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6例婴幼儿小肠套叠

2018-06-21 06:00管考平刘树立魏延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经脐肠套叠水压

管考平 刘树立 李 旭 张 军 叶 茂 魏延栋 李 龙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外科,北京 100010)

小儿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灌肠复位、水压灌肠复位,应用比较普遍,成功率高达90%以上[1],但对于小肠套叠灌肠很难复位,需采取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灌肠复位失败被广泛应用。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共收治6例婴幼儿小肠套叠,成功实施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小肠套叠复位或联合病变肠管切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个月~4.5岁,平均18个月。发病时间6~24 h,平均8 h。有典型阵发性哭闹,3例伴呕吐,均无果酱样血便,3例腹部可触及包块。6例B超发现腹部包块,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诊断小肠套叠。均在B超引导下诊断性水压灌肠复查,证实为小肠套叠(图1)。6例婴幼儿小肠套叠临床资料见表1。

病例选择标准:①B超诊断小肠套叠;②B超诊断小肠套叠患儿,在我院均行诊断性水压灌肠复位,排除B超误诊及小肠以外的肠套叠;③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无精神萎靡、血水样便、脱水、酸中毒、严重腹胀等;④影像学检查考虑继发性小肠套叠。

1.2 方法

全身麻醉下取头高脚底位,术者位于患儿足侧,助手站在患儿左侧手持腹腔镜。首先,在脐部做一纵切口,分离皮下至筋膜,并横向拉伸切口;在同一水平做1个5 mm trocar和2个3 mm trocar并排切口(图2),人工气腹压力依年龄设置为6~8 mm Hg(1 mm Hg=0.133 kPa)。5 mm切口置入腹腔镜,两侧操作口分别置入肠钳和无损伤钳,平行探查腹腔。先自回盲部探查,寻找套叠部位,探查均是小肠套叠。肠钳固定远端肠管,近端扩张肠管用无损伤钳轻轻对抗牵拉,轻柔、缓慢复位套叠肠管,同时探查距回盲部100 cm小肠,有无其他消化道畸形。本组3例单纯小肠套叠,完全复位后,结束手术;1例合并憩室行憩室楔形切除术;2例合并肠重复畸形行病变肠管切除肠吻合术,3例消化道畸形经脐适当扩大切口至约2 cm,提出腹外完成手术,用可吸收线缝合脐部切口(图3)。

表1 6例小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

2 结果

6例患儿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脐以外开放式切口,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1.7 min。术后2~5 d(平均3 d)进流质饮食,3~7 d(平均5 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脐部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图4)。

3 讨论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4~12个月婴儿,2岁以后发病明显减少。套叠类型多为回肠结肠,回肠回肠型约占10%;约95%的肠套叠为原发型,找不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5%的病例为继发性,多见于儿童,可以发现发生肠套叠的肠管有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息肉、肿瘤等病变,易反复发作引起套叠[2]。

对于发病24 h以内,或发病24~48 h但一般情况较好的小儿肠套叠,在X线或B超监视下空气灌肠或水压灌肠仍是首选治疗方法,成功率高达90%以上。但对小肠套叠灌肠很难达到治疗目的,是灌肠禁忌证,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3]。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腹腔镜探查治疗难复性肠套叠已经逐渐成为常规手术[4]。2010年Muensterer等[5]首次报道单孔腹腔镜幽门切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因手术创伤小、体表瘢痕少的特点,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已开展多个病种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李炳等[6]报道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张军等[7]报道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经脐单切口比传统腹腔镜更加微创,切口更隐蔽,但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小肠套叠国内报道很少。本组6例B超诊断小肠套叠后,为排除B超误诊及除外小肠以外套叠,术前均行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断性复位,小肠进水后仍可见套叠肠管,遂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

图1 B超提示小肠套叠 图2 术中trocar位置 图3 术后脐部切口情况 图4 术后6个月脐部切口情况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套叠,我们治疗体会如下:①B超诊断小肠套叠有一定误诊率[8],行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断性复位将误诊将为最低,同时避免患儿直接手术风险。② 能全面探查腹腔,避免遗漏多发性肠套叠,可以发现肠道息肉、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等病理性肠套叠,并同时进行治疗。③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且肠管不在空气中暴露,术后肠粘连轻,肠功能恢复快。④相对常规腹腔镜手术更加微创,即使经脐行肠切除吻合也只是脐窝一处切口。⑤小儿腹腔空间小,一般肠管胀气明显,在建立气腹和穿刺trocar时尽可能避免损伤肠管。⑥肠套叠复位时因为小儿肠壁薄且套叠处肠管水肿、质脆,操作时需要用无损伤钳,避免肠管严重损伤。⑦腹腔镜下可以观察肠套叠复位的整个过程,并可及时发现肠管破裂是否中转手术。⑧小肠套叠一般在腹腔镜下较容易复位。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时操作器械与腹腔镜几乎平行,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过程。

我们认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小肠套叠安全、易行,术后恢复快,切口位于脐窝,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愈合后几乎看不到伤口,实现腹部无可见瘢痕的微创手术效果,但操作器械与腹腔镜几乎平行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过程,在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早期,有困难时及时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避免手术并发症。

1 王 果,李振东,主编.小儿肛肠外科学.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158-165.

2 王世城,裴广华,李 林,等.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天津医药,2012,40(5):522-523.

3 施诚仁,金先庆,主编.小儿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1.

4 陈朝阳,何崇伟,刘 丽,等.腹腔镜联合水压灌肠肠套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附6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6):551-552.

5 Muensterer OJ, Adibe OO, Harmon CM, et al.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pylomyomyotomy:initial experience. Surg Endosc,2010,24(7):1589-1593.

6 李 炳,陈卫兵,王寿青,等.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肠闭锁和狭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44-47.

7 张 军,葛军涛,魏延栋,等.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探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9):769-771.

8 夏江燕,林戈轩,蔡玉新,等.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新疆医学,2016,46(2):192-193.

猜你喜欢
经脐肠套叠水压
新书《土中水压原理辨析与应用研究》简介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水压的杰作
水资源配置工程中多层衬砌结构形式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3D与2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