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需要成员“再社会化”

2018-06-13 04:32和静钧
环球时报 2018-06-13
关键词:小学老师信群差生

和静钧

最近一段时间,家长微信群成了网络舆论事件多发区。从之前的“严夫人”到“严少爷”,再到几天前驻马店一小学老师因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引发成绩差的家长的强烈不满,遭遇辞职、复职。这些事件也让很多人感叹,一个家长群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巨大的舆论关注?

微信群以其信息交流的便利性,越来越被学校与家长用来作为家校保持密切联系与交流的空间,如今几乎每个班级都开辟了家长微信群。客观说,家长微信群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实时沟通不便带来的家校“双盲”情况。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校访、家访以达到相互了解,但从老师和家长的精力与时间上看,达到实时相互了解,凭一学期偶尔几次的家访和校访互动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因此,过去科技条件相对落后时的家校联系,仅是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补充与延伸,而今天通过微信群创设出的实时交流空间,却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性。这一群体内的生活规则必然有异于我们通常习惯了的生活规则,需要群内成员“再社会化”。

这一小社会的最大异质特性,就是其围观性,即示众性,甚至具有爆发式的传播性。前不久的“严夫人事件”就显然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做派毫不掩饰照搬到家长群里,从而引发为社会围观与公愤事件。而驻马店那位小学老师,尽管其初衷是好的,但在具有公示性、传播性的空间里把差生“示众”出来,的确会给差生家长和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不适。而差生家长在这一空间里的激烈反击,又会形成舆论“滚雪球”压迫效应,对涉事老师形成压力。

另一方面,家长群这一空间又具有身份层次差异性。它不同于家庭亲属群,也不同于爱好交流群,它是由两个对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群体的再群体化,老师居于这一小社会中的上层。使得这一空间常常出现家长跟随教师意见、附和教师做法的现象,久而久之导致有些老师放松了本应绷紧的那根弦。也会出现基于家长身份、教养、修为等差异及各怀心事的钩心斗角,致使这一群体的凝聚力较脆弱,一旦意见纷争显化、群体分裂,容易形成丛林式的争强斗狠。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这一特殊社会空间予以必要的干预和规范,教师不应完全依赖于这一虚拟空间,而放弃了传统的有效做法,如家访、私下沟通,或私下善意批评。处于这一空间里的家长也要约束自己,不可口无遮拦或污言秽语。教师作为群主,可以通过禁言或暂时移出群等方式对群内成员进行积极管理。而作为职能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发生在群内空间的言行,应有一定的规范指引。

这样,家长群教育功能的正向作用就会更明显。否则一旦空间失序,身在其中的教师就会首先“中弹”而倒,这绝非我们期待的结果。▲

(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小学老师信群差生
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
梦想与我同行
真没骗你,小学老师不是谁都能当的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在书上睡觉
找你算账
第200位驾到红包漫天的狂欢夜!
创意(二)
感受那时间的微凉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