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18-06-14 03:39邵立尧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3期

邵立尧

【摘要】 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髋臼及骨盆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术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预后情况,本次研究中患者的髋臼及骨盆恢复情况以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作为评价依据。结果:3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0~360 min,平均(215.0±14.5)min,术中出血量310~980 ml,平均(650±14.2)ml,患者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骨盆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4.73%,髋臼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率为100%。经过3个月的回访发现,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生症,包括术后屈髋功能轻度受限、下肢静脉血栓等,经过溶栓、功能锻炼等对症处置及指导均有所恢复。结论: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术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术野得以充分暴露,手术操作更精准,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术野; Matta影像学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142-03

在外科骨折患者中,髋臼及骨盆骨折属于其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及挤压等多种因素均会引发髋臼及骨盆骨折。盆腔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等组织,此外还包含重要的脏器[1]。如患者在骨折后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极有可能使盆腔内组织损伤,造成患者并发失血性休克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治疗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時,传统手术方式从髂腹股沟入路,这种术式在术中有效防止了坐骨神经损伤,使得相关术后并发症得以避免,此外该术式的切口比较隐蔽,愈合后瘢痕不易被发现。但从髂腹股沟入路在术中会牵拉到股神经及髂外血管等组织,使得血管痉挛及神经麻痹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2]。改良Stoppa入路是指在腹膜外腹中线位置入路,由于入路位置避开了髂血管束,防止了相关组织出现损伤。此外,该术式对于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精准复位和固定具有一定优势。本次研究探讨了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髋臼及骨盆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7~69岁,平均(48.0±2.9)岁;骨折类型:骨盆骨折19例,髋臼骨折13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坠落伤8例,跌倒伤3例,挤压伤2例;13例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髋臼骨折,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2例,复杂型髋臼骨折,“T”形骨折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1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CT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2)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相关指征。(3)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4)所有患者骨折时间均在15 d内。(5)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术式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2)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有髋部及骨盆手术史。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术式,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给予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耻骨联合上方约2 cm位置,作一横弧形切口,根据骨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决定此处切口的大小,一般长度在8~12 cm,将皮肤及皮下组织横行切开,使切口处皮瓣游离[3]。找到患者腹白线,将其纵向切开,助手牵拉两侧腹直肌,将腹膜沿着真性骨盆缘处推开,此时需做好对膀胱的保护,助手将腹直肌、髂外血管及神经索等相关组织向外侧牵拉,将骨膜沿着耻骨梳锐性分离,充分暴露骨折断端部位后,采用骨膜剥离器将真骨盆缘处的骨膜推开,使得真骨盆入口、四边体及髋臼后柱等充分显露,此外可暴露坐骨大切迹至骶髂关节,注意做好横跨耻骨上支处“死亡冠”的结扎。做好闭孔神经血管索的保护工作,保护髂血管,避免牵拉过度。术者需注意,在为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其血管比较脆弱,在牵拉组织时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血管引发大出血[4]。在真性骨盆髂耻线内侧或耻骨梳上放置钢板,由于在此处放置更为稳定,在固定螺钉时方向也比较容易操作,但手术过程中,C型臂X线机仍需应用到本次手术中,以从多角度了解固定的准确情况,以防螺钉穿入位置不准确。术毕逐层缝合并关闭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保护盆腔可应用腹带等物品辅助,术后需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情况。

1.4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髋臼及骨盆恢复情况以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将患者复位情况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移位不超过1 mm;良:移位为1 ml及以上,但不到3 mm;差:移位为3 mm及以上。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本次研究观察的指标包括手术相关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的预后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3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0~360 min,平均(215.0±14.5)min,术中出血量310~980 ml,平均(650±14.2)ml,术后患者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骨盆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4.73%,髋臼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率为100%,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过3个月的回访发现,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生包括术后屈髋功能轻度受限、下肢静脉血栓等,经过溶栓、功能锻炼等对症处置及指导,患者均有所恢复,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使用及建筑工地逐渐增多,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及疏忽等因素,极易造成事故发生,近年来由此导致的骨折患者逐年增多,其中髋臼及骨盆的骨折属于其中比较严重的骨折。骨折一旦发生,患者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周围组织甚至脏器的损伤,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髋骨及盆骨骨折手术的入路方式选择比较广泛,其中最常用的入路方式为改良Stoppa入路、传统髂腹股沟入路、K-L入路等[5]。手术入路术式的选择与患者的预后(复位固定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密切相关[6]。本次研究对改良Stoppa入路术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髂腹股沟入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性好的特点,术中减少了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但该术式具有操作复杂,不易掌握等缺陷,手术过程中,需对股神经、髂外血管等组织进行多次牵拉,使血管痉挛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大大增加[7]。K-L入路对于髋臼后柱及后壁骨折的治疗的效果较好,但该术式具有易损伤坐骨神经及并发股骨头坏死等手术风险的不足,在应用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改良Stoppa入路术式术中在耻骨联合上方作切口,并从腹中线腹膜处进入盆腔,使腹股沟管及周围组织的牵拉得以避免,有效减少了神经、血管的损伤[8-10]。除此之外,术中可充分暴露四边体,在放置钢板时更加稳定易于固定,使固定更加精准,复位效果更佳[11-12]。

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术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术野得以充分暴露,手术操作更精准、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许.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61,63.

[2] Shao Y Q,Xiong R,Zhang X D.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etabular modified Stoppa incision and lateral rectus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fracture of [J].medical review,2016,22(2):380-382.

[3]李宝丰,陈蓓,李梅,等.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0):1009-1011.

[4]田维才.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8):111.

[5] Ou Y,Yang H C,Chen G,et al.Modified Stoppa Approach[J].Journal of Trauma Surgery,2016,18(4):252-255.

[6]楊波,何斌,蔡小军,等.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648-2649.

[7]程培楷.新型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3):84-85.

[8]程玉琪.采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76-1877.

[9]解仿,熊龙.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70-72.

[10]张建林,严斌,周新建,等.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8-19.

[11]刘斌,陈德超,高健.全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135-136.

[12]熊俭.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81-83.

(收稿日期: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