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坚守 他让村民乐开怀

2018-06-20 09:21福建省住建厅村镇处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同村统一森林

文/图 福建省住建厅村镇处

山清水秀的双同村

“森林人家”旅店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坐落于闽浙交界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海拔85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97%。这是一个革命老区基点村,村庄只有600多人,原先是出了名的穷村,只能大肆砍伐林木,向森林要“效益”。如今,双同村却拿到了“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美丽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7个国家级称号。谈起村子的变化,村民们都说,领头人李仕银功不可没。

李仕银就出生在这个曾经偏僻穷困的山村。1979年,高中毕业后不久,他就回到村里担任双一队队长;1984年被推选为村委委员兼护林员;1988年至1996年担任村主任;1996年至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三十年间,他和村两委带着双同村从封闭贫穷到开放富裕、从无人问津到全国知名,这一切,都发源于李仕银保护森林的“初心”和他始终敢于带头挑担的勇气。

保护森林,变生态为富民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最为偏远贫穷的双同村村民只能靠山吃山,烧炭为生。树木减少致使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状况接连发生。刚刚高中毕业的李仕银,放弃了在外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到村里,提出要封山育林,并从小队长、护林员干起,为保护树木巡山、忙碌。在担任双同村村委会主任后,他喊出了“不砍一棵树,农民也要致富”的口号。他首先带着村两委干部上山把自家兄弟的炭窑全部砸掉。为了这事,有几个兄弟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和他往来。随后,他挨家挨户地做村民的工作,山上的炭窑终于全部灭了。

炭窑关闭后,李仕银立即要求村两委主干以身作则,严格禁止卖山卖树砍树的行为,并进一步完善森林管护队伍和制度,设置专职护林员,组建党员巡山队和扑火队,与浙江相邻村建立了“林业联防管护区”,健全了闽浙边界林业联防管理制度。

三十年来,为了护林,李仕银抵住权钱诱惑,拒绝了领导的讲情,拒绝了林场老板的重金酬劳,拒绝了孩子户口进城的机会;无私无畏带着村民与手持土铳的偷伐者对峙,自己的房屋被不法分子包围过,屋顶瓦片半夜被人掀过,出门开会都带“铁拳头”防身……但他从没退却和动摇过护林的决心。长期严格的封山育林,让双同村拥有了近11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达97%,3万余亩的生态公益林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0余万元收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

发展旅游,树立绿色发展思路

生态保住了,李仕银带着村两委开始为村民的致富路子而奔波,最终他们选择了匡山旅游开发。

双同村具有生态、文化、红色三大特色旅游资源。境内山清水秀,奇石遍布,文化底蕴深厚,保留有多个红色遗址。2000年,李仕银带头出资,并发动村民,筹集资金50万元,注册了匡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旅游发展的艰苦创业。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民投工投劳,拓宽了通村公路,打通了脱贫瓶颈;建起了步游道、匡山宾馆、匡山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开发初具规模;修建沼气池145口,并聘请专职保洁员,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终于,游客纷至沓来。

不仅当好生态护林员,更要唱好绿色致富经。李仕银和村两委干部带头示范,着力打造双同村特色品牌,引导村民制作笋干、酸枣糕、野蜂蜜、高山茶叶、杨梅酒、山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打出了匡山品牌。几年间,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农民的土特产品由外销变为就地销售还供不应求。仅酸枣糕这一项,每年就为每户村民增收3万元以上。

开展经营,稳定村民增收渠道

保护生态的“初心”,为的是追求双同村持续的发展,致富小康。靠笋竹和特产显然不能满足“富”的愿望。李仕银与村两委商议后,认为留住客人才能实现旅游经济的最大价值。2007年,福建省林业厅推广建设“森林人家”,要求双同村改造两户人家作为试点。李仕银根据“六要”群众工作法的要求,召集村所在地每户代表开会,明确条件,符合要求都可以申请建设“森林人家”。起初,农民没什么信心,他就从自己开始,要求村干部、党员带头,一次性建起了9户“森林人家”。年底时,福建省林业厅来验收检查,对双同村的“森林人家”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年,双同村被福建省林业厅评为“福建最有体验价值的十佳森林人家”。“森林人家”建好了,客人旅游的时间和消费都高了,农民收入也多了。这之后,部分村民也开始自发地按标准建起“森林人家”。

为让村民共同发展,在“森林人家”的管理上,李仕银提出并实施了支部引领下的统一管理模式,均衡各户的发展和增收。一是接待统一分派,村委会按照游客顺序依次轮派给每户“森林人家”;二是食宿统一标准,按照双同村特色制定标准,规范特色菜的选取、制作和流程;三是资质统一管理,参照省级“森林人家”建设标准,由村委会每年对新增的和现有的森林人家进行评估,达到标准的才计入轮派范围;四是统一人员培训,每年安排两次“森林人家”户主和相关人员参加集中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五是统一店招标识,每户“森林人家”均使用由村委会统一制作发放标识牌、旗帜、围裙等。统一管理后,极大地提升了“森林人家”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双同村旅游服务质量的基石,更让参与进来的村民放心、用心。

整治环境,不断提升村庄品味

美丽乡村建设,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基础设施。李仕银从保护古村落的风貌出发,从村庄和谐美丽出发,坚决反对项目、房屋大拆大建,却坚决要求清理门前猪栏、杂物。就这样,所有“森林人家”都在传统木屋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改造,管网等均隐于地下;小土路改建成鹅卵石铺设的道路。在环境整治的同时,由村集体出资免费为村民房屋统一改为琉璃瓦,区间道路进行绿化美化。这些都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村民生活品质和村庄的品味都得到提升。

李仕银和村两委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以党支部为中心的统一管理模式,为双同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富民强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除“森林人家”的统一管理外,双同村通过全体村民表决通过,除毛竹等经济林木外,全村阔叶林、天然林全部由村委会统一管理,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也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支出。双同村医保社保由村财政统一支付,实现100%覆盖。60岁以上老人抚养金村财统一按照1∶1配套支出。

三十年的坚守和发展,双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双同村财政收入达到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李仕银依靠着坚定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党支部的带头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党建富民强村”,2005年被福建省委组织部评为“党员先进性典型”,2015年获得原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的称号,2017年获得福建省住建厅“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的称号,2015年获得“南平市劳动模范”的称号。对李仕银个人而言,双同村现在的面貌,就是对他当初勇于坚持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好回报。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动员令。现在的李仕银又在为双同村新景点开发、乡村道路升级改造、传统文化传承等奔忙着,双同村正在向着“生态美、百姓富”的征途上坚定前行。

“全国美丽乡村”——双同村一隅

猜你喜欢
同村统一森林
科普点亮乡村“未来”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同村老农占耕地 法官维权促返还
16岁少年盗窃同村村民钱财获缓刑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