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8-06-20 02:43冯文路振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鹅舍病鹅鹅群

冯文,金 菊,王,王 欢,路振香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鹅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伤寒,该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是雏鹅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病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等,病死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颜色变深,有时上面有覆盖一层包膜,脾脏肿大,肾脏肿大,气囊炎等。近年来,随着养鹅业规模化的发展,该病在鹅群中较为常见,给养鹅业带来了严重的较大损失,并且沙门氏菌对外界因素的适应性较强,因此该菌可长期生存在土壤、粪便和污水中,在鹅舍中可生存较长时间,这些特征给鹅沙门氏菌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该菌还可导致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禽类发病之后,再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人中毒,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对2017年5月安徽明光某养鹅户送检的25日龄病死鹅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该发病鹅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无光泽,排出绿色糊状稀粪并伴有呼吸道症状,主要病理变化有肝脏淤血肿大,脾脏淤血肿大,胰脏有坏死灶,肾脏肿大,心包膜增厚,气囊浑浊,肠道广泛出血,直肠内充满白色、绿色稀粪,为查明病因和指导养殖户用药,特对病死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病料 明光某养鹅户处提供病鹅,病死鹅10只。

1.1.2 药敏纸片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痢特灵、新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噻吩、新生霉素、氧氟沙星、左氟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纸片购于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是20160415。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 用接种环蘸取病死鹅的肝组织分别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与麦康凯培养基上,然后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18~24h。挑取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纯化,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

1.2.2 分离菌的生化试验 取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分别进行糖类分解试验、吲哚形成试验、MR试验、VP试验。

1.2.3 分离菌的药敏试验 用涂布棒刮取适量分离菌纯培养物均匀涂布到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眼科镊子将药敏纸片均匀贴在其上面,置37℃培养18~24h。

2 结果

2.1 分离菌培养结果从送检病死鹅的肝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该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无色、透明、光滑湿润、圆形、隆起的小菌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圆形、半透明、光滑湿润、轻度隆起的小菌落。

2.2 分离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该分离菌为革兰阴性单个存在的中等大小杆菌。

2.3 分离菌生化试验结果

2.3.1 糖类分解试验结果 该分离菌可利用葡萄糖既产酸又产气,利用麦芽糖只产酸,不能利用乳糖和蔗糖。

2.3.2 吲哚形成试验、MR试验及VP试验结果 该分离菌的吲哚形成试验为阴性,MR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

2.3.3 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

表1 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快速发展,鹅沙门氏菌病仍然经常威胁着养鹅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的鹅群中经常发生,因此,在该病的防治上,必须做到加强饲养管理,对用具如饮水器、饲槽等经常清洗干净后消毒,对鹅舍、场地也要尽量经常清理,消毒,鹅群尽量饲喂青绿饲料,提高鹅体的抗病能力。对鹅群所在的水源要清洁卫生,尽量远离受到污染的水源。鹅群一旦病鹅,要尽快诊断,由于沙门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控制疫情。

通过上述试验可知:送检的病死鹅是由于感染了沙门氏菌而导致的沙门菌病引起的死亡,经过了解得知:该养殖户的鹅舍卫生条件差,很少清理鹅粪便,鹅舍气味难闻,氨气浓度大,鹅群养殖密度大,且鹅舍通风不良。选用药敏试验中的筛选出来的敏感药物-新霉素让该养鹅户使用对鹅群进行治疗,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1]成建.鹅沙门氏菌病的诊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6,6(03):14-15,55.

[2]朱奇,等.沙门氏菌生物学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07:21-24.

猜你喜欢
鹅舍病鹅鹅群
几种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被鹅追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浅析雏鹅痛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引狼入室
养鹅如何防暑降温
氯化钙溶液喷淋对鹅舍湿度的影响
放鹅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