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游戏 自主快乐学习

2018-06-21 09:34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幼儿园曹秋妹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兜风量词儿歌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幼儿园 曹秋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组织和引导的,但是,游戏教学是利用其本身的趣味性来启动和维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很好地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幼儿自愿自主的要求,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手段和要求,这就是游戏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设计创设游戏,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呢?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巧设语言游戏让儿歌学习变得有趣好玩

由于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要延长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教师必须在“静”的语言活动中有机地融入“动”的形式。然而在儿歌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是让幼儿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朗诵儿歌,造成儿歌学习的乏味无趣,因此要让儿歌学习变得有趣好玩,老师要用心巧妙创设游戏。

例如,我在中班《兜风》的儿歌教学中,首先让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中《兜风》的儿歌插图,让幼儿较直观地感受儿歌的活泼风格,接着逐句理解儿歌内容,区分“钻”“穿”两个动词的不同使用。在幼儿理解、熟悉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兜风的语言游戏进行仿编儿歌,幼儿对这个游戏非常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幼儿将“骑上三轮车兜风去”编成了“开着小汽车兜风去”“骑着单车兜风去”“踩着踏板车兜风去”“滑着风火轮兜风去”等等,特别是编到最后一句“兜到你的家里去”时,幼儿的思维更加开阔,有的说 “兜到爷爷家里去”“兜到奶奶家里去”,每当小朋友编到“兜到×××家里去”这句时都非常期待“兜到自己的家里去”,一旦听到同伴说兜到自己的家里去时就兴奋得欢呼雀跃,情绪达到高涨,还有许多幼儿都喜欢“兜到曹老师家里去”,从中可见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亲密感情。可见,这种游戏化的儿歌创编活动,不仅更加深入了幼儿对儿歌的学习,开阔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儿歌学习的枯燥乏味,幼儿学得轻松自在。

又如,《小兔子开铺子》这首儿歌内容简单,念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深受幼儿喜欢,其难点在于正确运用儿歌中的量词。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幼儿正确运用量词,我采用了“前后游戏中间儿歌”的教学策略,前面的游戏“广告”是铺垫,让幼儿正确运用量词,最后的游戏“进货”是深化,让幼儿运用更多的量词。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幼儿学得轻松快乐,其中幼儿兴趣最高的是后面的“进货”游戏,幼儿以开火车的形式轮流帮助小兔“进货”,这里要求每个小朋友进的货不同,也就要求幼儿运用不同的量词进行描述,给幼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可正是因为游戏有趣,幼儿没有感到困难,而是玩得很起劲,思维非常活跃,许多幼儿都能正确运用平时比较少用的量词,如:一把雨伞、两棵青菜、三副眼镜等,当有些小朋友说错量词时,大家一起帮忙纠正,充分体现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上的儿歌教学活动就是采用了游戏化的形式,有的游戏可以为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做很好的铺垫,有的游戏能使儿歌学习变得更加深入,更重要的是游戏化的儿歌教学改变了以往儿歌学习的枯燥乏味,大大地增强了儿歌教学的趣味性,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情境化的加减运算让抽象的逻辑思维变得具体形象

大班的加减运算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以及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会运算。对于幼儿来说理解这种抽象的思维是很困难的。同样,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可以让抽象的加减运算变得具体形象。例如:在“学习3的加减运算”中,我试图运用3的组成分解知识来帮助幼儿学习3的加减运算,一开始采用“碰球”的游戏,复习3的组成分解,接着出示分解式

从这个分解式中得出4道加减算式:1+2=3,2+1=3,3-1=2,3-2=1。幼儿看似都会,可当我出示分解式

让幼儿看着这个分解式在纸上列出3的加减算式,却发现有半数幼儿不太明白,于是,我马上随机应变,采用“卖水果”的游戏形式——幼儿轮流上来卖水果,其他人要求买两次水果,而且两次买的水果合起来必须是3,每位幼儿买完水果后,全班幼儿一起进行列式计算——这种效果非常好,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同时非常直观地帮助幼儿计算结果。当买完水果后又增加“送水果给好朋友”的情节,进行3的减法列式计算,同样也非常直观地帮助幼儿学习3的减法运算,

又如:在“4的加减运算”活动中,我吸取了前面3的加减的教学经验后,仍旧采取情境式的游戏教学。首先,我通过情境中的场景来让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引导幼儿根据图中物体数量的合成,领悟计算方法,然后,以兔妈妈邀请大家到郊外游玩这一情境进入游戏,通过帮助小兔拔萝卜、摘西瓜的游戏来完成练习。在游戏中让幼儿理解了加法的含义,使幼儿从始至终在一个有趣的、生动活泼的情境游戏中积极主动地体验掌握知识。

三、形式多样的探索性操作

在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和反思的:

活动一:6的组成分解。我让幼儿把6个花片分到两个圈圈里,看看有几种分法,边分边记录分法,由于前面已经用过了这种操作方法,发现幼儿在操作记录中似乎已经不需要思考很容易操作,看来幼儿对组成分解的规律已经有所掌握,因此,进入6的组成分解操作上,可以稍微加深难度,给幼儿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有更多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二:7的组成分解。为了避免给幼儿造成定式操作和定式思维,这次改变了过去的分法,而是直接把7个花片散摆在一个圆圈内后,用毛根直接在圆圈内分割,将7个花片分成两个部分,这样的操作方法一目了然,更直观,更清楚。在记录时则引导幼儿运用前面学过的互换关系,只要分一次就能得出两个分合式,这样既节省了操作时间,又能将前面的知识得到应用。

活动三:8的组成分解。由于前面的分合都是单纯数量上的分合,为了加深难度,给幼儿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又再次改变了操作探索的形式与方法,而是让幼儿根据几何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寻找不同的分合方法,幼儿不再是单纯数量上的分与合,而是先要找出几何图形的不同特征,先进行分类,后进行分合。

三次的教学与反思,我明白了组成分解的学习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每个数有几种组成分解方法,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但是如果每个数的组成分解都采用同样的操作形式,容易给幼儿造成贯式思维,造成学习的乏味单调,因此,老师多动脑筋勤思考,组成分解的游戏和操作就会变得多种多样,让幼儿感受到每次的活动都是新奇有趣的。

上述可见,游戏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真正让幼儿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拥有童心、童趣,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巧妙地将教育目的和内容能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有效地使游戏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从而真正做到教师巧妙设计游戏,幼儿自主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兜风量词儿歌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去兜风
睡觉儿歌
倔强的马
美精神病患者开救护车“兜风”48公里后被逮捕
量词歌
可爱威武的小三角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