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功能训练对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8-06-11 06:30邱祝文刘晖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生

邱祝文 刘晖

摘 要:社会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反而学生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当前我国体育教育行业首要处理的任务是改善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所以,更为重要的是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我国体育行业中已有比较完整的训练体制——身体功能训练。身体功能训练手段不仅在竞技体育方面可以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而且有希望成为提高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上肢、下肢、核心动作、平衡、拉伸动作)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潍坊东明学校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把身体功能训练中的部分动作简化及改编,应用到平常的体育课和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保障学生健康运动为主导,让每位学生生享受到前端的科学化健身,让处处体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人生。

关键词:初中生 身体功能训练 基本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033-03

1 基本运动能力概念

提到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时应了解什么是基本运动能力。人们运动时通常通过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力量这5个方面反映出的,比如:在做普通的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通过自身收缩产生了力量,速度通过其收缩快慢反映出,灵敏通过每个肌肉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出,柔韧通过屈肘的角度反映出,耐力通过收缩坚持时间的长短反映出。

概念可向外延伸为概念所包括的具体范围,同样也可称为概念的适应范围。表现基本运动能力的适应范围可分为5部分,分别是所作动作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比如:平板支撑、触地蹲起、支撑前提膝、耐久跑等运动项目。

所以,初中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大部分通过初中生运动是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方面表现出,是对初中生生理机能和基本身体形态的间接展现。主要包含速度(反映、位移、反映)、力量(上肢、下肢、颈部肩部、胸部背部、核心)、能力(平衡、灵敏、反应)、柔韧(上肢、下肢)、耐力(有氧、无氧、混合)等方面。

2 身体功能训练特点

当今,在竞技体育中的身体功能性训练主要用于竞技和康复。身体功能性训练是一种用提升身体来反映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身体训练。这是对其宏观的描述。功能就是目的,是身体存在的本质属性,人体各方面本能的需要身体功能性训练,其“活动表现”的身体练习也包括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运动实践的有关人员将其总结为:功能训练是一种将身体基本姿势和人体动作模式视为关键,用于提高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方法是整合机体各项素质。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动作链、恢复与再生等各部分进行全面优化,完成改善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思想和方法。

总之,身体功能训练的出发点是当代体育竞技的特征,当代体育竞技通过康复领域的思想来开展体能训练,从单方面将运动者的运动功能优化。它的特征主要包含如下几部分。

2.1 身体功能训练强调动作训练

学者Michael Boyle觉得,身体功能训主要练针对的并不是肌肉,而是动作形式,它可以大程度增强机体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Gambetta V等也指出,动作的训综的基础是身体功能训练,有多种训练方法。部分学者还提出,竞技体育的动作与身体功能训练模式没什么不同,将其动作的模式、机体平衡能力、协调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视为重点。综上所述,身体功能训练的重点与核心是对动作的训练。在物理康复治疗方面与身体功能训练的理念大致相同的是:以动作为载体进行的训练力量增多,国外学者Verstegen M提出的“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动作”的想法基本一致。人体力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等各素质都靠动作反映,身体功能训练中动作的训练最为关键,为竞技体育中“专项力量”提供需求。现代竞技体育中动作相似于竞技体育动作的有很多,如美国球训练、游泳训练、拳击训练等。由此可知,通过量身打造的动作训练和身体功能训练可满足竞技体育需求,使训练的实战性提高,成为身体功能训练的关键特征。

2.2 身体功能训练强调动力链的特征

学者Cook G,Fields K等着重强调,身体功能训练的训练内容、方法、理念都展现出动力链的特征,这种训练是在动力链原理基础上进行的。

动力链相关原理中涉及到,个体的某个关节或者某块肌肉的单一发力不能决定个体的运动能力,在神经中枢参与下身体相关的每个關节和肌肉相互协调才能决定个体的运动能力,每完成一个动作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动力链。各个动力链中每个环节的练习在身体功能训练中尤为关键,要想使力量在每个环节中的衔接、传递和整合的过程中毫无阻碍,需要增强动力链中每个环节力量,若要想减少力量的损耗,提升力量素质的应用效率,需要提高力量的传递,可通过对身体动力链的高效整合,就能保证动作完成质量,也能提高竞技能力。要想使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尽量避免出现不稳定或错误动作,能量利用率有所提高,减少伤病,需进行通过动力链训练来高效弥补运动员动力链中的不足的身体功能训练。

2.3 身体功能训练强调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可定位一个竞技体育运动员,它同样是身体功能训练的关键之处,可通过运动员平衡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平衡发展反映。

运动训练专家田麦久在其项群理论中表述到,每个项群项目需要不同的运动素质,同一项群中不同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也可能存在不同,但辅助的运动素质在每个运动中都极为关键,其中最关键为平衡能力,竞技体育运动中平衡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运动项目的动作都需要在平衡与打破平衡的矛盾中进行的。早期日本学者根本勇将经济学领域的“木桶模型”理论与运动训练联系起来,诠释运动训练需不同运动要素共同发展这一观点,表达出对平衡的追求。其中通过把多数运动素质中的一个素质比作组成木桶的单个木片,把运动员的最高竞技水平比作木桶中水的高度,所以,水桶装水的高度不取决于高处的木片,而是低处的木片,竞技水平则与水的高度相同。近期来竞技体育对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相关训练非常重视,可通过每个领域每种平衡训练器材的创新和应用体现出这一点。

2.4 身体功能训练强调多维度、多关节的训练

人体运动可根据运动解剖学剖为3个解剖面,即冠状面、矢状面和横切面。学者Mc Mclay I认为,竞技体育项目中各个解剖面的作用还是有差异的,可能是将其中的一个解剖面的运动视为中心,再粗略分析其余两个解剖面的运动,若想使运动效果造极,则一定使3个解剖面控制好自身。身体功能训练因为身体功能训练注重多维度、多关节、多肌肉的联动训练,才更符合竞技体育专项比赛,而这一点恰好是体育专项能力需要的。国外身体功能训练大师Gamhetta V,Michael Boyle等认为,身体功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多关节的训练理念,要想充分展现“功能性”,只有融合运动模式、肌肉群等在一起的多关节运动才可以。各个关节之间力量的协调作用是身体功能训练的关键,而且有助于增加、改善力量训练的效果,已告别传统单关节力量训练模式的时代。

3 身体功能训练在基本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

身体功能训练是一个全新的非常受欢迎的训练,但身体功能训练对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中国期刊网进行的文献检索发现,关于身体功能训练与基本运动能力之间的联系我们了解的还不够多。

3.1 国内研究

李洁明在《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涉及到了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大学生进行了基本运动能力测试、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和试验后实验班主观感受调查,并使用SPSS 20.0分析了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功能性训练能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高大学生运动能力、运动兴趣以及预防损伤,教育部门应在大学体育课加入功能性训练。

白建茹在《身体功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以上庄中学为例》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上庄中学初一女生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结果看,功能训练在提高学生五大素质方面效果较明显,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参与度比较高。

尹军教授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助力》中探析了身体功能训练在不同领域取得的进步和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为身体功能训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3.2 国外研究现状

身体功能训练最早的康复训练,可积极治疗自身,因它对身体素质的提高的高效影响,而吸引了理论界、实务界的眼球。近期竞技体育行业引入了它,但根据研究可知,目前没有完全定义身体功能训练的概念,开展研究钱必须要想明确这一概念所表达了什么含义。

Cook G,Fields K觉得身体功能训练的基础是动力链原理,同样是专门为动力链中弱链研究的力量性训练,动力链中每个环节的力量训练对其尤为重要,分析动作的可寻找出弱链,找到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

Santana JC认为,身体功能训练将身体身体功能训练作为基础,是对应专项能力而设计的动作模式。

Boyle M认为,身体功能训练的关键处在于身体的稳定性能否控制好,训练时可多平面练习,且不需要辅助。

Chulvil Heredia I认为,和身体功能训练联系到力学、能量代谢及协调等,它来于平常,在竞技体育是指某种特定动作灵活性、稳定性的训练,涉及动力链中各个环节。

Bill Foran指出,要想发展身体功能训练,我们一定要注重它的力量素质,它在效仿人平时的身体运动训练方法,通过提升核心的稳定性来使肌肉工作更高效。

由此,国内外学者是因为研究方向和区域的差异给身体功能训练下的定义有所不同。从国内外学者的视角来看,笔者将它定义成:根本目标是各方面发展运动员身体功能,与体育专项性动作形式没太大差异的训练,以全面的角度感觉、多平面、多关节和多肌肉的练习内容尤为关键,促进神经骨骼肌肉及运动素质的多方面发展可从很多方面入手,如力量性、灵敏性、柔初性、平衡性、速度性及核也区等,使其更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相关学者只是从单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或者只研究身体功能训练,或者只研究基本运动能力,国内外真正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潍坊东明学校为例,研究身体功能训练对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使二者结合起来,以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4 研究意义

4.1 理论意义

寻找出身体功能训练手段对提高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方法,可改善初中生身体素质,增强初中生体质,促进初中生各方面发展。

4.2 实践意义

对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这个研究是根据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的现况,综合了学校实际,选出恰当的身体功能训练手段与方法,并作为学校体育教育、课余体育训练和活动科学依据,总结身体功能性训练中的长短板,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身体功能性训练还可将其参考。

5 结语

完成和分析身体功能训练对初中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因素,获得适合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有效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将身体功能性训练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丰富与拓展。依托此,打造学校体育的纵横线。横线:学生形成“增强体质”—“体育活动靓化”—“提高中考成績”—“终身体育”的常态化。纵线:学校形成“以点带面,三位一体”的学校体育链式训练模式。逐步改善初中生身体健康状况,提升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震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05-109.

[3] 尹军.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课堂教学法(第二讲):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与评价方法[J].体育教学,2014(2):12-15.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巧设体验活动,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长
“三层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级蛙跳能力的实践研究
巧借数学思想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