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2018-06-28 10:24王洪英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小学科学

摘要:“成功教育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好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创新课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善于探究等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科学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培根指出“习惯是巨大而无形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叶圣陶也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科学知识基础,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科学教学效益。

一、 培养善思的习惯

培养善思的习惯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科学是需要思考的学科,靠死记硬背知识,无济于事,被动接受、机械仓储,而不去思考其意义,科学学习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勤思、善思,实现且学且思,且思且学。

培养学生善思习惯,教师的问题引领、设计实验验证和猜想等,为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形成善思的习惯。

如教学《我们的小缆车》时,引发学生根据课题而产生疑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苹果怎样落地?让学生向上抛起一个小石子、一块橡皮擦、一个粉笔头,猜猜这些物体会怎样?想一想为什么这些物体明明向上抛起,而没有往上去,最终落到地面?……在这些问题充分讨论、交流之后,再提出地球引力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而课堂上直接给出“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苹果会落地,上抛的物体都会落地”的结论,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对这个知识也感到晦涩难懂,抽象难以理解。而组织学生立足学生生活经验,透过“苹果落地”“抛文具”“上抛物体”等有趣的活动,再现重力和引力的现象,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从而更加深化思维,进一步思考新的问题。如当笔者提出苹果落地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引力,也就是本身重力的原因时,有学生提出:停留在半空中的物体或者受到支撑而停留在半空中的物体是否也有重力?学生提出如此的问题,显然是动脑思考的结果,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最好不要急于给以回答,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问题讨论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位于地球不同表面上的10个物体,他们下落的方向如何?下落的路径如何?你有什么新发现?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改变了“给知识”的方式,而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链、通过问题串,不断引发思考、诱导发现,开展发现式学习,课堂成为孩子们思考的天地,发展的平台。

二、 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观察,科学更是如此。没有观察苹果落地做基础,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科学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善思的习惯,还应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如一株植物的生长、一粒种子的发芽、一朵花骨朵的绽放、一枚果实的长大和成熟、树叶的由绿色变黄等都需要过程,观察这些生命现象,需要持之以恒的细心观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生长的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其次,应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习惯。如果只观察每一个方面,难以对事物的整体下结论。如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而这个条件不是单一的,是多个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照、水和空气等等,而如果在实验和观察时,只注意到水,两粒向日葵种子,埋在花盆里之后,经常对其中一个浇水,而另一个不给浇水,那么,种子发芽的观察和记录仅仅局限于“水”这个层面,于是得出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这个结论不能说有错,但至少不全面。

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全面进行观察,应引导学从土壤、温度、光照、水等全方位设计活动和实验,并在活动中注重观察、对比试验,从而总结出全面的规律。

三、 培养学生反思和实验的习惯

“学而时思之”“学而不思则罔”,都明确了思考、反思对学习的作用之重大。审视我们的学生,课堂结束,意味着课堂所学画了句号,其实,一堂课的结束,是下一个里程的开始,应反思一节课所学所得,反思课堂学习的得与失。在科学探究中,有的学生的结论与准确相背离,让学生反思原因、找到差距所在,再重新实验和观察。

如《花、果实和种子》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然后思考:菜豆种子有几片子叶?所有植物的种子都一样吗?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比较。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的答案,可能会出现分歧,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讨:如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碘酒,观察现象——变蓝,说明玉米种子里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此基础上,再思考: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种子的萌发”,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可能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如果要播种玉米种子,你会怎么做?诸多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的因素?为什么?你认为种子萌发的外在环境条件有哪些?……一节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课后,种植一株植物,仔细观察现象,并写下观察日记。

思考和实验,是科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的假设、实验现象的预测,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现象的归纳等,形成科学素养,在每一个环节中,思考、反思不可忽视,思考和实验并行,既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也发展学生的科学实验的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是科学知识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科学教学中,应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观察、思考、实验、反思等习惯,为科学的学习以及以后的终身学习埋下伏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仁田.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學习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

[2]包洪水.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5(6).

[3]陶建鑫.浅析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四种学习习惯——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5(4).

作者简介:王洪英,江苏省新沂市,新沂市港头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小学科学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