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营养土育秧中传染性烂秧及药剂防治试验

2018-06-12 09:21胡敏骏顾万帆章浩忠许杰周成云陈春华
中国稻米 2018年3期
关键词:咪鲜胺嘧菌市售

胡敏骏 顾万帆 章浩忠 许杰 周成云 陈春华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和林业局,杭州31140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插和机械化收割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今后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水稻机械化栽插的关键是提供高素质的壮秧,这是水稻机插秧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目前种粮大户水稻机插秧主要还是采用营养土育秧,该育秧方式如果水稻种子消毒不彻底,土壤带菌或肥水与温度控制不当,就会造成大面积烂秧死苗,影响机插效果。鉴于此,笔者于2015-2016年对水稻营养土育秧中传染性烂秧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环联村水稻生产基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早39。水稻育秧营养土基地自配,580 mm×280 mm规格育秧硬盘若干。试验药剂有30%苯甲·嘧菌酯SC(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市售),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市售),50%嘧菌酯WG(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市售),30%霜霉·嘧菌酯SC(青岛杜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市售),50%咪鲜胺锰盐WP(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市售)。

1.2 病害标本采集

水稻传染性烂秧病害标本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环联村水稻生产基地发病的秧苗中采集,采集的病害标本置于密闭的塑料盒中,保存于4℃冰箱,便于观察及鉴定。

1.3 病原菌的鉴定

对采集的水稻传染性烂秧病害标本,在实验室内进行显微观察,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

1.4 药剂试验处理

水稻种子选用50%咪鲜胺锰盐WP 1500倍液浸种6 h,经催芽,播于带菌的营养土育秧盘中(前批次发病后保留试验用)。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用30%苯甲·嘧菌酯SC、25%咪鲜胺EC、50%嘧菌酯WG、30%霜霉·嘧菌酯SC和50%咪鲜胺锰盐WP 1000倍液喷雾发病秧苗,以喷清水为对照。各处理分别用580 mm×280 mm规格育秧硬盘3个,重复4次,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第1次施药时间为4月3日,秧苗1叶1心;第2次施药时间为4月13日。使用浙江省台州市广丰塑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花果山”牌背负式GF-20A-02型16L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喷片孔直径1.4 mm,叶面、叶背及营养土表面均匀喷雾。其他管理同常规稻田。

1.5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本试验共计调查2次,分别于4月3日调查药前病情,4月23日调查第2次药后10 d的试验结果。

考查取样方法:在田间以5点法取样,每小区100株苗,调查发病率,计算施药前后的校正防效。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校正防效(%)=[1-(CK0×ptn)/(CKn×pt0)]×100。

式中,CK0为对照药前发病率,CKn为对照第n次药后发病率,pt0为处理小区药前发病率,ptn为处理小区第n次药后发病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传染性烂秧发病原因

对采集的病样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传染性烂秧主要发生在种子、幼芽和幼苗上,是由于病原菌感染而造成霉烂。其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腐霉菌和绵腐菌引起的烂秧,称绵腐型烂秧;另一类是由镰刀菌和立枯丝菌引起的烂秧,称立枯型烂秧。具体症状见表1。

表1 水稻传染性烂秧的类型、症状与病原

表2 不同药剂对水稻传染性烂秧的防治效果 (%)

2.2 水稻传染性烂秧药剂防治

从表2可见,用30%苯甲·嘧菌酯SC、25%咪鲜胺EC、50%嘧菌酯WG、30%霜霉·嘧菌酯SC和50%咪鲜胺锰盐WP 1000倍液对水稻传染性烂秧的校正防治效果均达97%以上,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2)。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水稻传染性烂秧主要是由病原菌侵染而造成霉烂,其类型可分为绵腐型烂秧和立枯型烂秧。

笔者在调查水稻传染性烂秧时发现,这种病害以绵腐菌属真菌侵染引起的为主,其次为镰刀菌属真菌侵染引起,再次为腐霉菌属真菌侵染引起,而立枯丝菌属真菌侵染引起较少见。

秧苗1叶1心时,笔者分别采用30%苯甲·嘧菌酯SC、25%咪鲜胺 EC、50%嘧菌酯 WG、30%霜霉·嘧菌酯SC和50%咪鲜胺锰盐WP 1000倍液,进行2次喷雾防治水稻传染性烂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5种杀菌剂基本能控制病情,没有复发,防治效果均达97%以上,防效较好。防治的关键是注意育秧时的肥水管理,同时关注气温变化做好保温降湿工作,并及时进行药剂预防。

[1]贵州省综合农业试验站.怎样防止水稻烂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57.

[2]洪剑鸣.中国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3]李继志.不同水稻烂秧症状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要点 [J].农技服务,2009(8):11-12.

[4]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潘宗东,彭朝才.水稻田烂秧综合防治技术 [J].粮食作物,2012(2):128-129.

猜你喜欢
咪鲜胺嘧菌市售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市售果汁对1岁以内的婴儿并无营养益处
申嗪霉素和咪鲜胺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增效作用
市售泡菜中生物胺含量的比较分析
720D高洁为何难不倒P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