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到了转折关头

2018-06-12 17:05杨翘楚
第一财经 2018年21期
关键词:贝恩网约滴滴

杨翘楚

自第一个成气候的网约车平台Uber问世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共享出行就会遭遇一轮危机。从干扰市场秩序、增加城市拥堵,到日益暴露的市场垄断、安全风险,共享出行问题不断,然而借助资本的力量,它依然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形态。

近日的“滴滴顺风车”事件,再一次让全社会从安全风险的角度讨论起这种商业模式的稳定性,越来越多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自己遭遇的“网约车不安全时刻”,抵制声再次响起。另边厢,曾被媒体封为“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盈利模式依然疑云重重。摩拜被收购,名噪一时的小鸣单车破产清算。

新型出行方式,是否真的能改善我们的交通与生活?

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总要经过不断试错的过程。除了监管、舆论等诸多风险,判断商业模式最核心的要点是看它能否成为一门可持续的生意。贝恩公司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型出行市场研究》报告认为,自2014年以来风起云涌的出行领域,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将继续稳健地增长,重资产车企的加入,或将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增长点。

从数据上看,新兴出行方式对生活的改变已经客观发生。

这份报告对分布在中国一线到三线城市的2000名消费者展开调查,发现6成的消费者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出行的频率。其中接近30%的人表示,新兴出行方式挖掘了自己的出行需求,出行频率显著上升。在出行频率没变化的人群中,约15%表示时间得到了优化。这个意义上,共享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提升交通效率的初心的确实现了。

全球范围内,中国领得风气之先。站在2017年看,德国和美国分别仅有9%和8%的市民尝试过共享单车,在中国这个数字高达73%。始于Uber的舶来品网约车,在起源地美国的使用比例仅有23%,德国稍高为29%,中国则高达62%。

中美两个市场类似的是,网约车公司都陷入了盈利困局。技术媒体全天候科技的一份资料显示,滴滴2017年的交易总额(GMV)高达250亿至27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0%。在滴滴看来,这份成绩单本应更好看。2016年,滴滴的日订单量首次突破千万,第二年年底达到2400万,而后的增长不断放缓,2018年3月,这一数据保持在了2600万至2700万单之间。去年年底的数据显示,每天滴滴接收的请求最高接近5000万次,能够实现的却只有一半。显然,单子越多,每单成本就能摊得越薄,也就越有可能接近盈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滴滴如此看重顺风车、拼车等撮合陌生人合乘的业务。滴滴CTO张博表示,要把运力单位降到座位,目标是在2018年将拼车的单量做到快车的6成到7成。此外,为用户画像收集更多信息、积累行车路线等数据,是为了能够更快地调度和预测需求,提升接单量。提升效率、努力盈利,是滴滴2018年的业务重点。

滴滴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2017年开始,滴滴提高了盈利在考核中的权重。一个显著的标志是,网约车的补贴越来越少了。在最初占領市场时,滴滴的折扣力度曾经高达乘客每单可抵10到20元、司机端首次服务奖励50元,但今天再打开滴滴,除了包月购买的折扣券,常规折扣券通常只有2元左右。一份数据显示,滴滴司机端的抽成也提高到了20%左右。

低毛利下的微盈利,是这家公司近期的目标。由于职住分离、公共交通不够发达等原因,出租车在中国的大城市一直是一种“平价”出行方式,加上购买力有限,同样以美元结算的话,中国的网约车利润普遍较发达国家更薄。程维此前在采访中表示,美国的网约车毛利可以达到36%,全天候科技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这一数据仅为5%至6%。虽然现金流仍然充沛,但新业务的投入,让滴滴仍然把近期目标定位在努力实现微盈利。此外,半路杀出的美团打车在监管风暴面前没能如预期般形成巨大反响,但显然打乱了滴滴的盈利计划。顺风车事件更暴露了在盈利之前,共享出行依然面临着很多内部问题。

摆在共享出行面前的机会仍然很多。贝恩公司在与消费者谈及出行这一刚需时,71%的被访者表示准时是三大痛点之一,半数人更将此视作最大的痛点。此外,65%和59%的消费者表示,通勤时间过长和出行方式不够灵活,也是中国交通的显著问题。由于交通不畅,租车自驾不能算是一种相对经济的做法。贝恩公司的调查显示,汽车租赁在中国的发展较弱,仅有30%的消费者体验过,这一数字在德国为46%,在美国为49%。

三大痛点为市政规划、交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也为汽车行业提供了新机会。无论是私家车车主还是潜在的购车者,都有接近4成的人表示,交通拥堵会让他们选择放弃买车养车。常被人视作可以减弱购车需求的公共交通,只能降低23%通勤者对私家车的渴望。2014年时,约6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私家车能够展示个人身份。3年后,这一比例已经不足50%。

当拥有车辆与便捷通勤的需求日益剥离,整车工厂开始与产业链上的服务商展开合作。以BAT为代表的数据巨头正在为车企提供精准的用户画像,汽车厂商正在努力更全面地了解车主的出行场景。在贝恩公司看来,这为车企搭建出行生态圈提供了机会,借助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营销,车企可以向生活服务端延长产业链。不少大厂已经开始尝试分时租赁的新方式,如戴姆勒推出Car2Go、宝马启动ReachNow、福特收购班车公司Chariot 等。

基于互联网基因产生的第一代共享出行正在面对挑战,传统车企的入局或将为这个刚需领域带去充满想象力的转折。

猜你喜欢
贝恩网约滴滴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滴滴”上的叮咛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挪威前“驸马”自杀,曾遭性骚扰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滴滴Uber 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