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科研造假中国树立榜样

2018-06-14 04:20
环球时报 2018-06-14
关键词:不端欺诈科研人员

英国《自然》杂志6月12日社论,原题:中国为如何应对科学欺诈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 中国政府知道,其慷慨的科研经费预算中的一部分浪费在伪科学上。如今北京不想让浪费继续发生。中国近日宣布一项重大新监管制度,旨在监督并提高该国的科研水平。

这项迟来的改革当然是必要的。过去20年来,中国多个部门一直在打击科研中的欺诈和不端行为,但收效甚微。不过,这次措施背后具有重大政治分量,可能带来明显不同。该政策可能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抑制科研欺骗行为的最严厉措施。但与往常一样,细节决定成败,成功与否取决于该计划是否得到很好的执行。

最引人注目的措施之一,是制止科研人员在那些被认为学术质量低劣、管理混乱和商业利益至上的期刊发表科研成果。很多类似“无德期刊”向研究人员提供发表论文的付费版面,逃避他们评估、确定论文质量的编辑责任。中国科技部正在编辑相关期刊的黑名单。根据这一史无前例的措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任何科研人员都将被警示,且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利用政府经费支付在此类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费用——想必此前很多人这么做,会令中国科研人员面临大麻烦。

作为全球发表科学论文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新规定可能走得更远,直至一些“流氓期刊”倒闭,这对各个地方的科学家来说都是好事。

另一重大转变是,中国把制止并调查科研不端行为的职责划归科技部。这对中国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调整,因为很多情况下通常是各部门负责调查本部门研究人员的问题——这常常没效果。由于得不到什么且还会名誉受损,很多部门宁愿不采取行动,而是等着事情慢慢被淡忘。新规定明确指出,对包庇犯错误科学家的部门要进行惩处,停拨或核减经费。这赋予该政策“真正的牙齿”——足以彻底清理中国的科研工作。

目前这股对科研实行更好管理的推动力,是更广泛反腐行动的一部分。中国领导人经常谈到科学和技术在令中国变得更加强大独立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新规推出,中国正言出必行。▲

(陈一译)

猜你喜欢
不端欺诈科研人员
端杯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欧洲网络犯罪:犯罪类型及比例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意外、健康保险欺诈概率识别
防范信用卡申请业务欺诈风险的中美对比
反欺诈: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