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的社群生活史

2018-06-12 05:29马维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社群多元化历史

马维

一国通史最常采用的是政治、经济或文化的视角,而新近出版了中译本的《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一书却是从社群的角度,来描述美国社会从13世纪直到2001年纽约世贸大厦恐怖袭击案发生为止的漫长历史的。这部书是美国国内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已经出到第七版。作者是四位资深的美国史专家,虽说是作为教学之用,但却毫无我们习惯了的那种历史教科书气息,极为流畅,阐发观点稳健而又不失独到见解。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大国,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人群来源的多样性。美国人的祖先,包括了印第安原住民、盎格鲁一萨克逊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此后,又不断有诸如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中国人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涌入这片新大陆。而美国人族群背景的多样性,在世贸大厦恐袭案遇难人群身上也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遇难者来自数十个不同族裔,本国居民占大多数,也有不少游客。而恐怖袭击以原教旨主义的所谓“圣战”为理由,攻击的也正是这种多族群、多文化、多信仰融合的生活方式。可见,这种社群多元化生活方式在当今世界仍然是很多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这部书之所以把社群作为美国历史的关键词,还因为作者们感到,在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社群的作用有时候比伟大的领导人更重要,因为社群这种组织形式,“最善于将独特的历史传统传递给后人”。尤为重要的是,在社群中,人们获得了为自身利益展开集体行动的力量。尽管这力量时不时会带来群体间的冲突,在社群内部也会发生由于阶层分化等原因造成的各种冲突,但“合众存异”,既寻求融合又不回避矛盾,正是美国人几百年来练就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

如今,尽管有不少美国人抱怨“社群的消失”,但其实它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不断地经历着观念和制度上的迭代更新,而变得比之前更加认可多元的价值,并且由此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新事物。

比如,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电影和广播的普及,“美国梦”逐渐赢得了美国人的认同,这一梦想的核心是,自由、物质成功、社会地位提高,并且要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年轻和俊美。如此一来,很多认同这一梦想的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共同创造出了一种在种族、地域和职业之外的新的社群形式,有人稱之为“身份社群”。而到了1950年代,摇滚乐队的流行,又缔造出了覆盖全国的青少年新社群,这一社群对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1970年代,出于对发生核事故(如三里岛事故)的恐惧,各地民众又自发组成了“反核运动”社群。

所有这些社群的存在,都让美国人活得比过去更自由,也更能相互尊重和包容异己了。而这些自由和权利,恰恰是《独立宣言》承诺保障的。在美国的“建国之父”们看来,国民的团结,不是靠强大的中央权威强加的,而是不同背景的美国人之间尊重彼此、自愿联合的结果。

也有一些时候,这样的承诺不能被兑现,例如黑人民权问题,就曾经如顽疾般困扰着这个国家。不过最终,美国黑人和白人还是通过奋力合作,越过了那些最大的障碍,走向了相对广阔的自由空间。

而在美国历史上,也曾不止一次因这种尊重社群多元化的承诺,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比如曾经非常强大的分裂势力,一度几乎把美国弄到分崩离析的地步。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并非全然是坏事。因为“离心力”本身也是多元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毕竟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毫无代价的好处——而多元化结出的最大善果,大概就是美国人身上那种永远勃发的创造精神了吧。

猜你喜欢
社群多元化历史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新历史
社群到底怎么玩才能黏住用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