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新常规下教师的应对策略

2018-06-11 06:30汪伟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体育教学

汪伟玉

摘 要: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有效保证,是师生应该共同遵守的规则和规范。但随着教学对象、社会环境及教育理念的变化,体育课常规也随之改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三个应对策略。虽然体育课堂常规看似大同小异,但每所学校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解、学校文化氛围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我们看到的体育课堂也会迥然不同。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091-02

新的体育教学观强调所有的体育活动必须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如果用这个教育理念来重新审视原有的体育课堂常规,我们会发现这些常规中有的依然适用,有的则需要改进,当然还应补充一些“新常规”。开始部分主要是为了迅速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结束部分则是为了集中讲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遵守的相关课堂礼仪。“站姿端正、抬头挺胸”主要出于训练学生的作风,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立正姿势”,有的老师甚至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律举右手”等显得过于僵硬呆板,有必要进行改进。而“注意力集中,不讲话,不做与体育学习无关的事、注意听其他同学讲或观察,不随便插嘴或吵闹”等,我们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加以提炼改进,我们不妨可以从“敢于展示、学会倾听、敢于质疑、学会评价”等4个方面加以引导。“敢于展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每次提问时主动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多鼓励学生主动走到队伍前面,如笔者在教学就规定如果主动回答问题或展示动作,且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展示出完整动作的同学,即使回答不到位或动作完成有瑕疵,我们在过程评价中也会给予一定的加分。“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是一种尊重,当其他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学习成果时,我们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看,不随意打断对方,对有出现的疑问不在私下议论。“敢于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我们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动脑,敢于质疑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学会评价”,评价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差”等字面上,而应该结合自己的理解就同伴的动作完成质量、学习情况和协调合作进行评述。

虽然体育课堂常规看似大同小异,但每所学校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解、学校文化氛围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我们看到的体育课堂也会迥然不同。那么我们如何将这些的课堂常规内化为学生的自觉呢?

1 体育教师具有“善变”的智慧

新的教育形势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平等。以往教师是课堂常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教师就是权威。当某一学生在体育课中有违反课堂常规时,体育教师便对其大声训斥一番,然后罚其跑步或做俯卧撑。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反而会将师生关系置于对立的两面。(1)变内容。我们要使学生将课堂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首先要增强其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认同感。因此,我们在每学期的第一节引导课上,就课堂常规的内容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正式的文字粘贴在学生的体育课本的第一页。(2)变形式。我们体育课往往只重视惩罚,如在体育课中对迟到、旷课等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扣除相应的分数;教学比赛中输的一方队员罚做俯卧撑,而对课堂常规执行好的同学和比赛获胜一方却没有太对的奖励方法(最多是教师的表扬或学生的掌声),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负强化”,不利于课堂常规的执行。我们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加分(低年级的同学可以采用奖励小红花或五角星),过段时间我们变为给表现好的学生一定物质奖励(糖果、巧克力等),一段时间后我们也改变形式给表现好的学生一次抽奖机会(奖品也会是学生意想不到的)。(3)变手段。我们在正面激励的同时,绝不能对学生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视而不见,但再不能是大声的训斥,甚至是粗暴的谩骂,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相反会使置师生关系于对立面上。一方面,體育教师,可以借助于手势、眼神及声调的变化等来对违规学生进行提醒,如在准备活动时用一些特定的手势来指挥学生的行进路线及动作方式,用眼神及口令的变化来提醒哪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用班级集体教育的力量,如体育委员在整队时,会有一两个学生在讲话,教师可以先不进入课堂,并说:“我们全班在等两个同学”,这样全班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到这些违规的同学身上,并有同伴的批评。这样既对违规的学生进行了教育警示,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融洽了师生关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体育教师提高“善辩”的能力

体育课通常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违反体育课堂课堂的现象也是正常的。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的行为的辨别能力。(1)要“辩真伪”。课堂中违反课堂常规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①不明规。由于通常我们室外课成四列横队站立,有可能教师在强调一个常规要求时,第四列的某个学生就没有听清,然后在下面的练习中出现了违规的行为。低年级学生对课堂常规中的“注意安全、尊敬师长”等抽象要求理解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②不守规。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学生到了叛逆期后,少部分学生对课堂常规采取“软抵抗”,经常会在课堂发出怪声或做出一些出格的动作。教师应该擦亮眼睛,分辨出是哪一类型的违规行为,对于前者教师要仔细讲清常规要求,而对于后者来说,教师除了采取一定的批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循循善诱,多与他们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遵守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2)要“辩时机”。我们要有效把握好进行常规教育的时机,总的原则是“抓好起始年级,抓好第一节课”,而就一节课而言,我重点抓住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常规教育时机,对于基本部分的常规,尤其是在学生练习、交流和互动时,不能过于拘谨呆板。如在实心球练习时,我们通常要求一列同学练习,其余三列同学排好队观看练习,其实这样的练习效果并不理想,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到前面的同学的动作,我们可以在练习同学的后面划定安全区域,在同伴练习时,学生可以在规定区域内徒手模仿、相互交流、相互纠错等。同样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以往都是一组排成一路,一个同学站在罚球线上练习,其余同学在后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不影响持球同学练习的前提下,让学生散开练习。这样看似“形散”的课堂,因为给了学生更多自我练习的空间和时间,而使每名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起来了,做到了“神不散”。

3 体育教师寻求“合力”的配合

(1)开学初,体育组教师应围绕“如何制定体育课堂常规”的主题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就常规的内容、形式及执行要求等进行交流,达成共识,尤其是同年级的教师要统一课堂常规要求,以保证课堂常规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如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到班带领学生排好队进入场地;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排队进入场地;而到了高中阶段时则是体育委员告知学生集合地点然后同学们自行到达。再有在“师生问好”时,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呼“老师您好”的同时向教师鞠躬,而到了中学阶段则要求简洁明了地喊下“老师好”就可以了。(2)我们要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尤其是要取得班主任的认同。在体育课上,很多学生将迟到归因于上一节课教师的拖堂,我们要将体育课“提前到场”的常规要求告知其他任课教师,使他们能够给学生留有时间上的提前量。再有为杜绝学生“假请假”的现象,我们要求学生手写请假条,并且请班主任签字。同时我们也就班级中一些违规现象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持之以恒地抓好常规。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课堂常规时应该寻找出在自由与束缚的平衡点,不但需要加强对学生常规执行的管理,而且要多渠道提高教师管理课堂的艺术性,确保体育课堂的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 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9):72-80.

[2] 潘绍伟.阳光体育运动问题的再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7(5):14-17.

[3] 张洁杨正伟.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补偿性体能”的探索[J].体育师友,2013(6):18-19.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体育教学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