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06-11 06:30魏胜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困境对策

魏胜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发现体育师资配套不完善、场地器材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认可度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特困地区中小学体育的发展,针对特困地区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特困区 中小学体育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140-02

当前,我国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这些特困区普遍具有经济落后、基础建设薄弱、环境条件恶劣等特征,受以上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特困区的发展令人堪忧,特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亟待解决。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1]。诚然,经过国家多年的教育扶贫,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贫困地区的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仍非常有限。一方面是特困区的学生渴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另一方面则是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整理出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困境

1.1 体育师资配套不完善

由于受到地缘、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集中连片特困区,专业的体育教师还是相当缺乏,许多学历较高的体育教师也不愿意去农村,这就导致特困地区的体育教师水平与城市教师水平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困地区的孩子未能享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资源。此外,由于特困地区师资力量配套还不够完善,一些贫困山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的,他们较为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上体育课也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自由活动,如此体育课教学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保证体育教学效果。

1.2 场地器材短缺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需要有充足的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作为物质保证。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虽然已经建设有一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场地,但场地绝大多数是非标准化设计,并且有部分还年久失修,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这些场地绝大多数建在室外,受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遇到刮风下雨,体育课就难以正常开展。贫困地区的体育器材种类也较为单一,多以跳绳类和球类为主,这就导致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较为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大大降低。

1.3 资金投入不足

贫困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政府对学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有限,而用于体育方面的投入则更少,经济仍然是制约特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体育教师的待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就导致贫困地区体育人才引进工作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还是选择了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一些學校有限的球类等器械也往往成为“摆设”,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跳绳和毽子,有限的体育经费较少用来购买体育器材[2]。

1.4 社会认可度较低

在集中连片特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许多社会群体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正确的理性认识,他们认为体育课不过就是“一个哨子两个球”的简单游戏,文化课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从而忽视了体育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更有甚者,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体育教师在社会中并未获得足够多的尊重,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可度也是制约特困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对策

2.1 优化体育师资配置,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实现体育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化培训,让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得以提高,特别是那些跨学科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如“师范生免费教育”、“教育扶贫”、“对口支援”等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扎根边远的特困地区[3]。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校本资源

一定数量的场地器材是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载体,要加强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已有的器材,进行一物多用。此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进行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以此来缓解场地器材短缺与体育课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根据本土的地域特色和资源,合理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更多的本土元素注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因地制宜、物尽其用。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自身造血功能

集中连片特困区经济往往较为落后,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一定的扶持,体育扶贫也需要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到特困地区就业,为特困区中小学体育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通过改造学校的体育场地、增添体育器材,为特困区中小学体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当然,地区的发展仅仅依靠国家扶持还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谋求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4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协调教育模式

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就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无用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体育教师活得更有尊严。此外,通过逐步建立“家-校-社区”的协同教育模式,让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承担起各自的角色和责任,更好地挖掘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与功能,不断激励特困区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满足特困区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让教育公平真正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当然,在特困区实施“协同体育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多个主体,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实践中统筹兼顾,发现和解决矛盾,仍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3 结语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孩子由于历史地缘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未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因而更应该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的享受教育,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让“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不再是一句空话,让终生体育的思想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萌芽......

参考文献

[1] 张高华.新常态下特困区农村小学体育协同教育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3):25-29.

[2] 李新璐,张高华.当前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小学课外体育发展困境及成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4,7.

[3] 王沂,张高华.湖北省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发展困境与对策[J].运动,2016(137):1-2,82.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困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