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热”

2018-06-14 02:58牛锐
食品与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神野田冰雪

牛锐

到了夏天感觉炎热,您会用什么词句来形容呢?常见的有“很热”“热得很”“热死了”等等,听上去既没文采也很无趣。古时候没有风扇和空调,古人在夏天肯定也会感到热。但他们对于“热”的说法与今人比起来丰富多了,不仅形象而且文雅贴切、生动传神。

夏天热,人出汗是必然的事儿。唐范登《六月》中说:“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晋程季明《拒客诗》中说:“摇扇手都酸,流汗正滂沱。”宋戴复古《大热五首·其一》中说:“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汗流得如“浆”,如“泼”,如“滂沱”,可想而知有多热了。

宋代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通过自然事物在热天中的状态来描写苦热:“大热燥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鸟儿热得想把羽毛摘下,走兽热得想把毛皮脱下来。

范成大在《秋前风雨顿凉》中说:“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境似潮来。”他怕热怕得宁愿加速衰老,只求苦热天快过去。

古人写夏热,也有一字传神妙不可言的。如杜甫的《夏夜叹》中的句子:“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诗句里的“毒”字既写出了夏热难熬,身体炎热如被火烤的情形,也写出了夏热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影响。

古人写夏热除了正面描写,还有很多从侧面烘托的,如《水浒》里那首著名的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作者通过描写野田禾稻半枯焦的情景,写出了火烤大地的炎热程度,读来形象可感。苏东坡的《洞仙歌》起首三句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古典诗词研究大家顾随曾评价:“全词也只是这三句好。前两句写人,至于写夏景,第三句真绝了。”绝就绝在无一字写“大热”,“大热”仍无处不在。“在神不在迹”,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唯美境界。

古人在夏天是如何生活的呢?宋人戴复古在《大热五首·其四》中说:“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门前五巨樟,枝叶龙蛇舞。半空隔天日,六月不知暑。”盛夏时节在树下纳凉可谓快事一件,如果能够躲入高大浓密的树林中躲避烈日,则“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

中国人常说避暑的“最高境界”是心靜自然凉——唐代白居易在《消暑》中说:“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简而言之,消暑需“虚室”“心静”。魏晋的嵇康更绝,在《养生论》中把“心理避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要求“常有冰雪在心”。想象一下,将自己的身与心都置于冰雪环境,岂能不凉快?

夏天虽热,但古人不会一味埋怨。毕竟,如果天气不热,农民的收成就不好。戴复古说过:“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这也是农谚说的“(冬)不冷(夏)不热,五谷不结”。夏天气温不够高,水稻就会减产。历史上夏季特别凉的年份,东北平原和北方高原上的水稻甚至光长秆不结籽,发生严重的夏季冷害。

这么看起来,该热的时候还是热一点的好。

猜你喜欢
传神野田冰雪
It’s Snow Time!
感怀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
冰雪幽默来袭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