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谈话与心理坚韧性的相关性研究

2018-06-27 10:13周孝伟林毛刘军勇谢荣利
报刊荟萃(上) 2018年6期

周孝伟 林毛 刘军勇 谢荣利

摘 要:本研究选取武汉体育学院摔跤专业的119名在校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摔跤运动员自我谈话与心理坚韧性的关系。研究了两个变量在性别、运动等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运动等级的摔跤运动员自我谈话和心理坚韧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谈话与心理坚韧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为负相关。

关键词:自我谈话;心理坚韧性;摔跤运动员

自我谈话指个体与自己进行对话,有时这些谈话是无声的,有时是有声的。人的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思维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因此,自我谈话可以影响人的行为。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谈话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消极的自我谈话会导致消极的情绪状态,并使行为向消极的方向转化。心理坚韧性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在任何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心理坚韧性也是运动员比赛中必备的心理特征,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有重要的意义。摔跤运动员相比其他运动专项而言,训练强度更大,它给运动员带来的伤害也就更大,无论是心理上的压力还是生理上的疼痛都比其他专项更大。有些摔跤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动作很标准,但一到实际比赛中动作就开始变形,对手的进攻也无力招架。所以在摔跤比赛中,比的不仅仅是双方的技战术,更多的则是心理状态的较量。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摔跤运动员为被试,探讨摔跤运动员自我谈话与心理坚韧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摔跤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摔跤运动员在赛场上可以通过自我谈话对自己进行认知调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比赛,并发挥出良好或超常的竞技技能水平。

自我谈话干预作为运动领域重要的认知干预策略,运动员可以通过自我谈话控制自己的思维,进而控制自己的行为。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和训练中用积极的自我谈话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我谈话是运动员在竞赛或训练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自我认知调控。许多研究表明,自我谈话对运动员竞赛压力下的自我控制意向和表现有影响。

国内外对于自我谈话的研究很多,比如郭素然等人(2011)用《自我对话量表》由Brinthaupt等(2009)编制,对随机抽取三所北京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东西方大学生用自我谈话比较少的激励和强化自己,而是比较多的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1]。比如李静等人(2009)用自编自我谈话测量量表和《CAAS》量表对大连、河南、天津和长春四支中超球队,以及安徽和延边两支中甲球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使用积极的自我谈话的职业球员愤怒攻击行为倾向会较低,消极的自我谈话的职业球员愤怒攻击行为倾向会较高。所以自我谈话会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行为[2]。黄志剑等人用实验法对视觉表象和自我谈话对情绪放松调节效果作了比较,研究发现视觉表象的即时放松效果比自我谈话的好,但是延时效果自我谈话的比较好[3]。冯燕辉也用了实验法对自我谈话对网球发球表现的影响做了研究,研究中让网球运动员在发球前进行自我谈话,给自己一个提示。研究发现指导性自我谈话对运动表现有促进作用[4]。对于自我谈话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积极的自我谈话对个体心理或生理的表现是有促进作用的;说明自我谈话对个体有正面的影响作用。而且对自我谈话的内部因子也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对个体的自我谈话剖析都较为详细。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者对心理坚韧性的概念的界定也是多元的,而且与心理坚韧性的概念是不谋而和的。运动坚韧性也主要侧重逆境和成功应对两方面,但与之不同的是运动心理坚韧性的概念主要与具体的心理品质以及人格特征相关,比如自信心、动机、应对策略等。所以本次研究将运动心理韧性定义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征。

国内外对于运动心理坚韧性的研究很多,张潮等人(2016)用运动心理坚韧问卷和《我国运动员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国家体育高水平人才基地认定的排球運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运动心理坚韧性不仅会对运动员的投入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培养运动心理坚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提高运动员的投入程度[5]。运动心理韧性的研究都表明,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是有直接影响的,运动坚韧性越强,运动员心理状态和技、战术的发挥越好;运动心理坚韧性的研究多数是对于运动员竞赛和训练中的,对运动员生活中影响的研究比较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选取某体育院校121名摔跤专项大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为121份,有效问卷为103份,有效率为85.1%。其中男生73名,女生30名,平均年龄18.67岁(SD=2.86),其中健将级运动员6人,一级运动员28人,二级运动员48人,三级运动员1人,另外20人无级别。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施测,采用的量表如下:

(1)体育运动领域自我谈话量表(The Self-Talk Questionnaire (S-TQ)for Sports)。体育运动领域自我谈话量表由Zervas等(2007)编制[6],该问卷由11个条目组成,分为动机功能和认知功能两个因子。采用1—5级计分,从1分(从不)到5分(总是)。其中认知因子4个条目,动机因子7个条目。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检验方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其中认知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94,动机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72,,问卷的总体信度进行测量,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38。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同时效度。

(2)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量表。《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量表》由李静等人(2012)编制[7]。该量表初测对252名运动员进行集体统一测试和个体单独测试,复测对182名运动员进行集体测试,为避免“霍桑效应”将4项改为负向计分;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量表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包括努力奋斗、坚持忍耐、情绪调控、积极认知4个维度,共计25个条目。

二、结果分析

(一)摔跤运动员在自我谈话两个因素性别比较上的分析

对不同性别摔跤运动员在自我谈话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探讨自我谈话的两个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摔跤运动员在认知和动机两个维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二)摔跤运动员运动心理坚韧性四个因素在性别比较上的分析

对不同性别的摔跤运动员在运动心理韧性四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摔跤运动员在努力奋斗、坚持忍耐、情绪调控、积极认知四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摔跤运动员自我谈话与心理坚韧性在运动等级比较上的分析

将不同运动等级的摔跤运动员在心理坚韧性和自我谈话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运动等级的摔跤运动员在心理坚韧性和自我谈话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摔跤运动员在自我谈话和心理坚韧性的总体相关分析

将自我谈话与心理坚韧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见表1)心理坚韧性与自我谈话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系数为-3.86**;即自我谈话和心理坚韧性之间呈负相关,说明自我谈话越多,摔跤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越差。

(五)摔跤运动员自我谈话因素与心理坚韧性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自我谈话两个维度与心理坚韧性四个维度的相关分析表明(见表2),认知与坚持忍耐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229,也就是说认知越高的人,他们的坚持忍耐反而是越低的;动机与努力奋斗、坚持忍耐、情绪调控、积极认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它们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0.295,-0.259,-0.416,说明动机越高,摔跤运动员在努力奋斗、坚持忍耐、情绪调控、积极认知上得分就会越低,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积极认知,其次是努力奋斗,坚持忍耐和情绪调控;

三、讨论

摔跤运动员的自我谈话和运动心理坚韧性在性别和运动等级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自我谈话的因子和运动心理坚韧性的大多数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认知和坚持忍耐的显著性为0.02,但相关系数为负数。表明自我谈话的认知越高,坚持忍耐性就越低;自我談话的认知与心理坚韧性的其他三个因子之间的显著性都大0.05,所以他们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自我谈话中的动机因子与运动心理韧性的四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均为负数。所以,摔跤运动员自我谈话的动机越高,运动心理坚韧性就会越低。

以往的研究中,自我谈话对于运动员的动作表现或投入程度等都是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即自我谈话越积极、越多,运动员的动作表现或投入程度就越好;本研究中摔跤运动员在自我谈话和心理韧性上存在负相关的原因与发放问卷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样本数量过少和被试填写态度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很多被试可能对自我谈话的概念不太清楚,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本次研究结果呈现负相关的原因。

四、结论

(1)摔跤运动员的自我谈话和心理坚韧性不存在性别和运动等级的差异;

(2)摔跤运动员的自我谈话与心理坚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负相关。

参考文献:

[1]郭素然,伍新春,滕秀杰.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5):513-521.

[2]李静,刘贺.“自我谈话”对职业足球运动员愤怒和攻击行为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9,16(12):75-78.

[3]黄志剑,杨勇涛,刘洁.视觉表象与自我谈话技术对情绪放松调节效果的比较[J].体育科学,2009,29(6):56-56.

[4]冯燕辉.自我谈话对网球发球表现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学位论文,2016.

[5]张潮,秦钊,韩晓伟.运动心理坚韧对排球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3):54-58.

[6]Yannis zervas,nektarios A.Stavrou,&Mareia; psychountaki.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elf-talk questionnaire(S-TQ)for sport[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7,19:142-159.

[7]李静,宋宏伟,刘晓海.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4):355-359.

作者简介:周孝伟(1978—),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摔跤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