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锻炼习惯

2018-06-11 06:30邵喆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培养方法大学生

邵喆

摘 要: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因为大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帮助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帮助学生真正主动的进行锻炼,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才会对体育锻炼产生真正的兴趣,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魅力。

关键词:大学生 锻炼习惯 培养方法 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216-02

众所周知,学生缺乏锻炼是中国大学校园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忙于各自的专业学习,还需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经营自己的多个朋友圈。因此,大学生没有充足的锻炼意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自己的身体。本篇文章中,笔者将要从6个方面出发,具体地讨论如何转变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1 发挥辅导员权利,培养学生锻炼意识

辅导员是大学阶段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对此,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虽然大学生活较为自由,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约束。在每学期开学以及结束时,辅导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既是对一学期来成绩的总结,也是加强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措施。在开会期间,辅导员需要向学生强调锻炼的重要性。大学生还没有踏入工作岗位,往往会在大学期间放纵自己,疏于身体素质的锻炼。辅导员是唯一可以直接约束学生生活、转变学生思想的人物。辅导员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强健的身体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晓之以理地向学生传播运动思想,鼓励学生安排自己的时间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总而言之,辅导员务必要保持责任心,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加强监督。虽然学生的思想已经成熟,但是现如今各种外界诱惑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辅导员应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组织晨跑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晨跑是锻炼的重要方式。现如今,部分高校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早自习,缺乏自觉性的大学生往往会睡懒觉,完全没有锻炼意识。对此,学校应该利用早晨的时间组织学生晨跑。虽然在初始阶段,学生会不习惯晨跑,出现逃避晨跑的情况,但是一旦在强制性的组织安排下形成了习惯,学生可以逐渐适应运动量,慢慢喜欢上晨跑这项运动。各个学院之间可以合理协调晨跑的时间以及地点,并且根据参加晨跑的人数以及晨跑的秩序来判定每个学院的晨跑成绩。而每个学院内部也可以进行评比,对表现优异的班级给予一些荣誉奖励。晨跑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对此付出实际行动,学校的组织领导层面应该为每个班级制定晨跑时间表,各个班级的班级干部进行点名监督学生晨跑情况。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切身体会到晨跑带来的好处,由被动约束转变为积极参与。

3 丰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活动兴趣

大学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学生刚进入大学期间会被各种有趣的社团所吸引,学校应该从社团的构成出发,丰富社团种类,对那些运动型为主的社团进行大力宣传,审批足够的活动经费,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健美操社等等。学生虽然对单纯的体育锻炼缺乏兴趣,但是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而针对这些社团活动,组织人员也要创新自己的思维,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篮球社团中,社长可以组织学生外出爬山,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有趣的社团生活。

4 设计合适的班级活动,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团支部也是大学中重要的存在,对班级的所有建设包括文化建设、体育建设等都存在一定的指挥领导作用。每个班级都设有班长和团支书两个位置,二人是组织班级活动的核心人物。团支部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关运动主题的活动,要求各个班级的团支书按照要求逐一实现,组织学生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锻炼。例如,每一学期,团支部都会要求每个班级组织班级活动,进行宣传与评比,此时,班长、团支书以及其他的班级干部应该集思广益,设计出新颖有趣的班级活动计划。可以将锻炼融入到每一次的活动思想中。例如,可以组织班级所有人员进行单车骑行的运动,并且制定固定的地点进行活动游戏。学生在相互交谈中了解有关共享单车的知识,带着乐趣完成骑行任务,既完成了团支部布置的任务,也实现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5 完善体育馆设施,丰富锻炼方式

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较为广泛,为了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除了从社团、班级的集体活动出发,还需要从学校的体育设施出发,完善锻炼的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在大型的设施上,学校应该加大建设。例如,在体育馆中,学校可以开放一些运动房间,例如羽毛球场、瑜伽房、健美操房,设立游泳场,并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打扫。而对于那些小型的练习材料,学校也要保证充足性,使每一位学生可以自由地参与活动。体育馆的设施也要先进完善。杠铃、跑步机等等应该数量合理,定期进行维修,保证学生的安全,使学生充满新鲜感。学校的有关部门应该做好相关的工作,对体育馆的所有场地以及设施进行护理与完善,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

6 利用體育课程,养成锻炼习惯

大学期间的体育开设了很多的课程。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课程。但是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不同地域的中学以及同一地域的不同中学都只能够根据现有条件开设体育课程的种类。而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也可以接触自己曾经没有练习过的体育课程。对此,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成为了培养大学生锻炼习惯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也要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无论是球类竞技类课程还是太极拳、健美操之类的艺术性课程,体育教师都不能忽视学生的基础锻炼。在完成一些特定的技术指导时,也要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比如长跑,立定跳远,侧位体前屈以及仰卧起坐等等练习。但是体育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这些练习,保证学生在不厌烦体育锻炼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练习,而不是违背学生的意愿硬性要求学生参与。

7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不仅仅需要大学生自己积极参与,有着锻炼意识,还需要学校以及各大社团共同的努力。由上述内容可以知道,辅导员、体育教师、社团领导等等都需要参与此项任务中,根据各自的权利进行安排,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但是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社团构成,学校里也有着不同的体育课程,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条件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交友中培养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享受大学美好时光中增强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梓轩.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分布调查及归因分析——以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D].南京体育学院,2013.

[2] 杨娜.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 王志.对保定市本科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 肖哲.北京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培养方法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