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体育训练中心乒乓球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现状分析

2018-06-11 06:30王然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习现状

王然

摘 要: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员的学习、比赛与训练时间的安排,运动员学习、训练动机和行为等方面对广东省体育训练中心乒乓球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运动員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文化基础较弱。运动员每天训练约6h,全年平均近21个重要比赛和约105d的比赛,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使运动员产生了“厌学、拒学”等现象,运动员的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提高综合能力、提升文化素质”,均属于内部动机。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主要集中在提“高技术水平、将来就业”,均属于为外部动机积,运动员自主学习时间与自主训练时间有明显差异,说明运动员自身存在重训练、轻学习的态度。

关键词:广东省乒乓球队 学习现状 训练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200-02

广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建于1954年,是广东最大的体育训练基地,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培养了15个奥运会冠军和120多个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和获世界冠军1000多项次,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了我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和奥运冠军马琳以及乒乓球世界冠军梁丽珍、刘国正、刘诗雯、张超等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为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取得优异乒乓球竞赛成绩的同时,运动员文化学习方面却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本文从运动员的学习、比赛与训练时间的安排,运动员学习、训练动机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训练中心乒乓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教学质量,不断完善“体教结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体育训练中心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比赛与学习时间的安排

2.1.1 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的保证是专业技术提高的前提条件。通过实地调查,训练中心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周一、三、五、六上午8:30~11:40分,下午14:30~18:00,周二、四的训练时间为早操6:00~7:00,下午14:30~18:00,晚上19:20~21:00。运动员平均每天训练时间在5h以上,有时甚至达到6h以上。运动员表示,由于训练时间过长,每节训练课最后40~60min,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技战术训练效果明显下降。

运动员每天训练时间5~6h以上,在训练的时间里无法保持精神注意力完全集中,其有效时间仅4个多小时左右。训练中心的乒乓球运动员将训练作为主要的任务,虽然训练时间长,但训练效果得不到保障。另外,训练时间过长,运动员身心疲惫,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科学训练,提高训练效果,既可以节约训练时间减少运动员伤病,还可以为运动员的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2.1.2 比赛时间

比赛成绩是检验日常训练效果的主要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得知,乒乓球队在无比赛日是正常训练,文化课学习也是正常进行,而在比赛时期或大赛之前文化课学习就要暂停。通过对全年比赛时间的统计,一年共有重要比赛约21个,比赛时间共约105天/年。统计结果表明,比赛大多数安排在上课时间,寒暑假比赛的时间非常少。以暑假7月30日~9月1日,寒假1月15日~3月1日为例。在假期安排比赛的天数约为35d,在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时间安排比赛的天数约为70d。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员比赛的时间多为上文化课的时间,且回队后几乎没有补回缺漏的文化课。当运动员出队比赛后,缺漏了一些文化知识的学习,且又没有补课就会导致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学赛矛盾”是影响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2.1.3 学习时间

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取决于训练和比赛的剩余时间,正常安排上文化课的时间为周一、三晚上19:30~20:50;周二、四上午8:30~11:20。平均每天上课时间为2h左右。通过调查得知,训练中心一周的课程安排为语文课2节,数学课2节,英语、政治课各1节。在开设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学期,语文课或数学课减至1节。1节课的时间为80min,相当于两个学时,共12学时。

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仅达到普通学生的1/3左右。由于训练中心上课时间安排的不够,导致书本的课程无法全部学完,基本都是挑选单元进行学习,对课程的内容只是简单讲解,没有深入解析。通过对运动员的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只是学到书本表面的知识,没有深刻理解内容的真正含义,更无法扩展书本外的知识。

2.2 运动员学习、训练动机

2.2.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划分,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1]。

通过对运动员学习动机的调查,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促进运动成绩、帮助今后就业、获得学历、提高综合能力和提升文化素质5个方面。其中提高综合能力和提升文化素质是内部动机。促进运动成绩、帮助今后就业和获得学历是外部动机,。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且内部动机强于外部动机。一方面反映出运动员比较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运动员需要通过文化学习帮助其达到自身的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在对运动员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运动员的学习动机,调动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2.2 训练动机

通过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进行调查,他们的训练动机主要集中在夺取金牌、将来就业、赢得奖金、个人荣誉、享受训练乐趣、提高技术水平、磨练意志等方面。其中享受训练的乐趣和磨练意志为内部动机。夺取金牌、将来就业、赢得奖金、个人荣誉和提高训练水平为外部动机。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员外部动机明显强于内部动机,与文化课学习的动机不同,文化课学习的内部动机较强。运动员的训练动机部分是有关联性的,首先运动技术的提高可以促使运动员向金牌冲击,取得优异成绩。在退役进入社会时,凭借自己原来的专业技能可以争取到较好的就业平台。

2.3 运动员学习、训练行为

2.3.1 学习行为

除了正常上课时间,课余的自主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数据表明,大部分運动员每周课余学习时间为2h以下,这个时间仅能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简单复习,或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于训练、比赛时间多,学习时间少,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疲劳程度等因素导致运动员抗拒学习,但又不得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造成被动式学习的局面。在课余时间能保证3~4个小时或4h以上文化学习的运动员仅占12.5%。一方面说明运动员中对文化课学习较重视的人数较少,大多数处于应付学习的状态;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训练中心对运动员课余时间的学习管理存有一定的漏洞,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学训矛盾”。

2.3.2 训练行为

运动员的训练行为与训练动机和兴趣也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运动员训练后加训时间的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天加训时间1h以上的运动员占82.5%,比例非常大,在正常的训练课结束之后,大部分运动员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加班训练,表现的非常积极。通过对运动员自主加训的时间与运动员自主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比较可知,运动员的训练行为明显好于学习行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训矛盾、学赛矛盾”突出。运动员每天训练约6h,大量的体力消耗和长时间的训练,使运动员学习时间不足,且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全年平均近21个重要比赛和约105天的比赛时间,使运动员不得不中断学习参加比赛,造成了文化知识学习的不连续,加之不补课现象严重,致使运动员无法继续学习,产生了“厌学、拒学”等现象。

(2)运动员的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提高综合能力、提升文化素质”,均属于内部动机。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主要集中在提“高技术水平、将来就业”,均属于为外部动机积。

(3)运动员自主学习时间与自主训练时间有明显差异,说明运动员自身存在重训练、轻学习的态度。

3.2 建议

(1)加强训练竞赛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大限度的克服“学训矛盾、学赛矛盾”。在训练方面,在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的缩短训练时间,为运动员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在竞赛方面,可以统筹考虑全年的竞技比赛,将“全面参加比赛”改为“有选择的参加比赛”,既可以保持广东省乒乓球队的竞赛成绩,又能通过减少竞技比赛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方面,根据训练中心的特点可以采取“正常教学”与“跟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当乒乓球队外出比赛时,可以派老师跟队随行,利用比赛的空余时间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至少可以弥补运动员参赛时期的中断学习现象,并为赛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2)加强运动员“立德树人”教育,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学习训练动机,培养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训练行为,改变“重训轻学”的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再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3)针对训练中心“训练任务重、竞技比赛多、运动员活泼好动”等特点,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使之适应训练中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特殊性,积极引导运动员学习兴趣,激发运动员学习动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红玉.竞技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许小东,薛亚刚.现役国家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现状及对策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1,34(8):75.

[4] 张薇.辽宁省专业运动队文化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20-22.

猜你喜欢
学习现状
高职院校的中职生源在校学习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立足职高学生特点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学习现状分析与改善策略研究
高职英语课堂学习现状及课堂学习动机激发对策研究
建立合作常规提高合作效率的研究
浅析专科高等数学的学习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