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操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研究

2018-06-11 06:30毛秀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措施课程设置

毛秀磊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日常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由于我国当前各个高校采用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在高校体操的课程设置中,其体操运动是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加强体操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研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操 课程设置 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058-02

1 高校体操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影响因素分析

1.1 课程项目自身的特性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体操项目由于自身的技术特点和工作结构,与其他项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操作为一种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其技术特点主要是在动作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运动员身体对动作结构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把握将其对于动作的感受体现出来,如动作的方向、方法、身体形态等。在这其中,动作的方向则主要涉及到上、下、前、后、内、外等几方面的内容。而动作的方法则主要指的是转体、摆动、手翻、滚翻等内容,由于体操动作是由近百种结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体操教学的大多数动作都必须在器械上完成,再加上相关动作的完成时间和空间范围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其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正是因为体操运动自身的特征差异,而对体操运动项目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课程项目教学内容实效性

所谓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高校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灌输思想、观点以及学生行為和习惯培养的总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由于教学内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所以,高校必须确保所设置教学内容的实效性。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仍然沿用的是前苏联的教学内容设计方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很多高校体操教师不仅总结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体操教学、训练经验,并以此为基础编写了我国首部《体操》教材。由于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不同等级的体操动作,再加上体操等级动作教学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很多高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出现了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现象,而这也是导致体操等级教学和学生学习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1.3 课程项目学生自主选择性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体操课程采取的都是竞技体操教学的方式,由于竞技体操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身高、动作等级、技术等各方面要求相对较高,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且身材高大的学生来说,往往在体操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因为学习难度过大,而对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虽然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再加上网络媒体以及大众等对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宣传力度的持续加强,很多在校大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此外,如果站在经济角度分析的话,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操,也有助于其经济收入的增加。

2 高校体操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措施

2.1 教学内容需要和当前形势相适应

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影响高校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而随着全民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现行的高校体操课程教学内容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必须积极地进行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体操教学道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在设置体操教学内容时,必须将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体育教学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开发和挖掘体操体系中所具有的表演娱乐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体操教学所提出的多样化需求。

2.2 教学内容需要更为人性化以及科学

学生主体方面的需求是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人文性特点最直接的表现。所以高校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政策时,不仅要确保体操教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予以充分重视。所以,高校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操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才能确保体操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体操教学时,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设置灵活多变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同时在不断拓展学生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在体操教学中体现出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教学内容的和层次必须具备多样性与选择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体操教学内容和标准,才能确保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2.3 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标准、目标、性质、理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具有竞技性较强的特点,所以导致现有教学内容不仅无法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在设置体操课程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求突出其有效性与时效性,同时还应对健身方面的价值予以充分的重视,选择符合当代大学生体育教学特点与全民健身需求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基本体操作为体操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通过健身、医疗以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作为基本体操而言,正是因为其将教学、娱乐、趣味等特点集于一身,所以为其迅速开展和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高校体操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高校在开展体操课程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喜好为基础,在不同音乐伴奏的配合下通过开展保健操、垫上操、大众韵律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4 体操课程设置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体操课程设置,都是在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高校体操教学指导纲要下开展的。由于教学过程严重缺乏地域性特点,所以,导致各个地区的教学内容体系大都一致。但是因为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且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不同的地区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不同地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教育文化方面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教育部门必须根据地域差异的特点,设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体操教学内容,才能在确保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地区的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开发和挖掘出有助于民间体操建设运动开展的最佳的方法。另外,虽然学生在未来学习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活内容很多,但是对于体操课程来说,最关键的还是通过体操建设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体操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才能确保其在后期走上工作岗位后,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体操技术和技能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3 结语

总之,高校体操课堂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随着高校体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稳步提升,而这也为我国高校体操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

[2] 张蕾芳.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目标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7.

[3] 李立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酶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实践措施课程设置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措施
如何做好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