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火龙果品种在岩溶石山区的栽培表现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2018-06-15 01:38陆树华谭艳芳黄甫昭李先琨李冬兴蒋忠诚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裂果红肉火龙果

陆树华,谭艳芳,黄甫昭,李先琨,李冬兴,陈 婷,蒋忠诚

(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岩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

火龙果属攀缘性肉质仙人掌属植物,起源于北美、中美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由伸长的三棱或四棱茎攀附于树木或岩石上,果实为中到大型浆果,果实表面覆盖有较大鳞片[1]。不同品种的火龙果果实大小、形状、口感及颜色存在差异,果肉颜色介于白色到红紫色[2-3]。目前火龙果栽培品种主要分为3类,即红皮白肉型、红皮红肉型和黄皮白肉型[4]。火龙果属于景天酸代谢植物,具有高效的水分利用效率[5],对土壤和气候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也能种植[6]。在栽培上,通常用老熟火龙果枝条进行扦插繁殖,由于繁殖方法简便,火龙果种植扩展十分迅速。与其他水果相比,火龙果从种植到开花结果的时间很短,约需要10~15个月,苗木易于存储和运输,耐旱性强,病虫害极少,鲜果适用于食品加工。近几年,世界各地的火龙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商业化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中国大陆和台湾、泰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澳大利亚、尼加拉瓜以及美国[7]。

我国火龙果种植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引种种植,规模也较小,近几年种植规模扩增迅速,截至2015年我国火龙果种植已达到3.6×104hm2,直追越南[8]。我国火龙果主要栽培省区包括广西、贵州、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四川也有少量种植,上海等地有极少量设施栽培。其中,广西火龙果种植面积最大,约1.1×104hm2[9]。广西岩溶石山区火龙果种植时间可追溯到2003年,在实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喀斯特(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期间,火龙果作为特色经济果树得以在岩溶山区引种栽培,初期引进的品种以普通红肉和白肉为主,普通红肉为异花授粉品种,白肉火龙果为自花授粉品种,以白肉品种占多数。在当时的特定时间背景条件下,火龙果仍为新兴水果,品种相对单一,红肉自花授粉品种还不普及,因而,普通红肉及白肉品种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较好收益,通过火龙果种植提高了经济收入。但随着近年火龙果品种培育和改良,优良品种不断涌现,这些早期引进品种的劣势逐渐显现,其中普通红肉存在果实偏小、需要人工授粉、易裂果、不耐贮藏、抗病力差等缺点,使其商品价值大打折扣,普通白肉果实口感较淡,单果偏小的缺点,使其在市场上越来越不具竞争力。为改变岩溶石山区火龙果种植的落后局面,需对火龙果种质资源进行广泛收集,对各品种的优缺点及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找出适合于岩溶石山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以对早期品种进行改良或淘汰,提高岩溶山区火龙果种植的整体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品种资源收集 引种是解决园艺生产所需品种的重要措施,通过引种获得较新的品种种类,比杂交育种并驯化更为简便快速。引种既可增加品种数,又可为后续良种繁育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多方收集,我们在广西植物研究所火龙果实验基地共引进火龙果品种20个(表1),其中自花授粉品种8个,人工授粉品种12个,并已有14个成功挂果,为研究其生长性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1.1.2 火龙果在岩溶石山区的引种 我国火龙果栽培历史较短,苗木主要从台湾或者国外引进,栽培品种(品系)较为混乱。我们在引进20个火龙果品种(品系)进行试验种植基础上,根据当前国内火龙果各品种种植规模及市场销售情况,筛选了台湾大红、桂红龙、紫蜜龙、呈祥一号4个品种应用到岩溶石山区开展试验种植,观测其在岩溶石山区的生长表现,遴选出适合岩溶石山区种植的火龙果品种。

表1 引进的火龙果品种情况

4个火龙果品种分别于2015年3~5月在岩溶石山区进行引种,栽培地点位于广西平果县果化镇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该示范区目前建有以火龙果为主体的复合农林生态系统,完成了多种适生果树的引进与示范。引种火龙果的种植采用水泥柱单柱式露天栽培,行距3 m,柱距2 m,每柱种植4株,水泥柱出露地面1.5 m,埋入地下0.5 m。种苗引进后,台湾大红、呈祥一号以地栽及高接为主;紫蜜龙、桂红龙以地栽为主(表2),地栽是将茎段直接扦插或带根苗直接种植,高接则是在老品种大苗顶部进行嫁接,之后各品种按当地火龙果常规种植方法进行管护。

1.2 试验方法

火龙果指标测定采用直接测定及化学分析方法,其中,果实纵横径及果皮厚度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折射仪法测定,总糖含量测定采用铜还原直接滴定法,可滴定酸含量测定采用中和滴定法[10]。

表2 引种的4个火龙果品种介绍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火龙果的物候期比较

从火龙果在岩溶山区的栽培表现来看,4个火龙果品种的物候期大致相似(表3),除呈祥一号因进行高接时间较晚导致现蕾较迟外,其余3个品种的第一批现蕾期均在6月中旬之前,现蕾到开花的时间间隔在20 d左右,而开花到成熟的时间在30 d左右,成熟的最长天数在35 d,而最短时长则为27 d,成熟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气温是主要因素,温度越高,果实成熟越快,温度越低,则成熟时间会延长。

表3 4个火龙果品种物候期比较(2016)

2.2 果实外观性状

从4个火龙果品种的果实外观(图1,封二)看,呈祥一号果实成熟后品相饱满,色泽呈亮红色,果实放置时间超过5 d,果实外观仍呈现比较新鲜的鲜红色状态,卖相较好;台湾大红果实成熟后果皮或鳞片都呈现紫色大红,采后4~6 d仍保持较好的果实外观和形状;而紫蜜龙由于鳞片多且长,鳞片顶端易呈现黄化形态,熟后放置多天后果实外观稍显枯萎,新鲜度不足;桂红龙果实鳞片比台湾大红稍呈绿色(表4)。综合来看,呈祥一号采后品相保持最好,其次是台湾大红和桂红龙,紫蜜龙较差。

图1 4个火龙果品种的果实外观

表4 不同品种火龙果果实外观性状比较

2.3 经济性状表现

2.3.1 果实产量对比 4个火龙果品种中,以呈祥一号平均单果重最大、为485.5 g,台湾大红次之,为452.6 g;桂红龙居后,为407.2 g,紫蜜龙最小、为376.0 g左右。单果重排序为呈祥一号>台湾大红>桂红龙>紫蜜龙(表5)。可食率体现可食果肉部分占果实总重的比重,是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4个火龙果品种果实的可食率在72.5%~76.3%,呈祥一号因果皮较厚,其可食率也稍低。4个品种果皮颜色均以红色为主,但色度有所不同,其中呈祥一号偏向鲜红色,其他3个品种则偏向暗红色。

表5 岩溶区引种火龙果各品种经济性状表现

2.3.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口感 我们前期多年在岩溶石山区开展火龙果种植,测定得到的白肉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普遍在13%~15%,红肉型火龙果在14%~16%,而引种的4个火龙果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之有较大提升,口感超过了早期种植的普通红肉和白肉品种,其中台湾大红表现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可达19.6%;桂红龙、紫蜜龙、呈祥一号大体相近,可溶性固形物在18%左右。果实风味方面,4个品种各有特色,紫蜜龙肉质柔软,入口即化,同时果实甜度较纯,酸度少,品质得到大众肯定;台湾大红肉质较紫蜜龙稍脆,主要是中心和边缘的可溶性固形物差异较大,成熟度不够稍有草腥味,呈祥一号介于台湾大红和桂红龙之间。

2.3.3 火龙果开裂情况 火龙果全红后裂果出现时间长短,是考核品种品质良莠的重要指标。裂果出现时间越晚,表明该品种贮藏性越好,对于错峰上市越有利。对4个火龙果品种的裂果出现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各品种的贮藏特性可知,与普通红肉品种相比,4个品种在贮藏性上都有较好表现,普通红肉一般果实全红后7 d内会出现裂果,而引进的台湾大红、桂红龙、紫蜜龙、呈祥一号在10 d内没有发现裂果现象;台湾大红、呈祥一号在果实转红后20 d才出现裂果,表现良好的贮藏性,对于避开火龙果上市高峰期十分有利。

2.4 对岩溶环境的适应性

桂西南岩溶石山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暖和,极少出现低于5°低温天气。对火龙果而言,最适生长温度是20~30℃,而30~40℃时会形成损伤[11-13],持续35℃以上高温对枝条会造成灼伤,灼伤部位多出现在顶端枝条面向阳光的位置,枝条呈现泛黄至发白的灼伤状,但下部枝条程度较轻或未出现,灼伤对火龙果生长或结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当时段内的火龙果结果形成抑制,因此,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该在火龙果顶部加盖遮阴网,避免灼伤。从2015年种植情况来看,呈祥一号由于枝条相对较薄,对高温的耐受力最好,台湾大红、桂红龙、紫蜜龙枝条对高温的耐受力相似,相对容易灼伤,但在高温过后枝条恢复也较快。在岩溶山区,低温冷害也时有出现,主要是在持续低温天气下火龙果幼嫩枝条容易冻伤,天气回暖后枝条呈现黄化,甚至腐烂。4个品种的冷害程度相对较轻,仅少量嫩枝上出现,呈祥一号耐冷性略好于其他3种。

2.5 果实营养成分

由表6可知,4个火龙果品种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台湾大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9.6%,总糖含量也最高、为11.2%,显著高于其他火龙果;台湾大红、桂红龙、紫蜜龙的粗蛋白含量相近,高于呈祥一号;可滴定酸含量以桂红龙最高,紫蜜龙最低,与口感结果相似;粗纤维含量台湾大红、桂红龙和呈祥一号相似,紫蜜龙最低。

表6 不同品种火龙果果实营养成分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在广西火龙果规模持续扩增的情况下,岩溶石山区火龙果要在市场保持竞争力,必须提高火龙果品质。这一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十分关键,由于近年杂交育种在火龙果品种培育研究的推进与深入,火龙果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如广东农科所培育的粤红3号[14]、贵州果树所培育的黔果2号[15]等,在产量品质上比早期品种都有较大进步。引进甜度高、口感佳、产量好的品种是岩溶山区火龙果产业品质提升的便捷途径。所谓“三分种,七分管”,“种”是整个产业的基础,基础没做好,管得再好,竞争力也难以提升。火龙果新品种的一些特性,如自花授粉、甜度高、个头大、不易裂果等是老旧品种无法比拟的,只有引进优良品种,精心管护,综合竞争力才会提高。张绿萍等[16]在同为岩溶山区的贵州罗甸的研究结果表明,紫红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最高为13.83%,而本试验中测得的4个火龙果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8%以上。4个品种的引种试验在岩溶地区火龙果产、质量的提升以及有效提升火龙果综合收益方面提供了品种选择。

从引种栽培表现看,引进和种植火龙果新品种的工作总体比较成功,综合来看,台湾大红、呈祥一号在岩溶石山区表现优秀,是替代普通红肉种和越南白肉种的理想品种;另外,桂红龙、紫蜜龙也有其独到之处。

[1]Mizrahi Y,Nerd A.New crops as possible solution for the troubled Israeli export market//Janick J,Whipkey A(eds.).Trends in New Crops and New Uses[C].Alexandria:ASHS Press,1996.

[2]Mizrahi Y,Nerd A,Nobel P S.Cacti as crops[J].Hort.Rev,1997(18):291-320.

[3]Nerd A,Mizrahi Y.Reproductive biology of cactus fruit crops[J].Hort.Rev,1997(18):322-346.

[4]黄凤珠,陆贵锋,黄黎芳,等.火龙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初步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6(4):920-924.

[5]Li D,Arroyave Martinez M F,Shaked R,et al.Homozygote Depression in Gamete-Derived Dragon-Fruit(Hylocereus)Lines[J]. Front.Plant Sci,2018(8):1-13.

[6]Ortiz Y D H.Pitahaya a new crop for Mexico//S A.de C V .Mexico city:Grupo Noriega Editors[C].1999:35-58.

[7]申世辉,马玉华.火龙果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农业,2015(1):48-5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扩种火龙果对越南火龙果产业形成压力[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1707/20170702607045.shtml,2017-07-10.

[9]广西新闻网.广西成全国最大火龙果生产区,亩产值可达1-2万元[E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60711/newgx5782c91d-15117393.shtml,2016-07-11.

[10]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Pelah D,Kaushi K R A,Nerd A,et al.Validity of in vitro viability tests for predicting response of different vine cacti in the field to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actus Development,2003(5):65-71.

[12]Nobel P S,De La Barrera,E.CO2uptake by the cultivated hemi epiphytic cactus Hylocereus undatus[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15(144):1-8.

[13]Ben-Asher J,Nobel P S,Yossov E,et al.Net CO2uptake rates for Hylocereus undatus and Selenicereus megalanthus under field conditions:Drought influence and a novel method for analyzing temperature dependence[J].Photosynthetica,2006(44):181-186

[14]孙清明,李春雨,刘应钦,等.火龙果新品种‘粤红3号’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7,34(6):778-780.

[15]郑伟,王彬,蔡永强,等.火龙果新品种‘黔果2号’[J].园艺学报,2016,43(11):2285-2286.

[16]张绿萍,袁启凤,谢璞,等.成熟度对紫红龙火龙果贮藏性能及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3):117-121.

猜你喜欢
裂果红肉火龙果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裂果严重的屯屯枣 怎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设施大樱桃裂果原因及预防措施
加工红肉才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新西兰红肉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日光温室金手指葡萄裂果调查和致因分析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日光温室金手指葡萄裂果调查和致因分析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