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引导下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2018-06-11 06:30张军吉祥波何黛谭宏彦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教学

张军 吉祥波 何黛 谭宏彦

摘 要:自南洋公学始,西安交大的百年体育事业薪火相传,彰显了孕育于建校之初,集中体现在西迁过程之中“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塑造了严谨务实的教风和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学理念。在“西迁精神”的影响下,当前的交大体育教学工作走上了阔步前进的新时期,传承交大体育的光荣传统,发展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为祖国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建设性人才。

关键词: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100-03

Abstr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Nanyang public schoo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f the hundred years of sports. Highlights the sprouts in Jiaotong University in its early years, formed in Jiaotong university westward process "mind the big picture and selfless dedication,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 hard work" spirit of westward, shaped the pragmatic teaching style and the advanced teaching ide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 spirit", the current Jiaotong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work on the great strides in the new period, inherits the glorious traditions of Jiaotong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f education idea, the constructive talents training more all-round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Key Word: Spirit of"Moving to Western Region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1896年于上海创建的交通大学秉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思想,以“中学好、科学好、体育好”而被誉为“东方的MIT”。60年后的1956年,交通大学迁到西安,迁校62年来,西安交大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建功立业、自主创新,为新中国的高教战线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时刻诠释着宝贵的“西迁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大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所高校参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高校和学术组织在科教、人文、经济领域的共同合作与交流,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发展。

“西迁精神”也是交大体育事业“传家宝”。追溯交大体育历史,从黄浦江边载誉江南到古城西安再显英姿,从华东八大学体育会独占鳌头到迁校西安艰苦创业支援西北,都彰显了交大人爱国爱校、追求真理、艰苦朴素、勤奋踏实的优良传统。建校122年以来,学校始终将体育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根基深厚、历史悠久的体育传统。如今,新时期的交大体育工作在传承交通大学光荣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

1 “西迁”前交通大学的体育教学

1.1 南洋公学时期体育课程的创立

19世纪末,甲午战败,割让台湾,民族危难。同时,西学东渐,新风初度。盛宣怀先生等洋务派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建校之初,体育即被确定为重要的课程,但由于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体育运动只限于体操、田径等项目。1899年,学校宣布“体育一事与中西各课一律并重”,监院(副校长)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采用“强迫操练”的方式,强化学生投入体育锻炼的意识,并陆续引进棒球和网球等运动项目。

1907年,唐文治校长亲自主管体育工作,进一步推动体育工作的发展。自1912年后,学校每年春季均举办运动会。1914年冬,南洋公学和金陵大学、东吴大学等六所大学,成立了校际体育联合会,定期举行比赛。在此期间,南洋公学的技击、篮球、网球等项目相继组队并屡获佳绩,孙中山先生专门题词“强国强种”祝贺技击队成立十周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除体育课外,体育课程开展到8个运动项目。

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的情况下,校长唐文治等教育家能够站在民族发展的角度,重视学生体育运动,开设体育课程,逐渐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

1.2 交通大学的体育教学普及期

1920年12月14日,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传习所学校等四所学校合组为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成立以来,历任校长都大力提倡体育。学校制定了“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等规定, 体育项目得到了進一步普及,设有体操、童子军、游泳、拳术、田径及足球等体育项目。该时期,体育课程建设和普及运动受到重视,学校聘请申国权为体育馆主任,增聘体育教员多人,并设立了体育委员会。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设为上海法租界的交通大学和重庆国立交通大学,依然开展体育活动,规定全校学生都须参加早操。

2 西迁西安后交通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建设期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校委会讨论通过了《国立交通大学行政系统组织条例》,并决定设立体育科。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及“劳卫制”的号召,彭康校长对体育工作做了专门指示。后来,校委会研究决定每日下午4点20分后不再排课,开展体育活动。校运动会开始恢复,学生的普及运动和体质有显著提升。

1955年4月,为应对国际的紧张局势,配合国民经济建设整体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1956年8月,交通大学开始了西部的发展历程,体育教学工作迎来新的变局。

2.1 艰苦创业期

2.1.1 场地设施逐步完善,运动项目逐渐开展

交大内迁西安初期,由于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尚无保障。体育教研组教师发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2]在无操场也无体育馆的情况下,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在教学的同时进行体育场地的建设,因陋就简的进行体育教学工作[3]例如,教师采用 “打笼球”“滚铁环”的游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乐趣,既活跃课堂学校的气氛,又达到了运动健身目的。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2000多名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贯彻执行“劳卫制”,提出了“人人上操场、个个都锻炼”的口号,激励广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同年11月在田径场举行了第一届“民兵体育运动会”,学校体育锻炼呈现出蓬勃景象,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1959年,学校开始修建游泳池、体育馆,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完善,运动项目逐渐多样化。同时,学校成立体育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1964年,体育教师在图书馆、行政楼等地领操,以强化学生课间操。此外,成立了业余体育俱乐部,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了场所,体育教学逐步走向稳定发展阶段。

2.1.2 教学管理严格,体育教学成绩初显

面对西迁之初的各种艰难环境,体育教师本着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坚持爱国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使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发展。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为加强教师备课的责任心,采取课前集中公布各人的教案,以达到互相交流和互相监督之目的;坚持集中备课,集体研究教法,取长补短改进教学等。

1958年元旦,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先声”——《体育科学技术报告集》整理编印完成,开创了我校体育科研之先河。1959年建立了体育资料室。同年,为响应党中央普及与提高的教育方针,该校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同时,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学原则,进行分类教学。为国家培养“红、专、健”的建设人才。

1969年,西交大体育教研组的课外小组荣获陕西省体育系统先进单位。同年,体育教研组副主任蒋兴虞赴北京参加全国教育和先进工作者等代表大会。

2.2 稳步发展期

文革十年,西交大的体育工作也受其的影响而陷于瘫患。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以及教育部、国家体委等中央部门下发的一系列文件,我国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西安交大率先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2.2.1 传承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优化课程结构

严谨务实的教學态度是交大的优良传统,也是体育教学工作走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前沿的重要原因。该时期,体育教学工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制定了更加精细化的“体育教学规范”,使体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例如,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体育教学要求做到8个“坚持”,即:(1)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坚持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要求;(3)坚持课课有教案,不上无准备的课;(4)坚持教师课前自己动手准备场地和器材;(5)坚持严格的课堂考勤;(6)坚持开展评教和帮教活动;(7)坚持教师集体业务锻炼;(8)坚持“标准”与“达标”卡片的登记管理制度。课堂教学做到4个“一样”,即:(1)有人看课与无人看课一个样;(2)天气好坏上课一个样;(3)学期初与学期末上课一个样;(4)代课与上自己班的课一个样。从1988年起开设了专项体育课、体育选修课、保健班等多样化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这种做法充分激发了体育课“学与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

2.2.2 课堂内外相结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

课外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所在。我校一直采用任课教师辅导班级的方法进行课外锻炼,要求学生出早操并依据《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测。随着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培养终身体育观,我校积极开展了各项文体活动。例如,组织课外球类体育竞赛、设立课外俱乐部等。

2.3 蓬勃发展期

改革开放后,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吸收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理念,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探索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以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为内容、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2.3.1 增加经费投入、优化教学模式

体育场馆及同业设施的建设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有计划地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的经费投入,为学校体育教学以及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平台。

充足的运动场地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同时也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体育教研室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体育课教法,优化教学结构,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同时,通过“专项”体育俱乐部,实现课堂教学内外一体化,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切实促进了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

2.3.2 继承传统、发扬特色、争创一流

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体育部与各书院、校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创建联动机制,积极举办“体育健康节”及坚持早操,举办春秋两季的书院间篮球赛等活动。形成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独特体育文化。

建校122年,迁校62年以来,在体育中心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校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均取得了突破。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体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多次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陕西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荣获“校长杯”学校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奖、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辦法》先进单位等。

3 新时代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创新

3.1 校内校外相结合,构建体育课程的多维度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多样化选择

教学是体育教育的核心环节。在新的时代,我校积极拓展校内、外体育资源,多维度探索课程设置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塑造体育课程选择的多样化模式。

校内在本科生大一、二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了大三、四的通选课。同时,面向研究生开展体育选修课、体育兴趣班等,打造面向本、硕、博及留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多维度体育课程结构,扩大选课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中心在校外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的影响力,积极联络各体育产业相关机构,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增设射箭、飞盘等项目。

3.2 探索“体育+互联网”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往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这意味着学校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衔接是现代体育教学的必然选择。实施“体育+互联网”教学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新性学习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借鉴SPOC教学模式,实行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途径,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4 结语

建校122年,迁校62年以来,交大体育教学工作始终走在高校体育教育的前列。由“西迁精神”引申出包括爱国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始终指引着该校走在体育教学工作的最前沿。今后要继承交大优良传统,完善体育教学工作,增强体育学习效果,提升大学体育辐射功能等。在当前我国全民建设的大背景下,探索学区共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成为交大体育教学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搜狐【人物春秋】福开森其人其事[EB/OL].http://www.sohu.com/a/128020974_612398.

[2] 朱继洲,刘朔,崔瑞峰.西迁精神:交通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89-91.

[3] 王子朴.西安交通大学:用体育传承西迁精神[EB/OL].(2018-02-11)[2018-04-13].http://www.jyb.cn/zcg/xwy/wzxw/201802/t20180211_97384.html.

猜你喜欢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教学
西安交通大学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西安交大名师殷大钧先生“笃行不怠赤诚向党”生平简述
高校大型活动的传播实践分析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在高档数控机床科研领域获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