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

2018-06-20 09:08向春燕
中外医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依从性

向春燕

田东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百色 531500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病情发展快、不稳定、易反复发作、病程长、预后不佳等特点,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2]。临床中多采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诸多临床试验证实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3-4]。该文纳入2017年2月—2018年1月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就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该次实验,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病例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男性45例,女性 55 例;年龄 45~80 岁,平均(63.7±5.5)岁;病程4~15 年,平均(9.1±1.5)年;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46 例,变异性心绞痛29例,恶化性劳累性心绞痛17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17例,高血脂13例。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46~83岁,平均(64.4±5.7)岁;病程 3~16 年,平均(9.3±1.4)年;初发劳累性心绞痛44例,变异性心绞痛30例,恶化性劳累性心绞痛19例,自发性心绞痛7例;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18例,高血脂12例。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该次实验科学、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指导其正确用药,做好口头宣教。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给予心电监护,认真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和临床症状,全面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如遇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②心理干预。需加强对患者情绪的观察,向其讲解负面情绪对病情治疗的不良影响,嘱咐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深呼吸、运动等方式消除负面情绪,并告知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治疗信心。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学历、认知能力、对疾病的态度等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向其发放健康手册,通过单独沟通、播放视频、集体讲座等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相关健康知识,并耐心解答其疑问。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果蔬和豆制品,饮食要规律,禁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⑤运动指导。需根据患者病情、个人喜好、实际条件等指导其进行运动,可进行八段锦、太极拳、广场舞、散步等运动,并科学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⑥用药护理。向患者介绍其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药理作用等,嘱咐其按医嘱用药,嘱咐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并加强对其病情的监测,根据其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⑦输液护理。输液速度宜缓慢,并鼓励患者坚持输液治疗,密切观察并记录24 h出入量,以免心脏负荷加重。⑧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后仍有较大的发病风险,需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用药,适当控制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疾病控制情况。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ST段下移减少0.5~1.0 mm以上;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未见缓解或者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内,持续时间未见明显变化,心电图ST段未见改善[5]。将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得出治疗总有效率。

②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

③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采取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得分以低者为佳。

④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采取依从性调查表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分为1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采取该院自行拟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1.4 统计方法

于该次研究完成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数据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开展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标准差(x±s)表示,开展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相比于对照组的 78.0%更高(P<0.05),见表 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更少,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 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相关临床指标对比(x±s)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 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s),分]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治疗依从性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部不适等诸多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与非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痉挛、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应用致管腔固定性狭窄等诸多因素相关,其危害极大,可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在确诊后需尽早治疗[6-7]。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护理干预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诸多研究证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利于其病情的控制,可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8-9]。常规的护理方法缺乏灵活性、系统性、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患者满意度不高[10]。

综合护理是一项具有综合性、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法,目前已在临床中逐渐推广应用[11]。将综合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可对患者实施心理、饮食、用药、输液、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其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利于其病情的控制,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12-13]。综合护理的应用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树立医护人员和医院的良好形象,但这一护理模式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转变护理观念,提升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14]。戴喜花等[15]研究报道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护理与特殊护理干预效果,其中经特殊护理干预后的有效率达到93.33%,满意度达95.56%,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该次实验表明,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更具优势,更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0%,其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硝酸甘油用量较少,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的显著提升,该次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的实验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1]付爱霞,魏小敏,辛亚.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2):10189-10190.

[2]孙明慧.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92-193.

[3]芮雅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6):179-180.

[4]王波.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5(5):182-183.

[5]张晓娜,杨丽霞,贾亚琳.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5):139.

[6]黄春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5):106-107.

[7]贾东影.浅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3):143-145.

[8]汝宝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227-228.

[9]杨明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148-150.

[10]张丽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0):152-153.

[11]徐舒华.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6):439-440.

[12]杜若飞.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215-216.

[13]孙炳坤.临床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13-214.

[14]王迎亚.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53-254.

[15]戴喜花,冷坷.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29-130.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