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随想曲(下)

2018-06-26 18:01孙越
看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莫斯科苏联英雄

孙越

苏联人在财富认知方面有两面性,一方面喜爱赌博,爱买彩票,梦想一夜暴富;另一方面。又崇尚“不劳动者不得食”的信条,整个社会鄙视和厌恶一夜暴富。苏联人坚信,勤恳劳动光荣,挣工资不为发财,所以电影和美术作品里的百万富翁,绝没苏联人,都是大腹便便的西方油腻佬,令人鄙夷。但苏联人却承认特殊贡献者可以享受国家特殊福利,比如苏联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不仅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还住洋房,开奔驰,大家觉得理所当然,无话可说。但普通老百姓,你就是倒卖一辆最便宜的拉达小轿车,也会遭左邻右舍白眼。

苏联解体后,情形急转直下,俄罗斯改革先驱提出了俄罗斯强盗资本主义的市场转型概念,国家进入官僚对国家财富的公开掠夺期,官场权钱交易疯狂,官员借私有化之名中饱私囊更成为家常便饭。这还不算,横财之举,人皆羡之,让人感到价值观的天翻地覆。

传说中的苏联低犯罪率,确属事宴。就拿我所居住的那幢大楼来说,建造于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的1970年代,房东说那时这座大楼里三分之一人家的备用钥匙,都放在家门口的脚垫下面,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居民家中却很少发生被盗事件。这不是因为苏联警察和克格勃多么强大,而是蘇联价值观使然——偷鸡摸狗,天理难容。1990年代之后,俄罗斯治安状况骤然恶化,抢劫偷盗和暴力事件迅速蔓延。家家户户开始装防盗门、防盗窗,甚至有人买来瓦斯枪防身。俄罗斯现在也是国际恐怖袭击的目标,居民内心对治安的担心有增无减。

苏联时代,即使在温饱已经不成问题的20世纪60-80年代,民生总体上也解决得不好。与我年龄相仿的那代人说,60年代苏联表面上国力发达,在国际上做足了超级帝国的“秀”,但实质上这些都是表象。我有一次去莫斯科作家村拜访著名剧作家罗辛,他告诉我,60-80年代,苏联城市与乡村的生活过得紧巴巴,首都莫斯科和主要城市满大街都是那时建造的简易楼,俗称“赫鲁晓夫式楼房”,房间狭窄而拥挤,设施简陋而粗糙,农村的生活更甭提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总体上不能说一贫如洗,却也是穷得叮当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城市化速度加剧。农村旧有体系迅速崩解,靠近城市的乡村被寡头经济摧毁,农民流失,耕田荒芜或被商业化利用,偏远地区的农村就只能持续荒芜。我去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村小住,看过太多千村凋敝、万户萧瑟的景象。

苏联人有同情心。你在街头问路,过路的非给你讲明白了为止,你要是有半点犹豫,他恨不得再送你走好几条街。我有朋友1980年代到莫斯科观光,想去看看红场。用英文随便问了路边一个姑娘,那姑娘不仅带他坐公共汽车到红场,还免费担任导游,讲解了半天苏联故事。莫斯科朋友还告诉我,那时莫斯科有个惯例。儿童放学回家路上,口渴的话可以随便敲陌生人的家门讨水喝。在今天的俄罗斯,无论你问路还是叩响别人家的房门,遇到的大多是疑惑的目光,听到的也是警觉的询问。

苏联有强烈的先军思想,那时军人不仅待遇好,而且地位高,不服兵役者,遭人鄙视。据说,没有服过兵役的小伙子,不论长得多帅,终将成为剩男。高级军官的地位在苏联时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他们才在国家转型期遭遇心理倾覆之灾。2003年秋季,我与前苏联总参谋部索罗马金少将前往莫斯科郊外考察坦克团,我们在街头叫了一辆出租车开到军营门口,年轻司机张口要钱,将军招“苏联英雄证”递给他看,因为根据苏联法律,苏联英雄乘坐出租车可减免车费。谁知年轻司机鄙夷地将“苏联英雄证”摔在将军脸上,断喝一声:“给钱!”

这种年轻司机侮辱老将军的事,在苏联时代不会发生,因为当时全社会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幼儿园就教育孩子尊重老人,更何况老将军还是卫国战争的功臣,曾荣膺苏联英雄称号呢。但如今一切都已成为传说。

猜你喜欢
莫斯科苏联英雄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大雪袭击莫斯科
武装保护苏联
英雄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车“游”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雾在做迷藏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