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二三事

2018-06-21 09:18王树人
老年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华罗庚下联读后感

王树人

华罗庚(1910~1985)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于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庭生活拮据而辍学。1931年,自学成才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大数学家熊庆来的邀请,登上了清华大学的数学讲台。华罗庚28岁成为大学教授。建国后,华罗庚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勤于思考 华罗庚在初中读书时,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他和同学们在假期里读胡适的《尝试集》,并要写出读后感。《尝试集》卷首是一首七言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罗庚读了这首诗后,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首诗在逻辑上犯了错误,于是就在所写的读后感中分析说:诗中的第一个“尝试”是说一试就成功的事情世界上是没有的;诗中的第二个“尝试”是说自古以来的成功都是从一次一次的尝试得来的。两者的意义迥然不同,决不能把第一个转化为第二个,更不能用后一个尝试否定前一个尝试。当时,胡适是很有名气的文人,而华罗庚不过是个14岁的初中生,竟敢批评起胡适这位名家来,岂不是太“狂妄”、太“放肆”?崇拜名家的语文老师看了华罗庚写的读后感后,十分恼火,认为华罗庚这个初中生竟敢在胡适这样的名家头上“动土”,于是就在华罗庚的读后感上批了“懒人懒话”四个字。其实,这个批语太不符合实际了,太不公平了,华罗庚要是不勤于思考,深入分析,他能发现胡适逻辑上的错误吗?实在应该批上“勤人勤话”才对,因为如果华罗庚不勤于思考,是发现不了胡适逻辑上的错误的。华罗庚正是有了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才能做到不迷信权威,不然,到1930年,仅靠自學数学的他是不可能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纠正一个大学教授错误的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了。

学习方法得当 华罗庚在自学数学的过程中,从不“死记硬算”,仅就看书而言,他的看书方法就“别出心裁”。在看书时,他不是把每一本书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而是首先竭尽全力把书的内容彻底弄通,然后再去看第二本书;在学第二本书时,他就不像学第一本书那样精细了,即凡是在第一本书中已经学到的知识,并且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的地方,他就一眼带过,只是出现了第一本书中没有包含的内容,他才精心细读。后来,华罗庚在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是这样说的:“念书不一定要每次都从头念到尾,像老太婆念经一样;而要念第二遍的时候,比第一遍知道得多,应该在重要的地方花上更多的力量,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华罗庚在长期的自学过程中,培养出了一种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同在校学生的师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他所发明的被外国学者称之为“华氏直接法”,就是他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产物。

华罗庚不但是著名数学家,而且对对联也颇有研究,常写出令人称道的对联。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考察团出访,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中闲暇无事,大家便谈古论今,纵论科学史上的是非得失。大家越谈越有味,这时数学家华罗庚即兴出了“三强韩赵魏”的上联,求对下联。这里的“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强国,却又语意双关隐喻钱三强的名字,这就要求下联要以数字体现古代历史文化,又要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大家一时难以应对。 过了一会,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勾、股、弦则分别表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勾和股)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弦)长度的平方,而《九章算术》中详细阐述了这种规律。“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下联对得如此之妙,使在场的人都齐声喝彩。

1965年,华罗庚率领的推广统筹法小分队在石家庄市工作。一天,华罗庚找他的队员陈德泉、计雷,他俩正下围棋入了迷,听到喊声,赶忙把被子拉过来盖上,可是动作慢了点,露出了马脚。华罗庚笑着说:“正好工厂提了个问题,咱们来研究一下!”他把围棋盘上的棋格作为时间和劳力的座标,一个棋子代表一个任务,并且在上面注明,先在棋盘上摆出初步计划来,然后,一边讨论,一边修改。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了。后来,用围棋讨论问题的办法不但在他们中间固定下来,而且迅速地在工人和干部中间流传开来。华罗庚听后很高兴,给大家送了一副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此联改自古语:“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安徽督军倪嗣冲有一个女儿名叫倪妙。倪妙读过书,也懂得古诗与对联。她要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夫婿,经过许多人的介绍,都不合心意。于是她出了个“妙人儿,倪家少女”的上联,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下联,不论家世,均可作配偶。”这下子引得不知多少痴情人煞费苦心想对出下联,但却一直没人能对出。因为其是一种“拆字联”,即联首的“妙”字要拆成联尾的“少女”二字,而中间的“人儿(兒)”则要合成为“倪”字,要对的下联也必须符合这些条件,所以多少年来也无人对出。1981年4月,华罗庚来合肥讲学,住在稻香楼宾馆。有一天,他在宾馆客厅踱步时,看见女服务员小倪,就想起了这副“绝对”,就在这时,恰好派来照料他的张医生在身旁,华罗庚灵感一来,便对出“搞长弓,张府高才”的下联。60年前的“绝对”,就这样被华老轻松地对出了。

猜你喜欢
华罗庚下联读后感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名人趣题——华罗庚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华罗庚谈学习数学
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