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2018-06-24 08:40王爱华刘玉彭爱东张萍洪斌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衔接问题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王爱华 刘玉 彭爱东 张萍 洪斌

【摘 要】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高职高专学生在中学阶段普遍基础较差,进入大学后,学习高等数学较为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所存在的衔接是主要原因之下。本文重点分析了导致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高专;初等数学;高等数学;衔接问题

长期以来,课程改革一直是一个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问题,怎样实施课程改革,才能让教育更能顺应时代特征和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个世纪90年代未,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是否也需要改革?应该怎样改?应该怎样让基础教育适应高等教育?这些问题是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工作者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数学教育是一个大范畴概念,从结构来看,它包含了初等数学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教学中这两方面又不是独立的,需要紧密配合、有机衔接。而现实教学发现,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教学之间却往往出现脱节现象,这种脱节无形中增加了高等数学教学难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分析

虽然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但因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较大差异,许多学生开始接触高等数学时普遍感到太抽象、太深奥,内容框架和思想方式均发生了较大转变。尤其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欠佳,数学基本功不强,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感到难度较大,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学习上难以平稳过渡,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脱节

教育部对基础教育所进行的改革,首先将素质教育定为教育目标,但很多学校却没有将这一目标落地落实,依然将升学率作为参考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初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比较严谨,学生没有太多的自由空间,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而高职高专教育方式截然不同,教师大多以讲授为主,教学进度快,不太关注学生接受效果,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课后理解消化,否则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这种教育教学目标的差异给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带来直接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脱节

通过改革,以前在高中教材出现的部分内容被删除或作为选学,选学内容很多教师都视为不学,通过初、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看,出现了重复、脱节现象,导致衔接不够紧密。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有些大学内容放到中学讲,使得中學教材内容增加,有的知识(如函数、映射)在大学又重复讲,大学所需的一些知识(如反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在中学又不作考试要求,很多教师干脆不讲,但在导数及其应用中又占了一定篇幅,如果教师不补,学生学习起较为困难。又比如:排列组合和概率,这两部分内容在21世纪初期都作为文理科高考必考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对这些知识讲解和学习,而现在在高中文科不作为学习内容,但是在《概率论与统计初步》中又要用到这部分知识,对于文理兼收的专业,如何处理教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要求加强初等数学教学与高等数学教学的衔接。

(三)学生认知能力的脱节

中学阶段,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要求比较严格,可以将大量精力用在教学上,保障了课堂教学效果。而高职高专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强了,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多了,管理方面相对宽松,需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中学时的“三点一线”紧张的简单学习生活在大学里变成了“多点多线”复式学习生活。若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会产生茫然心理,造成学习无心思,缺少学习动力,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从教学方法上看,初等数学教学以灌输为主,一页内容要花几个学时讲授,而高等数学内容多,理论性、抽象性强,讲授速度快,跨度和难度都增加,教师往往是提纲讲授,一个学时要讲几页内容,课堂、课后与学生互动较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多,这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自觉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不能顺利过渡。

(四)教育教学格局的脱节

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初等数学只有在高中阶段文理科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存在差异,相对高等数学要单一些。而高等数学教学属于多维的,学生考入大学后选择不同的专业,专业不同,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和重视程度各异。有的高等数学课可能成为专业课,也可能成为非专业课。高中阶段,学校将班级分成了重点与非重点,其教育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别,但是数学作为学校“三大主科”之一是相同的。这样复杂的教育教学格局,势必对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育教学管理衔接带来障碍。

(五)教学方法的脱节

初等数学是常量数学,一般是在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下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重点放在解题训练上。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数学原理的进行推导,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当、甚至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适应高等数学教学。

二、初等数学教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探讨

(一)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应切实改变初等教育过于追求“升学率”的现实问题,破除高考成绩定终生的思想观念,勇于探索素质化教育,真正将素质教育的综合考评成绩作为升学的标准。缩小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差异,使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有一个良好的衔接。

(二)灵活处理教材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偏低,进入大学后即开始学习抽象性强、内容较多、覆盖较宽的高等数学,从思维方式来说他们就难以适应,如果按照本科生或工科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势必不现实,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弱化对理论的推导和讲解,降低教学要求,对部分内容可了解为主,同时要及时补授高等数学的预备知识。

(三)适当处理技能训练的难度

教师应重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但并不意味着多讲苦练,也不意味着为技巧化的训练而在一些细节上过分下功夫,要把握训练的质量,控制也难度和复杂度。

(四)完善学生学习行为管理方式

中学生学习行为管理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抛弃保姆式教育。相反,高校应加大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力度,逐步形成“入学易,毕业难”的局面,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无法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学习方式上存在着差异,绝大部分大学生应破除阻碍,自觉地选择符合实际、适应自我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与初等教育素质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五)规范编写教材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材编写组既要熟悉初等数学,也要熟悉高等数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分配,适当降低维度,编写出适应于衔接需要的教材,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学习的过渡。

三、结束语

本文重点以高职高专为例,对比分析初等数学和高等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解决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以提高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课题来源: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课题:基于高职高专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编号:RWB1715。

参考文献:

[1]吴佩玲.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中衔接问题的探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45-47.

猜你喜欢
衔接问题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