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

2018-06-20 09:07肖伟霞马纯芳张朝明胡世堂张世臣
中外医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肖伟霞 ,马纯芳 ,张朝明 ,胡世堂 ,张世臣

1.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山东寿光 262700;2.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寿光 262700;3.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山东寿光 262700;4.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科教科,山东寿光 262700 5.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微生物室,山东寿光 262700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非发酵菌,其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能够作为正常菌群附着于人体皮肤的表面[1]。铜绿假单胞菌出现原因主要为免疫功能不全、老年人群以及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所致,此种因素及其容易导致获得性耐药的发生,能够对医疗器械造成污染。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为特殊的细胞膜结构与细胞壁,同时具有非常复杂的耐药机制,因而在临床上对许多的抗菌药物均会产生耐药[2]。随着近年来内镜检查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抗菌药物的推广,使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趋势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3]。鉴于此,该次选择2014—2016年期间该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临床主要应用的13种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该次研究所有的菌株分离均来自于该院2014—2016年期间送检的临床标本,其中包括痰液、咽拭子、脓液、分泌物、引流物以及尿液。

1.2 一般方法

细菌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菌株进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药敏纸片和水解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采用纸片扩散(K-B)法,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4]。

1.3 统计方法

此次实验结果数据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014—2016年期间,该院分别检出病原菌为504株、1 420株以及1 443株,共3 367株。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与真菌,该院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73株。见表1。

2.2 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

2014—2016年期间标本来源于痰液、咽拭子、脓液、分泌物、引流物以及尿液,其中,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最高,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2014—2016 年的 检 出 率 分 别 为 32.93%(81)、28.0%(203)、22.77%(163),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自2014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详见表2。

2.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分析

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虽然不到20%,但耐药性整体呈升高趋势。同时药物使用强度越高,则耐药越高,耐药情况与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如表3所示。

表1 2014—2016年病原菌检出情况与种类[n(%)]

表2 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n(%)]

表3 2014—2016年期间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使用强度(DDDs/100人·d)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给目前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静脉置管与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以及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均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因素[5-6]。尤其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因其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在经过多种抗肿瘤治疗手术可能会对其免疫功能与生理防御屏障进行损害,因而其成为铜绿假单胞菌易感人群[7-8]。该研究统计了该院2014—2016年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显示,该院分别检出病原菌为504株、1 420株以及1 443株,共3 367株。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与真菌,该院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73株。自2014年开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同样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整体呈升高趋势。李倩妮等[9]在研究中发现,2007—2011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的耐药率与其用药强度呈正相关(r=0.9,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其用药强度呈负相关 (r=-1.0,P<0.05),与该次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因此这就要求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在经验用药时应参照细菌耐药监测结果[10]。

综上所述,医院需要监测该院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定期发布监测的数据以供临床参考,临床在选择抗生素时要综合考虑细菌监测数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使用量是否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等因素,医院要加大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管控,对延缓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1]龚映.儿童创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2]付滢舟,杨立平,谌赟,等.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5):607-610.

[3]王立兰,安儒峰.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5):70-73,76.

[4]窦懿,张勤.烧伤病房六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4,30(1):9-14.

[5]胡素佩,陈琳,许小敏,等.ICU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2453-2455.

[6]王继美,李挺山,沙晓娟,等.2011-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变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8):702-707.

[7]于勇,蒋伟,朱静,等.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病原菌耐药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6-4038.

[8]王泽臣,张明谏,李小兵,等.烧伤患者创面菌群分布趋势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2):5-9.

[9]李倩妮,王文军,周麒,等.2007至2011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1):76-79.

[10]危华玲,农生洲.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5):664-666.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基因组揭示结核杆菌耐药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