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独立学院中外建筑史、城市建设史课程结合教学

2018-06-28 10:24朱美蓉朱锋贡常伟朱汝玉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

朱美蓉 朱锋 贡常伟 朱汝玉

摘要:对独立学院里中外建筑史与中外城建史,结合课程教学方面,在授课内容,分析评价鉴赏,课堂组织方面进行总结。以古埃及宗教建筑与城市为例,具体解说。

关键词:中外建筑史;中外城建史;课程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十几年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独立学院,并且有很多开设了土建类课程,其中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开设有中外建筑史、中外城市建设史等课程。建筑史与城建史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建筑城市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并驾齐驱的设计专业。在人文素养弱化的今天,史纲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作为研究建筑城市的专项史,对我们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增强我们的专业素养、培养审美观。有人说,只有知道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才有可能预测到它未来的发展。通过学习建筑史、城建史,我们认识到地域性、文脉、场所精神等理论的重要性,应用这些理论更好地去改善现在城市中千城一面、建筑中乱搭乱建的现象。

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科研领军创新人才,在培养方针上,两者还是有些区别。从课时的安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上都有所体现。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独立学院课时更短些,内容更浅显易懂些,课堂上更加灵活些。下面以独立学院为例。

首先,在内容方面,建筑史、城建史在讲解上会涉及大量图片,这就需要与学生共同分析图、识别图、画图、记图。老师进行图文解析,一一对应,从选址与周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对话,到具体建造,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建筑结构,建筑技术,艺术特色等进行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古埃及,有比较有名的卡洪城,通往尤特姆绿洲上的小城,城市由南北向的道路分成两个区,奴隶区,贵族区,前者迎着沙漠来的热风,后者面向尼罗河的冷风,在城市的东南角有少量坟墓,祭祀性建筑。出现功能分区,阶级分化,利用气候地形因地制宜。

其次,在讲解过程方面,一种按时间顺序讲:从远古、中古、近代、现代等,如外国建筑史的授课过程,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哥特到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再到近现代一战后四位建筑大师到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等以及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另一种按专项分类讲:宗教建筑、宫殿、陵墓、住宅、园林、木构技术等,如中国建筑史的授课过程。

再者,在分析评价鉴赏方面,在课堂上进行多方面、立体化,不同层次面的讲述。

(1)建筑、城市不是孤立而生的,也反应当时的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宗教礼仪、风俗习惯等各种现象,同时它们的演变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提供多视角分析,如从政治、经济、文化、气候,技术、宗教、材料等方面。以古埃及建筑城市为例,在政治上,政教合一;在经济上,以农耕为主;在文化上,来世文化(人死后会在千年后复活);在技术上,天文历法比较发达;在宗教上,法老自诩为太阳神;在材料上则有木质,石质、黏土等,住宅是黏土、木质,陵墓却是石质。

(2)通过对建筑城市的艺术特色、构图、审美,地域性文化,产生机制,演变发展及深层原因等方面分析评价,从而使我们更全面地更多元化地理解建筑、城市。如古埃及金字塔、神庙。金字塔的演变由刚开始模仿住宅形式的马斯塔巴,到阶梯形的金字塔,到折线形的金字塔,再到成熟时期四棱锥形金字塔,如胡夫金字塔群。金字塔前狮身人面像等等共同烘托氛围。比较有名的卢克索阿蒙神庙,神庙大门前有一段斯芬克斯像或公羊像;门前立有方尖碑,象征太阳的第一束阳光;大门尺度比较大,象征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通道。神庙内石柱高大,柱径大,柱距小,越往里地基越高,两侧开高窗,光线从上边打下来,昏暗迷离,表达对宗教的恩威。

(3)在传承借鉴方面,有三种方式:符号方式,取其局部元素,进行拼接。如一些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造,在外部装饰古代建筑的构建,如斗拱、梁柱、彩画、门窗等建筑符号。式的方式,按原有形式、结构建造。如中山陵。法的方式,探究其内在联系机制、原理,进行新的创作。

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对中国院落,园林采用现代手法的创作。这些方式对我们现代城市更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处理新旧建筑关系、建筑与环境等方面都会有启迪意义。

最后,在课堂组织方面,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组织形式。

(1)采用室外教学,老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测量如寺庙建筑,住宅类客家土楼,吊脚楼,古村落等,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建筑城市的空间尺度、材质肌理、周围环境、人们的活动等,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是室内课堂做不到的,毕竟建筑城市是个三维,立体化的空间。

(2)以学生为主导,学生自行做课件视频等,講述家乡的建筑,城市及其背后故事,老师做听众点评,如沈阳盛京故宫,天津蓟州区观音阁,西安隋唐长安城等等。在主动查找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史纲类课程的热情。

(3)老师课下做课题组制作、课题设计来组织课堂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发言,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如巴黎圣母院教堂的玫瑰窗作为手工艺品装饰,在工业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是会被淘汰还是被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

(4)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如视频、网络课堂、电影、图片,来了解建筑城市背后的故事等。如纪录片《故宫》,电影《我的建筑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

(5)通过组织游戏或编排与建筑城市故事话剧等,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多彩。

综上,对独立学院里中外建筑史与中外城建史,结合课程教学方面,在授课内容,分析评价鉴赏,课堂组织方面进行总结,这会让教学工作更加顺利,让未来的建筑城市设计者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作者简介:朱美蓉,重庆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朱锋,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

贡常伟,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农业大学;

朱汝玉,河南省周口市,段庄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式初探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