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创新创业发展研究

2018-06-23 09:17魏九峰
中国市场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旅游业新时代

魏九峰

[摘 要]回顾过去,旅游创新创业发展表现出多种取向及模式,但也存在着双创“生态环境”发展不均衡、双创人才互联网思维不足等问题。展望未来,进入新时代,旅游业要不断强化产业自信、行业自信、事业自信,进一步把创新创业发展为推动旅游业向深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进一步培育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培育双创人才,牢固市场观念,从而为优质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旅游业;创新创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7.054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赋予了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新使命。旅游业应立足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让创业创新成为推动中国旅游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从而推动旅游业“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转变。

1 旅游创新创业发展情况

近些年旅游业围绕“推进全域旅游、引导大众休闲、体制机制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绿色发展、旅游扶贫富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投融资、产业创新与文化创意、旅游﹢与跨界合作、休闲品质与特色品牌、市场治理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国内旅游创新创业的取向及模式

在旅游创新创业热潮中,吸引了大量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他们基于拥有的资源及各自的背景经验,分别在旅游平台以及不同的细分领域寻找切入点,其中智慧取向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一是基于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创业创新。涵盖了旅游产业链条从供应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过程的各个环节,趋于细分化、专业化。二是基于平台战略的创业创新。依托技术手段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产品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渠道运营商收益,丰富消费者体验,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是基于跨界融合的创业创新。以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中心,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吸纳其他产业的生产或服务类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旅游+农业、医疗、地产等。

1.2 旅游企业创新创业驱动力正在发生变化

前些年推动旅游创新创业的驱动力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驱动和资本热潮驱动,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正在向消费者需求升级驱动转变。换言之,消费升级的驱动作用正在逐渐增强,将是双创领域的驱动力焦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旅游双创领域发展的转型特征。

1.3 旅游企业创业创新信心正在逐渐提升

旅游企业创业创新的影响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包括政策、资本、人才、并购、成功率、前景等。《中国旅游创业创新信心指数》报告给出我国旅游创业创新指数计算公式:信心指数=资本×10+人才×10+政策×10+并购×10+成功率×20+前景×40。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8年我国旅游整体双创信心指数为76.06。与2017年我国旅游双创信心指数74.9相比,上升了1.16个点,表明专家对2018年旅游双创领域的信心有小幅提升,预期更为乐观。

2 旅游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旅游创新创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资本的寒冬”“旅游创业的高失败率”等。有的创业公司还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盈利模式,就追求风口效应,出现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很快被淘汰出局。究其原因归结于以下几点。

2.1 旅游双创“生态环境”发展不均衡

创新创业环境是激发创新创业升级发展的核心因素和关键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把中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这四大部分,又从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创业水平等若干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创新创业环境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但是东部地区相比于东北、中部、西部的创新创业环境具有明显优势,说明中国这些区域在创新创业环境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发展环境还需提升。政府主管部门要统筹各种支持政策进一步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

2.2 旅游双创人才互联网思维不足

旅游经济正在和互联网加速融合发展,在这一趋势背后,原先的行业分工、商业逻辑甚至岗位设置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旅游双创人才需要注意和做思维转变。要基于互联网特征来思考问题,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理念来创新创业。一是需要跨越互联网技术门槛,没有技术背景的创业者难以打造旅游互联网企业;二是需要灵活多变的产品推广方式,在PC时代的很多免费推广方法在移动互联网上都会失效,必须要考虑产品如何推广;三是需要改变盈利模式,要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给客户、用户制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你能够比借助传统手段获取更多的收益。

2.3 旅游双创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旅游创業创新要明确,大众旅游的新时代,人人都是旅游者意味着不同的旅游者有不同的消费需求,这对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来说既是巨大的商机也是严峻的挑战,各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喜闻乐购的旅游商品。要实质性地树立市场观念,研究旅游需求消费升级,新型的旅游方式,比如游轮、房车、背包旅行、探险旅行等。要满足全球旅游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旅游创新创业提升策略

3.1 提升旅游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其要点就是要跳出单独的部门、行业、空间、基地,或者一项项单独的方案措施,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关心创业创新热情的氛围。政府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环境”。提高到“生态环境”的层次来部署“双创”,其中的核心便是制度和政策的供给,能够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制定并完善包容审慎监管的相关制度,着力建设一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型格局,推动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互联网思维建设,努力取得更多高水平的“双创”成果,以新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新人才陆续涌现,从而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2 加强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实现政府与高校,高校与企业紧密联合、深度协作,按照国家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把发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选拔创新创业人才和使用创新创业人才放在重要位置,调动社会大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系统性的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和科研体制方面的改革,营造鼓励创业、尊重创新的积极氛围,大力激活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环境,改进人才评价、人才流动等相关配套措施,使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智慧和创业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提升创新创业市场观念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旅游领域,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标,为了让旅游者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旅游创新创业必须强化市场导向观念,在满足需求、创造需求、管理需求上下功夫,必须以发展优质旅游来持续增加旅游的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从而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白长虹,温婧.新常态下国内旅游创业的智慧取向及多种模式[J].旅游学刊,2015(2).

[2]夏维力,丁珮琪.中国省域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对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测评[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4).

[3]李克强.进一步培育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 促进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新人才不断涌现[N].人民日报,2017-09-16.

[4]沈仲亮,王洋,李志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N].中国旅游报,2018-01-09.

[5]李克强:进一步培育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J].中国产经,2017(1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旅游业新时代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