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班长”松花江畔展风采—记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车间化工五班值班长姜涛

2018-06-28 06:01梁雨峰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姜涛创效乙烯

在吉林市,松花江蜿蜒曲折穿城而过,城区一分为二。

在江北,一片装置设施林立、管线蛛网密布的工业区,是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所在地。这里不仅产出了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还“产出”了享誉全国的“金牌班长”姜涛。自1996年参加工作、2003年成为乙烯车间值班长以来,他先后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吉林省技术能手、吉林省首席工人技师、两届中油技能专家、公司特等劳动模范、首届十大金牌工人等30项公司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是位名副其实“金牌班长”,在松花江畔唱响了旋律昂扬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之歌”。

圆梦乙烯,荣膺“五星级”员工

上个世纪90年代,投资200亿元的吉化30万吨乙烯及其配套工程上马。热火朝天的工地建设场面感染了还是学生的姜涛。

姜涛读书的吉林化工技校就在乙烯工地附近,每天都有大卡车、大吊车络绎不绝地从校门口驶过,一次次地载着他的理想,消逝在远方。

当时,学校与企业达成意向,给“优秀毕业生”以“自选”工厂待遇。1995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姜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心驰神往的乙烯装置。

乙烯作为石油化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原料组成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刚刚走出校门的姜涛,血气方刚19岁,冷不丁儿走进遮天蔽日的钢铁世界,塔、罐、阀、管线、仪表、电脑……他置身其间,仿佛遨游于知识与科技的海洋。

他每天早来晚走,披星戴月,晚上八九点回家是常事。捧着一大堆资料和图纸,半宿半宿地下功夫。收获和问题,一一记在本子上,第二天,再查管线,查阀门,登高爬塔,释疑解惑。家里墙上3本铜版纸的大挂历,都让他摘下来划流程图了。人称“塔王”的丙烯精馏塔,高80多米,他爬上爬下,每个阀门、管线都了然于胸。从化工原理,到工艺流程,从岗位规范,到应急操作,他如饥似渴地把所有应知应会的知识都印进脑海里,刻入记忆中。投料试车的日子,他干脆吃在车间,住在厂里,一连十几天不回家。凭借每次考试、考核的优异成绩,凭借对装置、工艺入心入脑的理解与感悟,入厂3个月,出类拔萃的姜涛就在乙烯装置的核心部位“三机组”压缩机岗位独挡一面,顶岗了。

1997年,就在姜涛入厂刚刚一年的时候,靠精湛的技艺,靠工友们的信任,他被选为副班长。两年以后,经过竞争与选拔,通过了10个岗位的严格考核,他在全车间第一个荣获“五星级”操作员称号的同时,从副班长晋升为班长。

“拆弹英雄”,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

乙烯装置工艺流程复杂,关键机组及设备多,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造成装置停车,可谓责任重大。

作为值班长,就要在装置有波动的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要成为排险除障的“拆弹英雄”。他还总结出了一套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多次在紧急事故中大显伸手。

有一次,姜涛零点班。他突然发现三台裂解炉汽包液位急速下降,岗位操作工慌忙向他请示:“可不可以停炉?”作为当值班长,面临责任重大的判断与选择:该停不停,后果不堪设想;而不该停停了,那也将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他没有犹豫,果断采取对策:“不停炉。稳住液位,打开旁路,关闭排污!”他两眼紧紧地盯着液面反应,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并继续做出进一步的安排:“可以肯定是给水阀失灵。赶快联系仪表工修理!”经过20分钟的紧急处理,险情排除,生产恢复正常。事后,厂领导表扬了他:如果当时停炉停产,厂里的损失就大了!

还有一次,早晨6时,操作员小王透过朦胧的曙色,发现乙炔火炬有亮点闪燃,马上向他汇报。他凭直觉意识到这一反常情况的严重性,立即带领两名操作员跑出厂房,上了后山。他们气喘嘘嘘地爬上半山腰,到火炬跟前仰头观察,原来是火炬顶端法兰口泄漏,乙炔火焰正像焊枪一样,吱吱燃烧,一旦烧断法兰口,乙炔大量外泄,其后果不堪设想。他指挥操作人员开大火炬末端氮气,亲自爬到10多米高的火炬顶端泄漏处,用蒸汽灭火。但蒸汽一撤,火又重新着起来,他急中生智,砸掉泄漏处保温层,让蒸汽直对法兰口。火,终于被扑灭,避免了一次恶性事故的发生。

2017年5月的一天,他发现C4401转数波动了一下,经验和技术水平瞬间凸现出来,他确定是设备本身故障,立刻安排外操到压缩机现场查看,又安排压缩班长做停车准备,最终确认是压缩机调速杆断裂。经过及时抢修,排除了全线停车的风险。

而这一切,仅仅是20多年来他一次次排险除障的缩影。

攻坚克难,化解生产瓶颈难题

不少人认为技术攻关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像生活从来不抽象一样,创新也是具体的。以《追求卓越》而蜚声世界的汤姆·彼德斯认为:对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那些能改变世界的创举,而是那些“零敲碎打”能改变企业命运的技术革新。姜涛就是这样通过“零敲碎打”为企业创造巨大效益的人。

装置检修期间乙烯损耗率一直是整个乙烯行业的瓶颈问题,姜涛带领技术团队,通过多年现场实践,总结出一套国内独有的气相乙烯回收技术,回收了停车期间零下39摄氏度的气相乙烯。每次检修回收乙烯量200余吨,一次创效160万元,装置开车以来累计创效达1500万元;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也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通过多年摸索,他采取脱乙烷塔调整优化措施,成功实现了乙烯装置连续运行超过1500天,创行业领先水平。该经验陆续在行业内推广应用,为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探索了一条创新路径。

在装置技术革新方面,姜涛也是挑大梁的“金牌选手”。吉林石化乙烯装置是国内首套采用恒温床碳二加氢技术,开车过程难度大、时间长,有大量物料损失。为了缩短开车时间,保证产品质量,他带领攻关团队探索出反应器开车“零排放”优化技术,通过现场应用,实现每次开车创效近400万元,同时减少了物料排放,消除了环境污染隐患。吉林石化乙烯装置采用英国镍系催化剂加氢技术,装置开车过程中硫化不好极易出现反应器飞温问题,现场开车的英国专家连续7天没有破解方案。姜涛通过研究国内外多项实践技术,结合装置实际,采用原料石脑油硫化方案,解决了国外专家不能攻克的难题,实现了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此项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多套装置进行推广,打破了国外贵金属催化剂长期垄断的局面。

姜涛深知装置平稳运行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必须依靠团队整体力量才能实现。他利用行业竞赛等平台,毫无保留的传授技艺,建立了一支技术精湛、敢打敢拼的技术团队,先后培养出2名企业技能专家、5名工人技师、多名技术能手。2017年,吉林石化公司实现盈利50.8亿元,其中,乙烯装置创效20.4亿元,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姜涛及其团队的贡献尤为突出。

姜涛同志是吉林石化技能操作人员的一面旗帜,是化工行业创新型工人的典型代表,他在长达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石油工匠”的闪光风采!

猜你喜欢
姜涛创效乙烯
相见,不如怀念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创效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公职人员涉嫌合同诈骗60万元被捕
咸鱼翻身
5月份日本乙烯及乙烯衍生物出口总量环比劲增17%
乙烯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开发及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