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2018-06-26 09:01徐海建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意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徐海建

摘 要:美术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落实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美术教学一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保障美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意;教学策略;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73-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而美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美术。社会的发展大气磅礴、势不可挡,这种形式之下整个社会越来越需要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美术课堂这个平台,教会学生确立自身的美,教会学生会学习、会生活、懂继承、能创新,从而幸福地走向未来的世界,这也是我们肩负的教学重任。

一、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创意是什么?就是独特的思维,是丰富的想法,是开阔的视野。创意绘画是什么?是把这种独特的思维、丰富的想法、开阔的视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是让这种头脑中的思维、想法、视野落地,直观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能够感受到思维的独特、想法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所以说,在初中美術教学中,教师不能“满堂灌”,不能“一言堂”,要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让出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在创作中展示学生的美术才华,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在《泥土的味道》一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时,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各种泥制的实物图片。比如,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秦陵的“陶马”、唐三彩等等,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介绍我国泥制器物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价值等。第二课时,主要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完成自己的创意作品。首先通过给学生展示陶器、民间泥玩具、紫砂壶等,介绍陶器的创意特点,然后利用动画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演示基本的制作方法。接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简单的泥塑工具亲自制作。

这节课的特点和创意就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或者创意实践绝不是简单的随手而为,教师应该重点指导,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泥制器物的制作工艺,在传统的基本工艺的规范下去创意、去完成作品。

二、尊重个性,自由创意

初中阶段,是人生个性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教师能够尊重他们刚刚萌芽的个性,并且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恰当引导,就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美术本身就具有人文性,美术教育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美术中的创意美术更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一种具体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不限制他们的思维,不限制他们绘画的表现形式,不进行过多的所谓的绘画专业指导,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表达。

在设计与应用的《色彩的变化》一节的教学中,上课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缤纷绚丽的色彩。比如,瓜果蔬菜的色彩、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色彩、服装装饰的色彩等,用这种形式冲击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在感受色彩的同时,学生们交流探讨关于色彩的相关知识,并能够针对教师展示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心理体验。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创作时间。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主题,比如,关于建筑环境中的色彩,要求学生根据这个主题明确色彩的基本要素、把握配色的基本技巧,然后充分表达出自己对色彩、色调的综合认识和色彩的精神属性。

教师要避免给学生灌输大量色彩的物理属性,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色彩基础知识、基本常识和学生能够看到、能够感受的艺术作品和自然场景相结合,然后再通过美术审美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消化,只有理解和消化了色彩的精神属性,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意表现。

三、热爱生活,灵感迸发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才是艺术的舞台。什么是美?“富有生机就是美”。什么最富有生机?生活最富有生机。所以我们的美术课堂,不可能就是那间四面合围的教室,不可能就是在那间教室里教师创造的美丽情境,而是广阔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不仅要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带出教室,还要把学生的身体带出教室,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生活中观察、感受、思维、创作。

在《用心灵接触自然》一节的教学中,这节课内容仍然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欣赏、探究阶段,引导学生欣赏、了解风景画的特点,学习树的画法,探究以树为主的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方法等。第二课时,主要是实践、学习、交流阶段,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尝试写生,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上课之前,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们观察学校有树的地方,以此选择上课的地点。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比如,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树,是局部还是整体,再如,不仅要“看”还要去“摸”、去“闻”、去用心感受,最后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创作。

文学家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时,他脱了鞋,光着脚在地上跑来跑去,甚至干脆就匍匐于大地之上,用心去感受大地,可以看出郭老是多么的热爱生活。这节课的重点是自然风景画,那么如果我们不把学生带进自然,去用心感受大自然,学生们怎么可能有灵感、有创意、去创作?

四、传承文化,不断创新

有人说“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传统教育的历史穿越”。没错,我们必须传承,美术教学中,没有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和浸润,学生只能倒退到人类对于美的认识的一个原始混沌时期,但是如果我们固守着传统、不做任何的改变与创新,那么学生也只能停留在“照葫芦画瓢”的幼稚时期,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所以说,传承是基础,创新是提升,教学中,只有把这两种学习态度结合起来,课堂才有创意,教学才有创意。

在《仕女、簪花》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唐代画家的《簪花仕女图》,然后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幅名画,在观察中你能够发现哪些非常别致的装饰?”学生们交流讨论,然后总结得出:这幅名画的纹饰图案非常的丰富并富于变化,代表着古代人们渴望幸福美满的愿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们接着探究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创意作业:观察《簪花仕女图》,找出你自己喜欢的一种饰物,然后自己进行设计、构思、制作,制作的饰物既要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创意,并能够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节《簪花仕女图》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切入点,教师通过这个引子、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唐代的服装、妆容、饰物等的文化特色。

“没有审美教学就没有任何教育”,可见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并且要尊重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多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知道继承,还要懂得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继承并创新才能有发展。

总之,作为初中一线的美术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不断探寻美术教学新策略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冯雯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2011,(8).

[2]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 2011,(6).

[3]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

猜你喜欢
创意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