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托传统节日寻找民族文化之根

2018-06-25 10:00赵爱玲
成才之路 2018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节日德育工作

赵爱玲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组织多维诵读,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体悟传统节日文化的浓郁情愫;设置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因子;搭建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倾吐表达中把握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族文化;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17-01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作为母语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感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组织多维诵读,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体悟传统节日文化的浓郁情愫

语文教师应该借助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在深刻领会文本意蕴的同时,感知传统节日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情感的民族,人们会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诉求与传统节日进行有机整合,将情感寄托在节日之中。民族大义之情、温馨的亲情、真挚的友情,这些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都有直接体现,教师需要在引领学生洞察文本范例的同时,为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开辟通道。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王维在重阳节的时候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将诗人的这种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紧扣体现诗人内心情感的语句,依循真挚的文字感受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继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另外,教师还可以紧扣诗歌中的“插茱萸”“登高远望”等习俗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传统节日——重阳节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丰富学生传统节日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取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在关注语言训练的同时,需要借助文本内容,借助传统节日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渗透。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诗文所承载的丰富情感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设置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因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决定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开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在《春联》一文中,作者不仅介绍了春联的作用、创作方法和声律美的特点,而且介绍了大量经典的春联案例,这对于学生接触春联、感知春联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围绕春联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收集春联”,学生通过网络和住家的门联等不同途径广泛收集春联;“诵读春联”,教师组织学生诵读收集的春联,让学生感知春联节奏明朗、语言精练的特点;“写春联”,教师紧扣春联的特点,组织学生尝试遣词造句,通过实践创作来感受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特点。

春联是春节重要的传统习俗,教师借助教学课文《春联》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活动,能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的同时,将蕴含的民族文化融入自身的內在修养之中,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搭建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倾吐表达中把握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教师教学时拘泥于文本的感悟层面,则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将难以得到长足发展,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提升。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可以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运用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学生的语用实践提供良好的契机。例如,《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是作者根据苏轼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而成的,作者将苏轼蕴含在词作中的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引领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语用实践创设这样的情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如果你无法与自己的家人一起欢度中秋佳节,你会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有了文本情感的浸润,加之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的思绪活跃起来,纷纷有感而发,所表达的语言中更是满怀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向往。

在这一案例中,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与体验,在学生情感亢奋之际,为学生搭建了情感表达的通道,促进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体悟与思考。

四、结束语

总之,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能对学生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的人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丽.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学刊,2009(16).

[2]温小军.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6(01).

[3]王丽华,庞粟.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建设,2016(12).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传统节日德育工作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