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当“通才”又能当“专才”
——新城区“80后”干部一线蹲苗

2018-06-21 02:08
当代陕西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通才新城区年轻干部

◎特约撰稿 张 帆

抓培育、助磨砺、压重担,让年轻干部在一线摸爬滚打,百炼成才

在新城区,“80后”“90后”年轻干部有800余名,占机关行政事业干部总数的40%,重视培养、锻炼、选拔优秀年轻人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新城区不断探索与改进方式方法,拓宽成长路径,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把年轻干部派到一线“蹲苗”,使他能成长的更加茁壮。

幼苗根系浅、抗逆差,“蹲苗”能让苗子深扎根、多长须,提高后期抗逆能力。这个庄稼成长的理儿,在年轻干部培养中一样适用。“成长初期,只有对年轻干部多压担、多历练,才能在以后的‘摔打’中立得稳、在‘风浪’中站得住。”新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明欣说。

熔炼思想品性

理论功底不扎实、区情民情不了解、独当一面没信心……针对年轻干部成长中的“通病”,新城区对症施策,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第一课。

启动“3411”干部能力素质提升项目,每年以300名处级领导干部、400名科级领导干部、100名社区党支部书记、100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锤炼干部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项本领”。

▼新城区年轻干部在延安接受党性教育

2017年12月4日,新城区党性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行。作为全区党性教育的“实境课堂”和“红色熔炉”,新城区充分利用身边红色资源,弘扬“八办”精神,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最大限度释放红色正能量。

按照“缺啥补啥、务实管用”的原则,新城区设置了专题培训班、选调生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等不同内容、不同类别的班次,推行“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实践锻炼”“课堂讲授+现场教学+讨论交流”的立体培训模式,并鼓励年轻干部结合岗位需要,网络选学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文化发展改革、社会管理等方面内容,着力培养“通才+专才”的青年干部队伍。

注重能力锻造

对年轻干部而言,思想理论素养、实际工作能力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没有一定的思想理论素养,工作必然走偏;缺少必要工作能力,再好的想法也无法落实。

新城区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行跨省挂职锻造。

2017年,新城区在全市率先选派年轻干部去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商贸、金融、文创、高新科技等领域的经验做法,先后分3批共选派25名干部赴杭州下城区、成都青羊区挂职锻炼,提高年轻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自强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潘皓亮是其中的一位。在成都青羊区挂职西御河街道主任助理期间,他看到街道引入、管理和孵化社会组织的优秀做法,“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些好经验带回来,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潘皓亮说,挂职归来,他在全区首创了社会组织引入孵化闭环管理机制,并探索成立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目前,街道引入注册型社会组织6家,孵化草根型社会组织22家,借社会组织之力将服务下沉院落、造福群众。

为了实现“一人挂职锻炼,大家学习收益”,新城区先后3次召开挂职干部经验分享会,让外出挂职的干部谈心得、讲体会。在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年轻干部纷纷表示“开阔了眼界、明晰了思路”。

如何让年轻干部会干也会说,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新城区举办青年干部论坛“轮流上讲台”,每期一个主题,年轻干部采用答辩的形式,围绕平时学习情况,上台说观点、谈体会,台下领导和同事提问题,助力提升业务水平、拓展工作思路、增强履职能力。目前,仅区委组织部就举办青年干部论坛20期。

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始终在基层一线,检验识别干部的“试金石”还要靠实践锻炼。

新城区每年分期选派年轻干部全面参与地区扶贫帮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在基层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化解矛盾以及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先后两批向蓝田县普化镇、小寨镇15个贫困村派驻45名扶贫干部,精心遴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扶贫工作队长,选派优秀副处级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联络员,并在全市率先成立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选派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履职成效好的扶贫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真正把最“硬”的干部用到最“硬”的战场上。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党性教育基地

打造“狮子型”团队

让年轻干部出得来、用得上,关键在选好,重点在用好。

新城区实行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注重优苗选育,加强跟踪管理,突出必要履职经历和基层一线岗位历练,并建立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出机制,形成梯次接续配备,培育一批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年轻干部。

5月11日下午,在新城区人社局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五楼会议室,一场“追赶超越争先比拼”擂台赛正火热进行。9名“80后”“90后”顶岗干部主动请战,登台打擂,并现场签订请战书,就各自请战的重点任务和创新工作立下军令状。

这一形式,打破了岗位局限、跳出了资格瓶颈、突破了论资排辈,鼓励年轻干部瞄准地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铁腕治霾、信访维稳、民生“九难”等短板,主动请缨、公开承诺、自加压力、创新破题。目前,新城区累计举办请战擂台赛65次,500余名干部在各领域工作中请战上阵、攻坚克难。

为了更好地调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新城区每年表彰奖励一批担当务实、善做善成的“狮子型”团队和“狮子型”年轻干部先进典型,让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

据统计,2017年以来,新城区在全区45名驻村脱贫攻坚干部中,提拔重用13名;在30名外派挂职干部中,提拔重用9名;从基层一线提拔重用年轻干部18名;评选的15名“汪勇式好干部”中,有3名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另外,先后对13名履职能力不强、身体不佳的干部进行调整。

“刀不磨不快,玉不琢不光,优秀年轻干部只有在实践中‘打磨’,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新城区委书记、区长仵江表示,年轻干部培育必须坚持实践导向,遵循成长规律,树立“有为才有位”的鲜明立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品质,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增强才干,在追赶超越奋进中激发担当,成为一支数量充足、年轻优秀、能担重任的“铁军”。

猜你喜欢
通才新城区年轻干部
干部成长“链链相扣”——西安市新城区推行干部选拔管理“四部走”
“身入一线,心在民中”——西安市新城区主题教育推行“一人一重点”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通才,时代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