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桂林花桥

2018-06-12 11:38黄伟林
南方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白先勇桂林广西

黄伟林

2016年10月26日,由白先勇小说《花桥荣记》改编的话剧《花桥荣记》在桂林市临桂区桂林大剧院首演,好评如潮,一时间,桂林花桥和桂林米粉成为桂林市民热议的话题。

桂林花桥是桂林城区东西方向中轴线上的一座石拱桥,初建于南宋嘉熙年間,故原名嘉熙桥。人们从桂林市中心十字街沿解放东路东行数百米,过解放桥,往前继续走两三百米,即至花桥。

花桥在漓江东岸,七星山西面,凌驾于漓江支流小东江之上,与七星山(由普陀山四峰和月牙山三峰组成)、小东江构成一个景观整体。桂林城区石拱桥不少,廊桥仅此一座。花桥分水桥和旱桥两部分,水桥五孔,旱桥六孔,合十一孔。从月牙山腰回首北望,可见小东江北向南流,河岸繁花似锦,廊桥四孔倒映小东江,状如满月,成就桂林一大名胜“花桥虹影”。至今,月牙山龙隐洞还保存有宋代方信孺诗三首,其中一首为:

雨脚初收鱼尾霞,满溪流水半溪花。

寻源曾识武陵洞,泛宅如浮苕水家。

但得嵌空元有路,何如峭绝不客车。

道人辛苦经云水,成塔从来是劫沙。

“满溪流水半溪花”通常被认为是花桥下面小东江的风景写照,也被认为是花桥得名来由。此诗写于1216年,张仁胜话剧《花桥荣记》写于2016年,首演于2016年,与方信孺的花桥诗创作时间整整相距800年,实为一有趣的巧合。

小说《花桥荣记》写于1970年,当时白先勇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任教。白先勇1937年出生,1944年离开桂林,1963年离开台湾,小说《花桥荣记》中的花桥,来自他7岁前,也就是1944年以前的童年记忆。童年时代的白先勇住桂林东镇路叠彩山附近,他上的中山小学即如今的中山中学,校门开在正阳路上。白先勇所写的桂林题材的小说仅两篇,分别是《玉卿嫂》和《花桥荣记》,两篇小说都突出地写到了花桥,可见花桥在白先勇童年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民国时期广西的“黄金十年”。1930年,新桂系开始建立民团制度,1931年黄旭初任广西省政府主席,新桂系开启“李白黄”时代,1932年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33年公布《广西特种教育实施方案》,颁布《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大纲》,1934年颁布《广西建设纲领》,种种措施表明,广西进入了“建设时代”,成为当时众人称赞的“模范省”。

也正是这个时期,因为“模范省”的声誉,许多有识之士或团体个人,来到广西考察、观光,研究广西的建设成绩,游览广西的美妙风光,留下了不少考察观光的文字。那么,30年代的桂林花桥究竟是什么样子,本文检索当时文献,寻觅有关花桥的记录,罗列如下。

1932年,有两个广东的团体先后游览了桂林,它们是“五五旅行团”和广州青年会组织的“广西旅行团”。“五五旅行团”游桂时期是1932年5月,他们留下了一本《桂游半月记》;“广西旅行团”游桂时间是1932年8月,其中团员林伯钧留下了一本《桂游鸿雪》,两书皆有关于花桥的记录。

“五五旅行团”的记录为:

十二日晨,仍大雨,出水东门,过浮桥,桥以船五十艘联结为之,不半里至花桥。花桥为九孔巨制,建于明代,疑昔时漓江或径经其下,故有些大建筑。今则桥下水半浅涸矣。桥下为售马蹄墟市。

《桂游半月记》不仅留下了关于花桥的文字,而且留下了四幅花桥的照片,分别为花桥(一)、花桥(二)、桥下之马蹄(即荸荠)市场和花桥风物。可见花桥是当时桂林最重要的摄影题材。

《桂游半月记》这段关于花桥的文字有一个信息错误,即“花桥为九孔巨制,建于明代”。实际上花桥为十一孔巨制,最初建于宋代,明代重建。

1932年8月22日,“广西旅行团”游览白龙洞、观音岩、刘仙岩、开元寺、云峰寺、龙隐岩、普陀山、隐真岩、七星岩、月牙山一系列景点,《桂游鸿雪》关于花桥的记录为:

道经花桥,闻桂林马蹄最有名,而花桥为尤著,询之,则花桥只为马蹄之聚处,其出处则为卫家渡。但区区一隅,所产无几。土人多收为亲友赠品。甚少有售出者。至花桥之来历,据林所长言,则谓前时某将军之女,捐其奁资所建者云。

1934年2月,南海崔龙文(孟虬)在游历了粤北之后,意犹未尽,作桂林之游。崔龙文游桂林有三个目的:一详查交通状况,二实考桂林气候,三游览甲天下之山水。

过桥行里许为花桥,桥石筑,跨小河上,有孔十一,塞以板,故骤观之,仅见九孔,桥长二十余丈,工作精巧,不知建于何年,度之最少亦千数百年物,而石色甚新,洵钜构也。桥面上建长亭,约十余丈,可蔽风雨,桥下大半干涸,卖马蹄者,卖菜者,糜集于是。

崔龙文观察细致,他发现花桥有孔十一,这在当时的游客中确乎少有。

1934年5月,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伯鸿到香港,以“近年广西政治改良、教育革新,进展之速,一日千里,中外观光者咸称为今日中国之模范省”为由,建议岭南教育家、香港中华书局经理郑健庐赴梧州公干之余乘便考察广西省政治教育状况。当月,郑健庐即有长达一个月的广西之行。6月3日,他游览了象鼻山、花桥、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龙隐岩、伏波山、叠彩山、木龙洞、虞山等桂林名胜。关于花桥,他有如下两段记录:

天柱桥为九孔巨制,旧名嘉熙桥,俗称花桥。桂林风景所谓“花桥烟雨”是也。东崖有小山,平坡突起,高约五六尺,大可五十围,形如礎柱,故名天柱。为明景泰七年知府何永全所建,架木为桥。嘉靖十八年倾圮,靖江安肃王徐妃,出内币,易木为石,曲栏环绕,履道坦平。清朝以后,历有重修。光绪十八年湖南黄兴科增建桥上两亭。昔漓江支流径经其下,名小东江,湍激汹汹,行者多望洋之叹。实东郭要津,故有此大建筑。今桥下水半涸浅,积淤日高,已为售荸荠圩市。桥上石碑,竖立成列,皆纪历次重修事实。有清李绂劝农过花桥诗云:“一雨东郊野色遥,劝农小队度花桥。水田稻叶深如许,耘女连畦绿过腰。霓旌小住戒无哗,爱看村庄近水涯。惟有春归农事急,花桥才剩两三花。桑麻鸡犬故园情,饷妇耕夫作队行。莫把宦情比农事,夕阳如雾小桥明。江城宛宛倚晴江,水色山光杳霭中。记取劝农归路好,花桥西去小桥东。”亦足纪其胜景也。

游览既毕,取道花桥旁登岸。桥边售物者,高竖大油纸伞,以蔽日光,其大可容十余人,排列成阵,颇为奇观。

这两段文字颇为翔实。第一段提到“桥上石碑,竖立成列,皆紀历次重修事实”。这个细节值得重视,因为如今花桥附近似乎没有类似记载。而如果能恢复类似石碑,自然能彰显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第二段文字是当时的风俗描写,算是留下了当时桂林的人文记忆。

仍然是1934年,一位名叫俞心敬的作者,写了长篇散文《桂林山水纪》,在《旅行杂志》连载,其中有关花桥的文字如下:

循水东街东行,可里许,有漓江支流,萦周七星山前,石梁架其上,日嘉熙,俗名花桥。明景泰间知府何永全建,初名天柱,以桥之东堍有石平坡突起,高约五六丈,大可五十围,形如础柱,故以天柱名桥。明清二代屡有修葺,延袤约二十寻,曲栏周市,履道平坦,人行桥上,则见七星诸峰,近在咫尺,绿松翠壁,片片扑入眉宇。邑闺阁朱镇《花桥》诗日:

石桥东郭外,近市转清幽;

树影分樵路,山光压酒楼;

几村临岸见,一水抱城流;

花事今朝歇,春波泛白鸥。

文中转录这首朱镇的《花桥诗》,我在其他文献中未曾见过。

1935年6月下旬,恽荫棠参加中国工程师学会广西考察团,由汉人湘,遵行将就完成之粤汉铁路而到广州,于7月19日入梧州。在桂逗留一月,西南到龙州镇南关外,东北至兴安及富贺钟矿区,考察所及,成日记二册。其间,1935年8月2日,他经过花桥,日记写道:

渡河经紫洲到花桥。桥分二部:一部五孔,桥下流水,桥上长廊,惜为黑瓦,宜改黄琉璃,以唤起游人色彩之美感,补救山石苍黑之缺憾。桥之又一部,四孔无水,桥洞中为村妇卖马蹄(即荸荠,桂林名产)之市场。桥前惜无大树映盖,所谓花桥景物,未免萧条寡色。过桥吃米粉,亦名品,味尚好。迤逦上七星山之普陀岩,门联“心居明月,门近栖霞”,盖其下有栖霞寺,已破败矣。6

这段文字,表明当年花桥长廊顶为黑瓦,恽荫棠提出宜改为黄琉璃,另外,他提到过了花桥后所吃米粉为名品,可见当时花桥附近确有米粉店。如此,白先勇写花桥荣记,或有所本?

1935年8月,邵雨湘参加在南宁召开的工程师学会年会,8月17日到达桂林,19日游览虞山、普陀山、月牙山,留下关于花桥的如下文字:

早餐后,随团出正阳门,经水东门,浮桥为水涨冲断,遂分批用舟渡涉。经一小市集而至天柱桥,俗称花桥,桂林风景之“花桥烟雨”,即指此也。桥凡九孔,桥面半截覆以屋面,建筑甚伟。东崖有小山,实则大石一块,平地突起耳,高约寻丈,大可十围,上附藤萝,蔽芾簇沓,宛然盆景。桥下水已半涠,积淤日期高,马蹄(荸荠)市场,即设于此,亦一奇也。

1937年2月23日,铁路工程师凌鸿勋由武汉乘车到衡阳,适值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由桂林抵衡,交谈中得知广西省政府正请中央速筹筑湘桂铁路,俾与粤汉干线相接,黄旭初希望凌鸿勋能赴桂一行。2月28日,凌鸿勋从衡阳乘车到桂林,3月2日在建设厅长韦云淞的陪同下游览普陀、月牙诸山,留下关于花桥的如下文字:

因同出水东门,步过浮桥,中经市镇,而至花桥。花桥本名天柱桥,为石砌巨制。明景泰七年始创为木桥以通两岸。靖江王时,易木为石。历代重修,并于桥上增建雨亭,至今花桥烟雨为桂林胜景之一。

1937年,广西省会已经迁回桂林。比较1935年邵雨湘的描写,浮桥与花桥之间为一小市集;凌鸿勋的描写,浮桥与花桥之间为市镇,小市集和市镇,一年半时间,浮桥与花桥之间,热闹程度迥异。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花桥西面的市街变得更为繁荣,请看如下沈翔云的描写:

对岸的名胜很多,走过浮桥,登了岸,再穿过一条热闹的市街便是“花桥”。花桥是一条大石砌成的桥,没有浮桥长大,特别之处,就是桥顶有瓦盖着,远望好像吊楼一样。桥下流水很浅,有一部分沙滩已成为“荸荠市场”。桥头有两丈多高的巨石数块屹立着,石的隙缝间生长许多芙蓉花,所以名之日“芙蓉石”。

如今,十一孔石拱花桥犹在,芙蓉石犹在,桥下荸荠市场不再,花桥附近米粉店不少,但无一家店名“花桥荣记”。

猜你喜欢
白先勇桂林广西
桂林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乐!乘动车,看桂林
白先勇称《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