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特点

2018-06-20 09:08陈荣举
中外医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指征

陈荣举

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山东费县 273400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病症,通常情况下仅通过对患者临床表征的观察便可实现诊断[1]。不过若患者存在较重的色素状况或皮损症状缺乏典型性,临床表征将与色素性基底细胞癌、色素痣、黑素瘤等病症具备高度相似性[2]。脂溢性角化病的去除过程可通过冷冻处理实现,因此,一旦临床诊断准确,患者可以避免活检或手术诊治处理,降低诊治过程给患者带来的创伤[3]。皮肤镜是一种无创诊断处理措施,对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4]。该次研究将该院于2015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诊治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实现确诊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患者。选取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最低为21岁,最高为87岁,平均为(56.43±3.25)岁。选取患者共包含皮损情形87个,皮损位置在头面颈部、四肢、躯干、外阴部位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48例、11例、24例、4例。皮损表现为丘疹、斑块、结节情形的患者例数为81例,占比为93.10%,表现为斑片、斑疹情形的患者病例数为6例,占比为6.90%。

1.2 治疗方法

对全部患者实施皮肤镜检查处理,检查处理借助于皮肤镜系统实现。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特点。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皮肤镜指征患者分布情况

在皮肤镜下,患者皮损色调呈现为深褐色或浅褐色情形、蓝灰色情形、黑色情形、红色或红褐色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56例、13例、16例、2例,占比分别为64.37%、14.94%、18.39%、2.30%。其中边界清晰度较高患者79例,边缘呈现虫噬状患者9例,指纹样结构患者1例。皮肤镜指征主要包含边缘境界清晰、边缘呈现虫噬状、指纹样结构、网格样结构、多发色素球或点、粉刺样开口、外生性乳头瘤样、粟粒样囊肿、血管结构、血管周围白晕、内衬血管、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球点状血管、沟脊结构、发卡样结构、脑回状结构等。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布情况见表1。

2.2 临床诊断结果与皮肤镜诊断结果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经病理检查可知研究选取的患者病症主要包含基底细胞癌、日光性角化病、色素痣、黑素瘤及Bowen病。依据临床表征实施诊断处理,准确诊断患者例数为51例,即临床诊断准确性为58.62%;借助于皮肤镜实施诊断处理,准确诊断患者例数为85例,即临床诊断准确性为97.70%。由此可见,采取皮肤镜诊断处理相较于临床诊断处理方式,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提升幅度为39.08%。

表1 不同皮肤镜指征患者分布情况[n(%)]

3 讨论

国外部分研究证实,皮肤镜相关指标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中的出现频率位于前四位的分别为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发卡样血管、沟脊结构,对应的出现频率分别为 71.3%、66.8%、63.1%、61.9%[5-6]。 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通常被认为是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诊断过程中最为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指征,对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7]。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发卡样血管、沟脊结构这4个皮肤镜指征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的鉴别中起到主要作用,以上4种指征至少存在一种能够可见于90%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患者,如果对患者实施皮肤镜检查处理,可见多个指征,则表明患者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的患病可能性极高,诊断结果更加具备准确性、可靠性[8]。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全部患者实施皮肤镜检查处理,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研究发现,在皮肤镜下,患者皮损色调呈现为深褐色或浅褐色情形、蓝灰色情形、黑色情形、红色或红褐色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56例、13例、16例、2例,占比分别为64.37%、14.94%、18.39%、2.30%。其中边界清晰度较高患者79例,边缘呈现虫噬状患者9例,指纹样结构患者1例。皮肤镜指征主要包含边缘境界清晰、边缘呈现虫噬状、指纹样结构、网格样结构、多发色素球或点、粉刺样开口、外生性乳头瘤样、粟粒

样囊肿、血管结构、血管周围白晕、内衬血管、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球点状血管、沟脊结构、发卡样结构、脑回状结构等。皮损位置主要包含头面颈部、四肢、躯干、外阴部位,皮损主要表现为丘疹、斑块、结节情形,斑片、斑疹情形。采取皮肤镜诊断处理相较于临床诊断处理方式,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提升幅度为39.08%。

综上所述,在对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患者实施诊断处理过程中,应将患者的临床表征作为诊断基础,同时借助于皮肤镜诊断处理方式实现病症的临床诊断,有助于提升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病症的诊断准确性。

[1]邹云敏,于世荣,吴秀娟,等.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鉴别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10):731-733.

[2]杜镇,海艺贝,冯世军,等.C-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1):41-44.

[3]任荣鑫,郑和义,方凯,等.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外阴脂溢性角化病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1):62-63.

[4]苏晨琳.色痣样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观察[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5]胡友红,张爱华,易庆阳,等.0.1%他扎罗汀联合0.005%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3):52-53.

[6]胡文波,颜曙升.面部脂溢性角化病表皮层切除术86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12-13.

[7]张雪洁.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的临床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5.

[8]王俊龙.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与组织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脂溢性角化指征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进展
超脉冲CO2联合调QYAG532nm激光治疗中老年人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
益肾祛脂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