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在康复领域应用及发展研究

2018-06-11 06:30林欣谕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林欣谕

摘 要:肌内效贴是康复领域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在上肢损伤、躯干 肩和腰、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研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运动损伤、康复及美容等领域。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从成人康复、儿童康复及其他等方面对肌内效贴近几年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对肌内效贴在康复方面的应用研究总结,认为其在促进人体功能康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肌内效贴 成人康复 儿童康复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10-03

贴扎是将有弹或无弹的胶布贴于人体皮肤表层,起到支持和保护肌肉和骨骼的康复治疗技术。为固定受伤部位及肌肉,贴扎技术常用于骨骼和肌肉损伤的处理,其他疾病处理相对较少。其原理是给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机体自身修补机制恢复。肌内效贴是贴扎的中的一种,现常用于运动和医学。在体育运动中,常用于运动防护和损伤后的肿胀、疼痛、稳定关节、放松肌肉等。有关研究的价值性不明确,本综述围绕肌内效贴扎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给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1 肌内效贴简介

1.1 概述

肌内效贴是一种将有收缩性的贴布贴于人体表面,通过胶布不同的拉力牵拉表皮,拉长表皮与肌肉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筋膜和组织液流动的方向,使皮下的流通性和通透性更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最早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整脊医生Kenzo Kase创造肌贴并第一次在运动损伤中应用[1],经在欧美改良后,运用于体育运动和康复医学。在北京奥运会上,58个国家的代表队用了五万卷胶布。赛琳娜·威廉姆斯、贝克汉姆一些知名的运动员身上开始出现肌内效贴。肌内效贴不断进步,在治愈肌肉疼痛、改善运动障碍、增加本体感觉等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其在临床的主要作用的是改善运动功能,支撑肌肉和稳定关节,却不限制机体的正常活动。肌内效贴作为康复被康复治疗者、运动员普遍应用。

1.2 基本特征

肌内效贴一面是S波浪样的亚克力胶,另一面是防水、透气、有弹力的棉布,无任何药品元素,不良反应极低[2]。据称,肌内效贴受外力影响可以拉伸到自身长度的120%~140%,在皮肤表面贴扎后,可沿着贴扎相反方向回缩,对皮肤施加一定拉力形成皮肤褶皱,加速皮下组织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根据贴扎部位的不同,其形状也差别。康复临床上有I型、Y型、X型、O型、扇形、灯笼型。各形状贴布也有不同的使用经验,例如,O型一般用于骨折或软组织撕裂伤,其形状类似于口唇,被用于增强肌张力,增加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和废用,还可应用于肌肉和骨折损伤。肌内效贴有锚(anchor)、尾(tail)及方向,贴扎最先贴扎端为锚,沿着肌肉、骨骼贴,最后固定端即尾,尾向锚有一定的回缩力,方向通常是沿肌肉关节力线的相应或相反。

质量和生物力学是肌内效贴特别之处,其理论原理不同贴扎方法也不一样。其与white athlete taping不同,因为white athlete taping没有拉长性,其主要作用为支持、放松、保护。肌贴主要是运用其弹性和方向性,再结合解剖结构和力学原理,根据指定的部位给以支持或放松治疗。

2 肌内效贴的应用

肌内效贴在欧洲、美洲及台湾的运动防护与治疗中应用极为普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也逐步开始应用,下面就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儿童康复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分别探讨。

2.1 在成人康复中的应用

2.1.1 肌内效贴用于躯干的研究

肩颈腰背损伤是躯干部最常见疾病。很多学者研究表明,肌内效贴结合其他治疗技术可以处理肩腰等疾病。张素侠和钟宝权在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时加入肌内效贴,结果显示肌内效贴可以增强腰部肌力,缓解疼痛,增大躯干活动度,使身体功能日渐佳境,逐渐恢复正常生活[3]。韩国栋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通过拉力、方向的不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致炎物质代谢,降低痛觉,增加肌群耐受力,从而增强腰椎稳定性[4]。宋瑞军,董莉莉等人研究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肌肉效贴+正骨理筋技术,可快速减轻疼痛,恢复腰椎功能,疗效确切[5]。肌内效贴还能与推拿治疗相结合,对腰部康复疗效极好。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肌内效贴在躯干研究文献很少,核心期刊仅3篇,效果理想:在改善腰腹肌力,增加腰椎活动度及缓解疼痛等方面疗效确切,可作为辅助手段治疗腰部疾病,但机制尚不明确。

2.1.2 肌内效贴用于上肢的研究

上肢部肌肉、关节和神经的损伤最常见,近几年康复中运用肌内效贴治疗越来越普遍。杨雅敬和朱毅研究显示,肌内效贴有增加感觉输入、改善异常肌张力等作用,可以改善中凤病人上肢的肌肉痙挛、活动障碍及日常生活状态。陈钰杰等人[6]研究将18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患者进行实验,对照组只采取主动训练康复方法,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加腕关节主动训练康复方法。两周后用容积法测量肿胀程度、VAS进行疼痛评价,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好。说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肿胀采用肌内效贴治疗,在缓解患肢疼痛方面效果明显,还可促进患肢消肿,让患者手功能恢复更快。王晓东的研究中,肌内效贴用于治疗网球肘,一方面能减轻局部炎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改善疼痛;另一方面能改善肘部肌肉,增强肘部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7]。于印等在研究中也提到,肩关节半脱位可以用肌内效贴联合其他康复技术进行治疗,肌内效贴加强肩部肌肉运动,支持肩关节,更有效地提高上肢功能恢复[8]。

综合近几年的研究,肌内效贴对上肢功能损伤康复疗效明显,改善肌肉疲劳、痉挛,减轻疼痛,促进术后消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等。但运用肌内效贴治疗手部疾病研究甚少,待进一步研究。

2.1.3 肌内效贴用于下肢的研究

祁奇等人[9]研究发现,用3条Y型贴布对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进行相应的贴扎,可以增强其向心和离心收缩能力。用同样的方法对腘绳肌进行贴扎,也可以提高其离心收缩能力,但对向心收缩能力作用不大。这种Y型贴扎方法可以提高肌纤维的募集能力,使肌力更强,从而可以预防KOA。任云等人[10]研究发现,接受肌内效贴正规治疗后能有效缓解KOA患者的疼痛。宋为平[11]研究选取129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分为单次贴扎和3次贴扎(肌内效贴组和无贴扎组),其研究结果发现,肌内效贴对缓解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的即刻和短期效果显著。宋法明[12]研究表明,肌内效贴通过限制前十字韧带向前移动和支持膝关节,从而在足球急停动作中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余波,王人卫等人[13]研究发现肌内效贴加常规理疗,可减少急性期踝关节肿胀和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踝关节功能,缩短康复周期。庄卫生,吕万娟等人[14]将53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用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案,分别在1周和4周进行Villaita量表、Vas评分及下肢周径差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

肌内效贴应用于下肢康复是最多的,核心期刊有11篇文章,主要是治疗关节、肌肉,从而改善运动功能。不难发现,大多实验结果都是肌内效贴短期贴扎效果明显,而长期贴扎效果怎样还不明确。

2.2 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林春等人[15]研究选取20例产伤性上干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进行实验,得出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用肌内效贴治疗,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还可以促进患儿上肢精细、粗大运动的发育成长。肌内效贴技术在儿童脑瘫康复领域初步发展。周文萍等人[16]研究中,选取脑瘫肌张力底下型的脑瘫患儿20例治疗后,分别对其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得出肌贴加运动疗法可明显使脑瘫儿童的肌张力改善,坐位平衡和控制姿势能力提高。任素伟等人[17]在研究中提到,悬吊练习加肌内效贴治疗,可促进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发育成长,改善痉挛性偏瘫儿童的运动功能。脑瘫儿童在疾病中、末期会出现膝过伸的异常姿势,此现象会影响儿童的站立、行走及日常生活活动。杨杰等人[18]用肌内效贴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膝过伸研究,证明这种技术运用是可行的。在康复中运用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肌张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增强本体输入,从而矫正膝过伸的异常姿势。

通过知网和维普等网站查找,用于儿童康复文章较少,脑瘫方面8篇,新生儿损伤方面仅2篇,但文章质量相对较高,且效果明显,主要集中于肌内效贴矫正异常姿势,促进精细、粗大运动成长发育、改善神经损伤方面。

2.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廖达君,梁鲁波等人[19]研究指出,红外偏振光结合肌内效贴医治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肌内效贴能改善脸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脸肿胀,促进神经、肌肉康复,改善临床症状。刘佩婉、葛丽君等人[20]在《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随机将患者分为肌内效贴组,安慰贴扎组和常规吞咽治疗进行实验,各组20人,肌内效贴组采用Y型和I型贴扎,均采用自然拉力。实验表明用Y型和I型贴扎对于改善中凤患者吞咽障碍有效果。有学者研究后认为乳腺癌术后患上肢淋巴水肿的概率是12%,肌内效贴有助于治疗其临床症状。

肌内效贴在其他各个领域应用广泛,文献有16篇,主要集中于各种疾病术后水肿,周围性面瘫,感冒鼻塞等。肌内效贴也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相关症状,但研究文献较少,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语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是康复领域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显著,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若使用方法得当在减轻肿胀、疼痛,增强或抑制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矫正异常姿势,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效果较好,在康复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目前大多研究集中于骨骼肌肉系统损伤治疗,在神经系统损伤领域研究甚少。研究方向主要倾斜于实用技术和方法研究,其作用机理研究尚少。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更多探讨肌内效贴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于某一疾病的具体作用机理。其次,肌内效贴贴扎后短期疗效显著,而持续贴扎疗效和贴扎移除后疗效还需进一步探讨。最后,肌内效贴在神经疾病领域研究内容欠缺,今后的研究需更多地将肌内效贴联合医学手段运用到治疗神经疾病中。

参考文献

[1] 傅维杰,刘宇,李路.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3):255-260.

[2] 祁奇,王予彬,陈文华,等.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 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71-974.

[3] 张素侠,钟宝权.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688-691.

[4] 韩国栋,谭洁,等.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姿势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57-859.

[5] 宋瑞军,董莉莉等.正骨理筋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5,9(13):38-39.

[6] 陈钰杰,张瑾,张顺喜.肌内效贴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手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46(4):55-57.

[7] 张娥铿,王晓东.肌内效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3):2727-2729.

[8] 于印,景晓凤.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药学与临床,2015,10(12):157-157.

[9] 祁奇,陈文,余波等.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7):849-853.

[10]任云,红莉等.运动疗法及肌内效贴治疗膝骨关节炎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0):70-72.

[11]宋为平,曾磊,等.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的即时与短期效果[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9):817-819.

[12]宋法明.不同膝关节贴扎类型对足球运动员急停动作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0):1583-1588.

[13]余波,王人卫,等.肌内效布贴扎輔助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9):772-776

[14]庄卫生,吕万娟,等.贴扎疗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17,32(3):226-227.

[15]林 春,任素伟,孟兆祥.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2):1355-1359.

[16]周文萍,余波.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杂志,2014,29(10):938-940.

[17]任素伟.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10-1313.

[18]杨杰等.肌内效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疗效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38-1540.

[19]廖达君,鲁波,等.红外偏振光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J].2017,17(88):57-57.

[20]刘佩婉,葛丽君,王思远,等.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