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地查漏补缺。此外,微信群还能帮助同学对日常经济金融事件进行分析讨论。

学期末学生普遍反映微信群这种形式迫使自己必须根据教师的复习提纲进行复习,可以及时检验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可以和同学老师及时交流解决问题。

四、提高课堂案例讨论效果

5届学生对案例授课语言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约70%的学生认为全英文讨论案例的要求太高、不合适,85%的学生建议中英文掺杂进行案例讨论。基于这种状况,教学组决定将全英文案例讨论课放到教改的最后一个阶段,教改重点放在案例讨论的准备与课堂讨论内容和节奏的控制,提高全英文案例教学效果。

1. 案例讨论的课前准备——反复交互修改学生案例作业

要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讨论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案例资料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梳理,并提出要回答的关键问题。随后小组在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案例作业。

其次,讨论课前检查并完善各小组完成的案例作业。学生完成的案例作业如果不经修改会存在逻辑不清晰、思考不深入、讨论不充分等诸多问题,教师课前对每组作业提出意见并要求修改,反复三到四次案例作业就比较完善,可以进入课堂讨论环节。

2. 课堂讨论中教师控制节奏

首先,课堂上教师根据小组作业情况,分配不同的小组讲解案例的不同方面,以给更多的学生上台演示的机会。

其次,在学生讲述的关键时刻,教师会控制节奏,插入一个问题检验下面的学生是否听懂了台上同学讲述的内容。在学生讲述不够清晰时,教师会用板书的形式辅助梳理其逻辑思路,帮助其他同学理解。

讲述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总结案例,重点是用所学原理来具体梳理案例逻辑和内容,完成案例讨论过程中的理论应用。

五、课程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建议

《国际金融》全英文授课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这一结论,69%的学生比较或非常同意,能提高学生英文学习思维能力这一结论,57%的学生比较或非常同意。对于全英文授课对学生《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掌握的帮助体现在哪个方面这个问题:体现在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有所提高方面,62%的学生比较或非常同意,;体现在专业实践技能有所提高方面,60%的学生比较或非常同意;体现在能够接触国际前沿最新知识方面,69%的学生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超过一半的学生认可《国际金融》全英文授课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基本理论方法和专业实践技能。认为全英文授课能够接触国际前沿最新知识方面的学生最多。

从问卷分析结果看,《国际金融》全英文教改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完善授课内容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强化课外学习环节、案例教学改善等措施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全英文授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五年的教学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但对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学改进的效果不明显。其次,教改在案例教学环节的效果不够理想。由于案例讨论和阐述需要较综合的金融经济的相关知识以及较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大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和案例演讲环节表现都不够理想,导致案例讨论不够充分和深入,没有很好地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在《国际金融》全英文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对下述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首先是选课制问题,对全英文课程教学应该采取选课制度,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选修。其次是案例教学问题,需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以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此外,对学生课外环节可以进一步设计,引入慕课形式指导学生的课外自学,以便课内有更多时间用于案例讨论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峻、陈淑燕、王昊. 本科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及效果评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S1):158-160

[2] 刘静娴. 从《公司理财》双语教学问卷调查透析财会专业双语教学绩效.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53-156+161

基金项目:

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改项目,《国际金融》全英文课教学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国际金融问卷调查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
开展等级医院评审促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