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研究现状述评:二语教学视角

2018-06-25 10:07贾蕃樊红蕾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贾蕃 樊红蕾

摘要:需求分析的研究已扩展到二语教学各领域。本文首先回顾了需求分析模型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梳理了国内外二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国外对于需求分析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职业、公共和学术三个领域。国内需求分析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应用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但总体看来针对英语的需求分析研究较多,汉语实证研究少。本文认为,应当将需求分析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汉语二语教材编写中,进一步扩大汉语的影响力。

关键词:需求分析 二语教学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06-02

需求分析,指的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办法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商务、教育等各领域。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早应用于特殊用途英语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外语教育的各个领域。需求分析的研究自产生之初便与其他通用语言教学有很大不同,是值得研究的领域。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所有第二语言的教与学都应当基于需求分析展开设计。目前,通用语的教学较少考虑学习需求(张黎,2016)。而专门用途用语的需求分析因其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日益凸显。Hutchinson & Waters (1987:53)指出,辨识专门用途用语的需求,“理论上毫无意义,实践上非常重要”。

一、需求分析模型

20世纪70年代,学者发现,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比专门用途用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更为重要。换言之,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决定了学习的语言内容。学者开始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提出了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需求分析分为以下四种模型:

第一,目标情景分析(Munby,1978),强调关注专门用途用语的使用情景和功能。情景指的是專门用途用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与进行交际时涉及的各种情景和相应的微观交际功能以及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求。(张黎,2016:124)Munby(1987)提出了“交际需求处理器”,旨在构建个体学习者的需求框架,可以发现目标需求的详细步骤。

第二,目前情景分析(Allwright,1982),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与目标语环境中多需要的欠缺的识别,包含了过程导向性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是对Munby(1987)提出的目标情景分析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包含三个步骤:首先,用目标情景分析的结果与学习者现有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欠缺;其次,将学习欠缺的目标需求转化成活动需求的形式;最后,构建对应的测量标准,对活动需求在教学中进行界定和分级。(West,1994:10;陈冰冰,2009)

第三,学习中心(Hutchinson & Waters,1987),由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构成,分别关注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目标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又细分为需要(necessities),不足(lacks),要求(wants)三部分。张黎(2016)认为,需要与Munby (1978)的目标情景属于同一范畴,不足和要求是对之前需求分析模型的进一步发展,从学习者角度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学习者与目标情景要求相比不足的技能和他们自己想学习的技能。学习需求指的是学习者为了学会目标语而需要做的一切任务。

第四,生态路径(Dudley-Evans& St. John,1998:125),对课程生态情景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得出目标情景和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从八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模型。Dudley-Evans& St. John(1988:173)指出,教材应当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可以看出,需求分析的发展日渐成熟,目标情景分析数据内容和分析过程较为繁琐,目前情景分析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文化的作用”(陈冰冰,2009),学习中心模型没有考虑到与学习者相关的其他环境与因素,而生态路径相对完善和客观。

二、国外研究述评

国外对需求分析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较为丰硕,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参照Long(2005)的框架,相关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领域:

第一,职业领域。Vandemeeren(2005)对芬兰112个公司使用德语的需求和34个德国企业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超过50%的员工需要提高德语的语言使用能力,未能有效地使用德语进行商务领域的交流与沟通。而德国公司却认为芬兰公司员工掌握德语是商务沟通中最重要的语言技能。

第二,公共领域。Brecht& Rivers(2005)对社会关系层面的语言进行了需求分析,研究对象包括马里兰州的政府职员,考察了除英语之外的外语语种的需求和使用现状,发现西班牙语的使用需求最高,并且政府职员的外语人才较少达到需求,语言能力也继续提高。

第三,学术领域。Hyland(2003)根据需求分析,设计了六个维度的调查问卷,考察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写作需求。Chaudron et al.(2005)进行了基于任务的大学韩语学习的需求分析和课程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混合研究法,被试包括84名韩语学习者,收集了韩语学习的主要动因、收录了真实韩语任务样本,建立了基于任务的汉语教学模块。

三、国内研究述评

依照国外的研究模式,国内众多学者也对需求分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针对英语的需求分析较多,汉语的需求分析研究相对较少。英语的需求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通用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在我国外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此类研究数量最多。祝珣、马文静(2014)、符雪青(2014)、祝珣(2015)、郑大湖(2016)先后探讨了如何基于需求分析构建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邓跃平、陈嫔荣(2012)基于社会需求分析,提出分专业、分层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

第二,学术英语。蔡基刚(2012)对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需求分析,从学术英语的课程目的、教学材料、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三,特殊用途英语。蔡基刚(2012)基于需求分析,探讨了我国大学ESP课程教学模式,指出应当由语言强化、学术技能和专门用途三部分课程组成。蔡基刚、陈宁阳(2013)对上海市高校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发现目前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学生的能力却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余樟亚(2012)则跳出学生和教师范畴,立足于行业需求,分析了目标情景需求的客观性,提出了加强行业英语的需求研究,改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建议。

与英语类似,汉语的需求分析也主要集中于通用汉语,商务汉语的研究非常有限。倪传斌(2007)采用调查问卷,考察了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该研究从入学(学习形式、学制、编班方式、入住方式)、课堂学习(教育心理学需求、教学活动、分组方式、教辅工具、课后作业)、测评(评价作业、教师的订正方式、同学的订正方式、测试方式)三个维度展开调查,并把教师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该研究针对全体留学生,未区分不同专业和方向,因此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吴思娜、刘芳芳(2009)指出,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学习需求存在差異,该研究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学习需求分析,发现不同认识风格的汉语学习者在讲练比例、提问策略、纠错方法、学习材料、教学活动、学习方式上均存在差异,建议教师应当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此类研究考察内容全面,但研究方法只局限于问卷调查,因此得出的结论缺乏深度。张黎(2006)认为商务汉语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进行需求分析,并且从商务汉语需求的目标情景和学习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为后续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在笔者的搜索范围内,目前仅有两篇论文研究了对外汉语教材的需求分析。冯莉萍(2014)对泰国中学的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进行了汉语学习的需求调查,探讨了如何进行教材编写的需求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供了教材编写设计的改进建议,认为教材应当为学生提供学习依据和成长引导,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南和参考。该研究的数据来源多样,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深度访谈。孙静(2010)基于需求分析模型,以在职外籍人员和商务汉语方向的学习者为被试,分析了商务汉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汉语交际项目及学习目标,总结了被试的需求特征和需求项目。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将三套商务汉语综合教材的主题内容和选择与需求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商务汉语教材的修改建议。

四、研究启示

可以看出,国内外需求分析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应用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但国内对于国际汉语教材,尤其是商务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

我们认为,应当关注需求分析的研究结果并应用于教材编写中。教师、学生、教材对商务汉语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教材编者应当关注教师和学生对于商务汉语教材的需求,通过对相关需求分析研究成果的解读,设计适合、较为完善的商务汉语教材,关注商务词汇对教材的影响,有助于教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施商务汉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现有研究较少在不同阶段对留学生商务汉语学习进行需求分析。今后研究可在留学生学习商务汉语课程之前对其目标情景需求分析,反馈的结果可以实践于商务汉语课程大纲与课程设置;商务汉语课程学习中对留学生进行目前情景分析,可以为商务汉语教学提供及时反馈,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留学生毕业后可以收集其工作的需求分析,评估商务汉语教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55-60.

[2]崔妙莹.基于商务汉语改革的商务汉语需求调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基地,2011.

[3]陈芳,郭鹏.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的内涵和框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4):163-166.

[4]孙静.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商务汉语教材主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5]徐佩.在华日韩人士商务汉语学习需求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