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妇产科门诊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

2018-06-20 09:07田瑛
中外医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危型细胞学乳头

田瑛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邳州 221300

宫颈病变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类型。目前宫颈癌已经成为妇产科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致死率高,是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重要妇产科疾病。目前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宫颈癌的临床发生率正逐年升高,且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1]。由于宫颈癌发生过程较为复杂,宫颈癌前病变时间较长,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发展至宫颈浸润癌时间长,且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疾病治疗难度明显低于宫颈癌。因此,加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治是目前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宫颈病变筛查是了解女性宫颈病变状况的重要方式。该研究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实施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了回顾性总结,以了解妇产科门诊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妇产科实施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为异常的120例患者实施研究观察。患者年龄跨度22~57岁,平均年龄 40.2岁(s=9.3)。纳入标准:自愿实施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自愿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人员;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排除标准:子宫切除患者;精神障碍患者[2]。

1.2 方法

患者均实施了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部分患者实施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患者检查前3 d均禁止性生活,禁止阴道用药或实施阴道冲洗。在患者非月经期间使用窥阴器辅助充分暴露宫颈,采集专用取样器采集适量宫颈脱落细胞,常规制片,酒精(95%)固定处理,巴氏染色,常规镜检观测。根据伯塞斯达系统标准实施分类,包括良性,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高度怀疑宫颈癌 (可见非典型细胞,建议活检),以ASC-US及以上状态为异常。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通过窥阴器辅助采集脱落宫颈细胞,置入储存液中进行检测,对于阳性结果,严格按照HPV分布图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分型诊断。

病理检查:采取截石位,充分暴露患者宫颈,经阴道置入电子阴道镜,观测宫颈状况。采集可疑病灶组织,实施常规病理活检,采集样本使用福尔马林(10%)固定,常规包埋处理,制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样本状况。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炎症、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浸润癌及原位癌[3]。

1.3 观察指标

①总结120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病理分级状况。②总结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状况。③总结患者病理检查结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率(%)表示检测结果,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病理分级状况分析

120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分期为:ASC-US 68例,LSIL 25例,HSIL 19例,高度怀疑宫颈癌8例。

2.2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状况分析

120例患者中共77例患者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其中52例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结果为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总阳性率为67.5%。高度怀疑宫颈癌、HSIL、LSIL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率较 ASC-US患者均更高 (χ2=4.500,P=0.033;χ2=5.764,P=0.016;χ2=5.479,P=0.019)。但高度怀疑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率较HSIL、LSIL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58,P=0.328;χ2=0.798,P=0.372)。 HSIL 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率较LSIL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854)。 见表 1。

表1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状况分析[n(%)]

2.3 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120例患者实施阴道镜病理检测确定CINⅡ期及以上患者3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阴性、未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患者分别为23例、2例、7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患者随液基细胞学检查分级升高病理检查CINⅡ期及以上检出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宫颈癌、HSIL患者病理检查CINⅡ期及以上发生率较ASC-US级患者更高(χ2=11.111,P=0.001;χ2=6.969,P=0.008)。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LSIL患者病理检查CINⅡ期及以上发生率较ASC-US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80,P=0.195)。 详见表 2。

3 讨论

当前临床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发生过程较为缓慢,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可达数年或数十年,因此,加强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治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新途径。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宫颈病变筛查方式为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该检测方式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快捷,主要通过宫颈脱落细胞结构及形态辅助宫颈病变诊断,诊断费用低,临床推广价值高[4]。当前临床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状病毒在多种妇科恶性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5-6]。张静等人[7]的研究结果显示2 677例患

表2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状况分析[n(%)]

者HPV感染率达34.8%,且HPV感染率随细胞学诊断级别、病理学诊断级别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该研究中高度怀疑宫颈癌、HSIL、LSIL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可辅助评估患者癌前病变风险。但研究中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的总检查率仅为64.2%,检查人员较少,临床需进一步加强对该检测方式的宣教。

阴道镜病理检查具有一定创伤,诊断费用较高,但该检查方式准确率高。该研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阳性患者随液基细胞学检查分级升高病理检查CINⅡ期及以上检出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阴性及未实施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查患者中均存在病理分期CINⅡ期及以上患者,进一步说明ASC-US级及以上患者实施复检具有必要性,患者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风险较高,单一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仍存在漏诊风险,临床对于高度怀疑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需尽可能指导患者实施阴道镜组织病理检查,并对患者实施随访,以及早明确患者病情,及早对患者实施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病情[8]。

综上所述,妇产科门诊实施宫颈病变筛查可有效辅助宫颈病变早期诊治。但目前宫颈病变筛查普及度及各项目实施度不高,妇科门诊需加强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管理,对于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需加强患者的随访过程,并向患者普及各检查内容的意义及重要性,尽可能保证患者实施复查,减少漏诊及误诊,对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阳性患者需重点监护,便于患者实施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1]魏淑芳.妇产科门诊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及管理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8.

[2]郭桂芝,周遵伦,杨拉,等.贵州老年女性宫颈癌筛查的分析评价[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6):459-462.

[3]杨益琴.妇科门诊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及管理[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9):92.

[4]王敬民,邹辉,时畅,等.妇产科门诊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及管理策略[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8(6):787-792.

[5]何玥,杨淑丽,赵群,等.不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4):449-454.

[6]黄凌霄,潘琼慧,郑建琼,等.HPV E6/E7 mRNA在CINII及以上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56(8):583-587.

[7]张静,刘晓英,甘露,等.HPV分型研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4):2293-2296.

[8]金文芳,陈惠华.771例宫颈病变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6):110-112,156.

猜你喜欢
危型细胞学乳头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